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PPT整理资料2016
《中国传统文化》PPT整理资料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文化
一、文化的概念
古人对“文化”的理解:“文”的本义指各交错的纹理。对“文”解释较早的是《易经2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其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
“化”的本意有三方面: 一变化,二生成,三造化。主要指事物动态变化的过程。《庄子2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中“化”指变化。《易2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的“化”即生成,化生也是生成。雌雄构精,于是生成各种动物及某些植物
以上三个本义最基本是指改变、变化。即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风俗、风气教化等。“化”字的引申义与现代人理解的“文化”一词最相近的是“教化”,即伦理德行的化成,如“潜移默化”。
“文”与“化”并联使用(非整词)最早见于《易·贲卦》:“(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最先将“文化”合为一词的是西汉的刘向,他在《说苑·指武》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束皙《补亡诗·由仪》称:“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南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云:“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
《牛津词典》把1510年作为文化的精神、人文用法在英语首次出现的日期。但此时的文化主要指栽培、种植的意义以及由此引申出的性情陶冶、品德教化等涵义。英语中的文化“culture”的本义指精神文化,即人文——宗教文化。
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作了系统阐释,他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的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泰勒强调了文化作为一个精神
文化的综合整体的基本含义,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美国文化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于1952年发表《文化的概念》,对西方当时搜集到的160 多个关于文化的定义做了梳理与分析,指出: 文化既是人类行为的产物,又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某种要素。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改造自然界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简言之,“自然的人化,也即人化自然是文化的本质。”
二、文化的构成与分类
(一)广义的文化(大文化):泛指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
物质文化就是实体文化,是指人类用各种材料对自然加工造成的器物的、技术的、非人格化的、客观的东西,如城池、宫殿、祠庙、长城、桥梁、器皿、工具、服饰、饮食等等。
精神文化又称虚体文化,是指人类对自然进行加工或塑造自我过程中形成的用语言或符号表现出来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观的东西。如文字、语言、宗教、哲学、音乐、绘画、书法、风俗、制度等等。
★文化的四层次
1)物态文化层:约相当于物质文化,表现为物体形态,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属实体文化。
2)制度文化层: 是人们为了处理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调整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而制定的各种规范、准则、条例、法律等, 是以社会制度形式呈现的文化现象。
3)行为文化层:多指人际关系中约定俗成的礼仪、民俗、风俗,即行为模式。
4)心态文化(精神文化)层:指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心理活动等等。这是文化的核心。心态文化大致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社会意识
(二)狭义的文化
狭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狭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又称“小文化”。
三、文化的特征:1时代性2、地域性3、民族性4、同一性
四文化与文明
在西方社会,“文化”写做Culture , “文明”写做Civilization。文字又是人类社会进入古文明历史时期的重要标志,却不能说它是最初的文化标志。文化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始终,而文明则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即文化发展到一定阶
段才产生的。从运用两词的目的看,文化是偏向中性的词汇,而文明一词含有更多价值和情感的彩总而言之,文化与文明是两个非常相近但又不同的概念。文化与自然相对,文明与野蛮相对;文明的整体可以因社会的变迁而崩溃,文化的因子则会继续留存而积淀成为文化传统。当然,文化与文明二者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文化创造了文明,文明又推动并发展了文化,二者相互依赖和互动,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凡一个社会文明昌盛的时候,都是文化比较发达的时候,反之,若野蛮盛行,文明蒙难,必然会出现文化的危机
第二节什么是传统文化
一、中国文化
是与外国文化对举的概念,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自己脚下这块土地上创造出来并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文化总和。
“中国”也称“九州”、“华夏”、“中华”等。中国之外则被称为“四夷”、“四方”、“四国”。
二、中国传统文化
所谓传统,就是世代相传且具有根本性的事物、行为、制度、信念的总和。
“传”本义是“驿”。古代国家政令等重要信息的传递主要依靠驿站,依靠在驿站不停地更换车马才能达到。后引申为传授、延续、继承、相传等。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统”本义是蚕茧的头绪,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众丝皆得其首,是为统。”后引申为纲要、根本、世代相承和彼此联系的事物。
传统作为单一概念是汉代以后出现的,它正是取了“传”的相传、继续和“统”的根本之意。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每个民族中具有稳定
形态的文化。传统文化一方面具有浓厚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变易性。
中国传统文化,即战争以前中国人创造的旧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征就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若由著述载籍而论,可概括为:
“三玄”《周易》、《老子》、《庄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
★由学术统绪而言,则以儒、道、释三家为其归致。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科学精神:一凝聚之学。二是兼容之学。三是经世致用之学。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与特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类型:
按地理环境区分为河谷型、草原型、山岳型、海洋型。
按生产方式区分为农业文化、工商文化、游牧文化
按哲学思想区分为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佛教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特点:1、崇尚统一,追求稳定2、伦理至上,体至上。
3、尊老尚古,贵中尚和
4、兼容并包,丰富多彩。
第二章中国传统音乐
孔子闻《韶》又说,“《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子对乐极尽赞叹是在乐涵蕴之善。《孟子》:“闻其乐而知其德”。
第一节、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
一、原始至先秦时期:音乐尚未形成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与诗歌、舞蹈结合在一起。
先秦时期,最具代表的音乐形式是宫廷乐舞,它仍是集诗、乐、舞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有
鼓、磐、埙、篪、编钟、琴、笛等多种乐器。
儒家提出的“中和”,墨家提出的“非乐”,和道家提出的“大音希声”等音乐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和”原是儒家“中庸”思想在音乐中的反映。“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等都是儒家“中和”思想在音乐中的直接表述。
墨子主张“非乐”。“大音希声”出自《老子》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入乐诗歌一共三百零五篇。《诗经》中最优秀的部分是“风”。“雅乐”的意思即“优雅的音乐”。分为“大雅”、“小雅”,属于朝廷的“正乐”。“颂”:史诗性的祭祀歌曲。
屈原(前340-前278)《楚辞》中大部分是可唱的歌词,它是楚风的重大发展。其中《九歌》、《离骚》、《天问》、《招魂》都是很好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