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表达特答题格式
1.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当问某段文字“有哪些表达特”时答题格式
用的是议论手法时,先答从哪些方面议论(即有哪些论点),再答段落布局(如用总-分-总论述),最后答论证了什么结论。
用的是说明手法时,先答从哪些方面说明,再答语言特点和手法(如运用了比喻,借喻等),最后答说明了什么问题。用的是抒情手法时,先答从哪些方面抒情(例如摘取描写中的经典语句),再答手法(如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最后答作者抒发了哪些方面的感情。
其实,高中答题并无严格的规范要求,只要答案中写了上述方面内容,做到不漏项且论述合理无偏颇,即可。另注意语句要通顺,不可将网络用语习惯带入,要用书面语。
2. 分析句子、段落、作用的答题格式有哪些
一、分析句子答题格式(1)从句式入手1.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2.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3.反问句,加强语气4.感叹句,抒情强烈。
答题格式:这是个。
.句,表达了。
..(作用)。
(2)、从修辞角度入手答题格式: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3)、从用词角度入手答题格式 :“。
..”一词,写出了。
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4)、从语句所在位置入手从结构上统领全文、引出下文的。
.、为下文。
..做铺垫等;在中间语句的作用一般是结构上承上启下、照应、伏笔;结尾的语句,作用一般是深化中心,升华主题,照应题目或开头,使结构严谨等。二、分析段落答题格式(1)开头语段的作用1.开篇点题,点名时间、地点,点明题旨(内容-主旨);2.营造气氛,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内容)3.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后文,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结构);4.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如果开篇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内容)(2)结尾语段的作用1.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卒章显志;(内容)2.暗示主题,强化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内容)3.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内容)(言有尽而意无穷,有这样作用的段落,往往这一句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有点“看不懂”)4.呼应标题,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
(结构)(3)中间语段的作用:1.过渡,承上启下;(结构)要求分析如何承上,如何启下;如果后文围绕中间某点写,作用是领起后文;如与前文中间某点呼应,其作用是照应
前文2.衬托,对比,铺垫;(表达)如果描写的物象并非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烘托、铺垫;如果描述的次要物象与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对比3.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三、分析作用答题格式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3.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4.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5.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7.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
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8.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3. 分析句子、段落、作用的答题格式有哪些
一、分析句子答题格式
(1)从句式入手
1.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2.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
3.反问句,加强语气
4.感叹句,抒情强烈。
答题格式:这是个。。。.句,表达了。。..(作用)。
(2)、从修辞角度入手
答题格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用词角度入手
答题格式 :“。。..”一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4)、从语句所在位置入手
从结构上统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为下文。。..做铺垫等;
在中间语句的作用一般是结构上承上启下、照应、伏笔;
结尾的语句,作用一般是深化中心,升华主题,照应题目或开头,使结构严谨等。
二、分析段落答题格式
(1)开头语段的作用
1.开篇点题,点名时间、地点,点明题旨(内容-主旨);
2.营造气氛,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内容)
3.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后文,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结构);修辞手法及作用
4.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如果开篇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内容)
(2)结尾语段的作用
1.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卒章显志;(内容)
2.暗示主题,强化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内容)
3.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内容)(言有尽而意无穷,有这样作用的段落,往往这一句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有点“看不懂”)
4.呼应标题,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
(3)中间语段的作用:
1.过渡,承上启下;(结构)
要求分析如何承上,如何启下;如果后文围绕中间某点写,作用是领起后文;如与前文中间某点呼应,其作用是照应前文
2.衬托,对比,铺垫;(表达)
如果描写的物象并非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烘托、铺垫;如果描述的次要物象与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对比
3.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三、分析作用答题格式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