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中药——墓头回
【别名】
墓头灰(《山西中药志》),箭头风(《广西中药志》)追风箭、脚汗草、铜班道、虎牙草、摆子草、地花菜、九头鸟、木头回、自脚跟
【出处】
《本草纲目》
1.《本草原始》:墓头回根黑,气臭,用此草干久益善。
2.《职方典》:箭头风产广西南宁府山中,花如箭簇。治风,四肢骨节痛,煎水熏洗之。
3.《植物名实图考》:墓头回,生山西五台山。绿茎肥嫩,微似水芹,叶歧细齿,梢际结实,攒簇如椒,有毛。《五台志》载入药类,盖俚方习用者。《本草纲目》载《集验方》,治崩中、赤白带下,用墓头回,当即此草。
【药用】
败酱科败酱属植物异叶败酱Pa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及糙叶败酱(山败酱)P. scabra Bunge,以根或全草入药。秋季采根,去净泥土,晒干。
【采收和储藏】
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与归经】
苦、微酸、涩、辛,性温,凉。《广西中药志》:"入心、肝二经。"
【炮制方法】
切制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1.墓头回: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墓头回炭:取净墓头回片置锅内,用中火炒至表面焦黑,内部黑褐,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功效】
燥湿止带;收敛止血;清热解毒,截疟。主赤白带下;崩漏;泄泻痢疾;黄疸;疟疾;肠痈;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用于子宫糜烂,早期宫颈癌,子宫颈癌;胃癌。
①《本草原始》:"治伤寒,温疟。"
②《河南中药手册》:"洗脚,治脚痛。"
③《山西中药志》:"敛肝燥湿,止血。治妇人髋疽,赤白带下。"
④《广西中药志》:"祛瘀,消肿。治跌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附方】
去油1、治崩中, 赤白带下:墓头回一把,酒水各半盏,新红花一捻,煎七分,卧时温服。日近者一服,久则三服。(《董炳集验方》)
2、墓头回用治于宫颈炎、盆腔炎、宫颈癌等妇科肿瘤。
3、治崩中,赤白带下:用(墓头回)一把,酒水各半盏,童尿半盏,新红花一捻,煎七分,卧时温服。日近者一服,久则三服。(《纲目》引《避水集验方》)
4、治赤痢:墓头回15g,马齿苋30g。水煎服。(《山西中草药》)
5、治疟疾:异叶败酱15-30g。水煎,于疟疾发作前1小时服。(《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
6、痛经:墓头回15g,香附15g,延胡索15g,黄酒30g。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7、治胃癌:墓头回、红糖各30g,生姜3片,水煎服。(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常见病医疗手册》)
8、治白血病:墓头回15g,羊蹄根30g。水煎服,日1剂。(《全国抗癌药物手册》)
9、治尿血:尿路感染,反复不愈,伴尿频、尿急,有时脓尿,可用墓头回、忍冬藤各30g,石苇、土茯苓各15g,水煎服。一般连服1 个月而病愈。
10、治赤痢瘀滞:墓头回30g,马齿苋、金银花各15g,甘草9g,水煎服。
11、治便下脓血:墓头回15g,生地炭、地榆、槐角各9g,焦白术、防风各6g,水煎服,日1剂。
12、治便血:直肠溃疡,鲜血下注,无痔疮者,可用墓头回30g,地榆炭10g,制川军10g(或大黄粉5g,吞服),水煎服,收效明显,血止便顺。
13、治大肠癌:墓头同、鱼腥草、山豆根各15g,土伙苓、六月雪各 12g,木槿花、黑木耳、槐花、樗根皮各9g,皂刺6g,水煎2次,早、晚分服,日1剂,每次冲服醒消丸1丸。醒消丸制法: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30g,雄黄15g,麋香4.5g,共研细末,用黄米饭约30g,捣和为丸,丸重9g。亦可配合其他综合。适宜于结肠癌与直肠癌。
14、治湿热白带:墓头回15g,红花1.5g,水煎服。
15、治妇人月经过多:每月经来如崩,证属血热者。墓头回、仙鹤草各30g,水牛角片1(先煎)、花蕊石、阿胶珠各10g。每月月经前服3-5剂,连服3-6个月,能减少经量。
16、治崩漏血滞:墓头回45g,茜草9g,水煎服。若带下夹血,墓头回、石见穿各30g,水煎3次分服,连服1周。
17、治宫颈癌:墓头回、薏仁、丹皮、黄柏、蚤休各9g,龙胆草6克,土茯苓15g,蜀羊泉、半枝莲、白化蛇舌草各30克,水煎3次分服。能使白带夹血、小腹坠痛等症状缓解,癌肿缩小。
18、治滴虫性阴道炎:墓头回60g,白芷9g,藁本适量。将上药研末过筛,装瓶内高压消毒后外用。用药前用双氧水浸湿的棉球充分擦拭阴道壁及穹窿部,然后喷洒药粉,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药量每次0.5-0.8g为宜。
19、治子宫颈糜烂、盆腔炎:见带下赤白,腰酸乏力,久治不愈等,墓头回、川萆藓各30-60g,白花蛇舌草30g,川断、杜仲、白槿花各15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20、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墓头回鲜净全草100-250g,或干品10-25g,每日1剂,水煎服。有效者服3个月(干品较差)。
21、治风湿骨痛:墓头回9g,水煎服。同时用适量煎热汤熏洗患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