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提脓拔毒作用的方剂
一,紫阳丹
处方
水银 银朱 生铅 百草霜 轻粉 杭粉 雄黄各等分 麝香少许
制法
上药研极细末。
4 功能主治
提脓拔毒。治痈疽
5 紫阳丹的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搽患处,用膏药贴之。
若治下疳,加儿茶。
6 摘录
《疡医大全》卷七
二,集仙丹
1 拼音
jí xiān dān
2 处方
大红三仙丹1两,明净腰黄2两,生漂牡蛎粉1两,飞净石膏4两,广丹1两,飞滑石3两。
3 制法
上各为细末,和匀听用。
4 功能主治
提脓拔毒。主疮疡脓毒未消,恶腐不脱者。
5 集仙丹的用法用量
掺入疮口,不妨略多。
6 各家论述
三仙丹提毒化腐,性颇和平,不独脓毒未清恶腐不脱者赖以化毒去腐,即至脓水净尽,新肌盎然,亦可少少用之,即以生肌收口。但金石之性,藉炉火升炼而成,功最捷而吸力亦富,全在研之极细,掺之极匀。若扑药太重,即能作痛,恒有病家知是神丹,索药自掺,往往不知分量,用之大多,反而贻害,又不容靳而不予,致贻吝惜之讥。乃为汇集中正和中之品,俾三仙并行不悖,既有提脓拔毒之效,复无多用增痛之虞,是无法之法,命名集仙,以志其实。
7 摘录
《疡科纲要》卷下
三,天仙丹
1 拼音
tiān xiān dān
2 《疡科纲要》卷下
2.1 组成
去油三仙大红升丹(须自炼者为佳)2两,天仙子6两(研极细),五虎拔毒丹1两,梅片3钱。
2.2 功效
提脓拔毒,去恶腐。
2.3 主治
疔毒及脑疽、背疽、腹皮大痈,溃后脓多,或腐肉不脱。
2.4 天仙丹的用法用量
临用挹尽脓水,须以100倍石炭酸淋洗净,棉纸挹干,以此末子细细掺遍疮口,以膏盖之,1日2换,吸尽脓腐,不伤好肉,不觉痛苦,最为稳妥。
2.5 制备方法
上药各为极细末,和匀密贮。
2.6 各家论述
广东药肆,有所谓天仙子者,其形小圆而扁,其深黄,光泽滑润,一得水湿,则自有粘质,稠如胶浆,以治溃疡,吸取脓水,其力颇峻,寻常疮疖,嫌其吸力太富,反觉痛苦,惟疮脓多,及脑疽、背疮、腹皮痈等大证,腐化已巨,脓水甚多者,以此提脓,去腐极易,并不痛苦。考《本草纲目》有莨菪子,一名天仙子,而所载形性情,实非此药,或粤省所独有,未入本草之物,颐用之有年,恃为利器,爰合以三仙丹数味,配为一种末子,专治大毒大腐。是新方之适宜于实用者,即以粤东之名是方,以旌其功,允足当佳名而无愧。
四,太极膏
1 拼音
tài jí gāo
2 《同寿录》卷尾
2.1 太极膏的别名
鸡蛋膏
2.2 组成
柳枝10两,桑枝、槐枝、桃枝、李枝、梅枝、杏枝各等分,约共2斤,鸡蛋40枚(黄白调匀),葱3斤(切2-3寸长,葱头同根杵扁),真好铅粉120两(研极细,用绢罗筛),真麻油10斤。
2.3 功效
提脓拔毒,敛疮收功。
2.4 主治
大小肿毒、疮疖初起,热疖、鸡眼更效。
2.5 制备方法
各样枝条,须择新壮有力者,另选粗柳枝1-2条调油,各枝俱切断,先将麻油入锅熬滚,后将各枝缓缓放入熬透,再将葱、蛋逐渐放下,用柳枝顺调,候葱、蛋熬至黑,用麻布绞油去滓,再入锅熬至滴水成珠,然后将铅粉6斤放下,不住手调成膏,瓷瓶收贮听用。
五,九黄丹
1 拼音
jiǔ huáng dān
2 概述
九黄丹为经验方,出自《外伤科学》(广州中医学院)。[1]
3 处方
乳没药6克 川贝 雄黄各6克 升丹9克 辰砂3克 月石6克 梅片0.9克 石膏(煅)18克
制乳香、制没药、川贝母、牛黄、炒硼砂各二钱,熟石膏六钱,升丹三钱,朱砂一钱,冰片三分[1]。
4 制法
上药研极细末[1]。
5 九黄丹的用法用量
和匀掺患处,用膏药或油膏纱布覆盖[1]。
6 功能主治
提脓拔毒,祛瘀去腐,止痛平胬。治痈疽已溃,脓流不畅,肿胀疼痛者[1]。
7 摘录
《药奁启秘》
六,黑虎丹
1 拼音
hēi hǔ dān
2 概述
黑虎丹同名方剂约有十四首,其中《中医外科诊疗学》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磁石3g、公丁香3g、母丁香3g、全蝎7只、僵蚕7只、蜘蛛7只、穿山甲9g、蜈蚣6g、牛黄1g、冰片3g、麝香2g,具有提脓拔毒,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为热毒深伏,难于腐溃,脓毒不泄而成痈疽、瘰疬、流痰顽毒之证。
用法
研细和匀,每用少许掺撒疮头上,外盖太乙膏,隔日一换。[1]
3 功用主治
《中医外科诊疗学》方之黑虎丹具有提脓拔毒,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痈疽、瘰疬、流痰顽毒之证。症见肿疡难溃,脓毒不泄,或溃后脓腐经久不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