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练习兴趣提升锻炼效果
摘要:目前,学生在学校参加身体素质练习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体育健康课来进行。但身体锻炼是需要一定的强度和密度才能达到效果的,一周两节体育课的锻炼时间在练习密度和强度上难以满足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需求。除了体育课之外,需要学生能利用其他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作为补充。而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重,缺少课外时间,缺少体育锻炼的兴趣,学生身体得不到所需要的锻炼,导致身体素质下降。为此,笔者通过营造校园运动氛围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身体素质锻炼当中。
关键词:高中学生;身体素质;锻炼
身体素质练习,既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手段,又是学习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和提高运动技能的基础。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体育教学目标是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高中阶段也是学生力量、耐力素质发展较快的敏感期,所以在体育活动内容方面也要加强身体素质锻炼类内容的比重。近几年高中学生身体素质达标测试的成绩表明,现在高中生的力量和耐力水平较低,尤其是高中男生的引体向上,测试成绩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差比较大,大部分不及格。女生的实心球项目达标成绩也一直在最低锻炼标准的临界处徘徊。
身体素质练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提高身体素质,每周两节的
体育课锻炼时间是不够的,通过几节体育课的锻炼,在强度和密度上也难以满足提升身体素质的需要,需要在课外时间参加一些锻炼作为补充。身体素质练习相对其他运动项目来讲,锻炼起来又苦又累,且单调乏味,学生容易产生抵制心理,所以参与锻炼的积极性不高。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身体素质练习,尤其是反映身体素质状况的测试项目的练习,如立定跳远、实心球、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耐力长跑等反映学生速度、灵巧、柔韧、力量、耐力的项目。
一、影响学生课余参与身体素质锻炼的原因分析
1.对体育锻炼知识缺乏了解
在“重文化,轻体育”的社会环境下,学校教育容易把教育重点放在文化课学习上,忽视体育知识的普及推广,导致学生缺少锻炼的知识,对体育活动的理论知识一知半解,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深。
2.学生课余参与锻炼的时间偏少
高中阶段是学习任务繁重的阶段,随着学习强度的提高,由此带来的压力也增加。学生每天花在文化课学习上的时间增多,习惯于“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不知道还有运动场地的存在,难以养成课余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3.对素质练习项目缺少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它是激发人们学习动机的主因素。要提高学生课余参与身体素质练习的积极性,关键是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开展研究之初,在对我校
学生课余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所做的随机调查中发现,只有30%的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43%的学生的偶尔参加锻炼,将近27%的学生在课余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以一些球类活动为主,而能反映身体素质状况的测试项目练习如立定跳远、实心球、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耐力长跑等项目却少有学生去练习。这些项目大多是通过体育课,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进行练习的,如果缺少监督和兴趣,学生是不会主动参加此类活动的。
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的积极性,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动力,如果能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充分地调动学生的锻炼积极性,让学生每天能在课余活动时间进行一些与国家素质测试项目相关的素质练习,让身体素质练习成为高中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针对以上原因的分析,笔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实践研究。
二、提高学生课余锻炼参与度的实践尝试
1.加强体育锻炼知识的推广普及
重视体育课的理论教学,结合学校体育文化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相关知识的普及。通过理论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特点,明白上好高中体育课、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在这个基础上能对自己的生理、心理特点与体育锻炼的关系有初步的了解,明白在高中阶段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对自己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自我监督和评价;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状况确定锻炼目标,制定锻
炼计划,确定终生体育观念。
2.保证学生有时间锻炼
(1)保证学生一周两节体育健康课和一节课外活动课的正常开展。体育健康课和课外活动课是学生有序进行体育活动和身体素质锻炼的时间,通过体育教师的指导,学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保障。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高考,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尤其到高三,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明显下降。而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连续和系统的练习,如果不能达到应有的练习强度,很难有好的锻炼效果。体育健康课和课外活动课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阵地,要保证这三节课的正常进行。
(2)利用好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时间。大课间活动时间是根据“中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1小时”的国家规定而设立的,是学生在课间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随着大课间活动的推广和开展,许多学
校都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展了大课间活动。我们学校选择以耐力项目素质练习为学生的大课间活动项目,在大课间活动时间,各个年级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进行1500米的长跑,并对各个班级的跑操情况进行评比,纳入班级考核。学生每天参与到大课间活动,在耐力素质练习上得到了锻炼。全员参与保证了学生整体耐力素质的提高。
3.改善场地,方便学生练习
场地和活动器材是学生进行素质练习的物质保障。学校要结合实
际情况,最大力度地为学生提供符合体育活动要求的场地设施;要从学生锻炼需求的角度出发,合理布置场地,方便学生练习。譬如男生的引体向上练习需要有单杠,而学校的单杠活动场地一般集中在体育活动区,离学生学习生活区较远,学生参加锻炼就不是很方便。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在学生宿舍楼下以及教学楼与宿舍楼之间学生的必经之路旁布置单杠,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单杠。这种让活动设施无处不在的布置方式,方便了学生在课余参与体育练习活动。
4.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它是激发人们学习动机的主因素。体育比赛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身心愉快的学习和娱乐环境,促进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激发学
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学校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参加与与素质练习相关的比赛,鼓励学生在平时课余时间加强身体素质锻炼。这类比赛有个人的,有集体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参加活动,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锻炼了身体。比赛的参与和普及率越高,越能促使学生参加锻炼。
(1)开展达标运动会。每学期组织达标运动会,评选出各个年级的达标优胜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对达标成绩进步明显的进行表扬,并利用达标运动会和体质测试的机会进行体育锻炼知识的宣传。
单杠练习(2)举办集体比赛。以班级为单位的大课间跑操比赛,看哪个班的学生参与度高,跑得整齐;男生引体向上比赛,按每个班男生的平均引体向上的个数进行评比;女生仰卧起坐比赛,按每个班级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