修辞手法的应用及作用
通过对这些年的中考试卷研究发现:中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察力度逐渐加大,其考查方式由选择题为主体变为选择题主观题并存,而且主观题有逐步加大的趋势。因此趁着这个暑假,多了解一些有关修辞手法方面的内容吧!
常用修辞手法辨析与作用:
1、比喻——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
修辞格。
例如: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就好像不用电源的灯。(抓住星星月亮会发光的特点,
将星星和月亮比作不用电源的灯
2、比拟——把人当物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例如:人不顾一切,涌了上来(拟物;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作用: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语言富感染力。
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例如:我们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指抽象的“平均主义”
作用:形象生动;简洁精炼;灵活,给人以幽默感。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作用:强调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共鸣,并且可以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4、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顿挫感强;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5、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例如: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作用:增强语势,深化思想内容,加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6、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是不需要回答的。
例如:遵守交通法规,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吗?
作用: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7、设问——简单地说,就是自问自答。
例如: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1、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例:《海燕》
2、衬托:以他物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朱自清的抒情散文名篇《春》,衬托手法是其一大特点。做到了写景映使景物在互相映衬中形象更为鲜明。
在春草图中,作者在描绘春草柔软的特点时,就用了衬托手法。
作者宕开一笔,不去写春草,而是写人们在春草上的活动:“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作者就这样通过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衬托了春草的柔软,写出了人们无比欢快的心情,还能调动读者已有的对春草的美的感受。
同时,这幅春草图中,因为有了人们的活动,更加有了活力和生气。
在春花图中,作者在介绍春天繁华的花事后,又宕开一笔,写蜜蜂与蝴蝶:“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里描绘“蜜蜂的闹”,为的是以声衬静,描绘“蝴蝶的飞”,为的是以动衬静,不但衬托出春花的芬芳与甜美,还衬托出画面的热闹和富有动感。真令人心醉神迷的呢!
例:《爱莲说》
文章在开头和结尾写到了菊花和牡丹,以菊花正面衬托、以牡丹反面衬托莲花的高洁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例:《济南的冬天》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例:《雪》
以南方的雪来衬托北方的雪。鲁迅在雪中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表达了他更欣赏北方的雪,因为北方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如粉,如沙”“绝不粘连”“蓬勃的奋飞”“在日光中灿灿的生光”“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的闪烁”
修辞手法及作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