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从《棋王》看象棋与人的精神(二)
(2009-04-26 20:50:08)
1山东山束第二章.象棋、生活与人的精神境界
由于象棋的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所以我根据自己习弈多年的一些经历,冒昧地提出将象棋精神境界分为兵家、儒家、道家三重境界。这里需要解释两点,一是本文对兵家、儒家、道家三种学说并无褒贬之意,实则在我看来,道家思想与象棋同根同源,是最可能符合“象棋的最高境界”的学说;二是所提到兵家、儒家、道家三重境界并非严格独立,可能出现交融情况。我深信学术界的一种说法,认为棋是同源的,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都共同起源于中国,共同有中国传统文化所孕育。棋理相通,它们的内在精神也可以共同由中国传统思想来诠释。
1.多算者胜——象棋与“兵家”境界
《象棋的故事》中描述了这样的细节,一象棋爱好者共同商讨棋局来对抗世界冠军岑托维奇的精彩场面。“面对着这一眼就看得出来的战机,我们心里当然并不踏实;我们一致怀疑,
这争得的优势,弄不好还会是岑托维奇有意扔给我们的钓饵,因为他看棋比我们远多了。然而,尽管我们一起绞尽脑汁探究商讨,我们也弄不懂这不露痕迹的妙着”[20]。尽管“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而众人的计算能力只能在横向扩展却无法在纵向累加,计算深度远远无法与世界冠军相抗衡。
文本中的那位国际象棋大师岑托维奇,是一位背负一副象棋,在世界这个棋盘上自我放大的桎梏者,在我看来,他其实是“象棋机器”的象征,就好像目前发展如日中天的象棋对弈电脑软件一样。他“完全是精神王国的化外之民”[21],在生活其它方面智力低下,缺乏想象的能力,却在象棋方面智力单向发展。“可是,怎么使劲都无济于事,都讲解了百十次的那些文字,米尔柯(即岑托维奇)眼看着也还是生生的。那怕是极简单的课业,他那转动不灵的脑子,也没有能力去掌握,都十四岁了,算个数什么的,他还得靠扳指头来帮忙。读书看报,对这半大小子来说,还吃力得很”[22],。他虽然在生活各个方面智商极低,但是在象棋方面表现出来的天赋却强得惊人,第一次下棋就赢了一位棋友,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击败俱乐部的象棋高手,车轮战也大有斩获,引起整个小城的轰动。上述他的那些奇怪的表征,正如电脑一样。“那些凌厉无比的国手,在天资、勇气和想象力方面,一个个都无可比拟地高于他,然而都败在他韧性冷峻的逻辑推理之下”。岑托维奇花了半年时间就掌握
棋艺的全部诀窍。他的棋风具有稳健、韧性冷峻的特点,棋艺境界体现为一种“兵家”的精神境界。
“兵家”学说,在我看来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战术”和“战略”两部分。对于中国传统兵法,《汉书·艺文志》有“兵书四门”[23]之说,即“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和“兵技巧”。其中“兵权谋”和“兵形势”同属计谋,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零老师认为权谋是大计,即战略,形势是小计,即战术;“兵阴阳”讲述天文地理;“兵技巧”则包括兵器、武术等方面。其实所谓的“权谋”大计也并非真正的战略,它讲求“以奇用兵”,对战术的综合性要求较高。一言以蔽之,它是具体战术的抽象化罢了。显然,传统兵法重战术轻战略。
“兵家”思想境界常见于水平不甚高的棋手之中。我在求艺初期便深深思索过这样的问题:象棋,双方对称而且对等的一十六颗棋子都耀眼地摆在四四方方的棋盘上,并且具有先后双方都公平的象棋规则。和扑克牌不同,对弈的双方都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对方的每一颗棋子和它们在棋盘上的移动轨迹。那么究竟应该是怎样一种神秘的因素决定了对局双方的差别,导致在一目了然的棋盘上具有很明显地水平差异而分出优劣胜负呢?俗话说,象棋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样的方寸战场上,我国古代著名的兵法著作给象棋的战术提
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从浅层次来看,高手能够计算得更加深远,诱使计算能力相对较弱的对手跌下自己有意或无意设好的陷阱中计受势亏损,于是奠定优势,争取棋局的胜利。这就是“计算说”,认为计算能力决定一切。“计算说”其本质是一种重战术轻战略的思想。
怎样做糖醋蒜和传统兵法一样,传统的象棋棋艺重战术,重计算。兵法云:已之不可胜者,守也;敌之可胜者,不守也。先为已之不可胜再为敌之可胜。当出现战胜对方的机遇时要兵行诡道,力求一击致命,速战速决。象棋与国际象棋亦大致是如此。最终目的都是克敌致胜,不管过程如何,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就是胜利。表现在只要将死对方就能赢得比赛。纵观象棋发展史,从北宋时期象棋定型为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象棋开始,几乎同时便有了象棋谱[24]。从目前据可靠的版本和资料证实的中国最早的一部象棋谱,现已失传的北宋时期尹洙《象戏格》[25],到明清时期象棋杀局大全《适情雅趣》[26]、全局谱《桔中秘》[27],直到中华民国时期《象棋谱大全》[28],无不讲求依靠完美的战术手段组合来达到置对方统帅于死地的终极目的。《自出洞来无敌手》[29]更认为只要将所有战术组合熟练于胸,便可达到棋艺天下无敌之境界。
《孙子·势篇》中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云:意思是说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30]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非常公开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计谋。在象棋中由于错觉和疏忽,经常可能丧失优势和主动权,因而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予不意的攻击,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重要方法。[31]如图形势,是1966年全国赛上海胡荣华对广东陈柏祥鏖战至第14回合演变而成。从第15回合开始,红方兵九进一开始使用“瞒天过海”之计。以下着法:车3平7,兵九进一……弃马挺兵“过海”,明为不愿落后手而无奈弃子,实则“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里[32]。接下来……车7进3,兵九进一马1退3,兵九平八车2平3,兵八进一炮3平4,兵八平七,红方“瞒天过海”计策成功,得回弃子,大占优势。红方从第15回合兵九进一开始,在黑车的眼皮底下强行渡河。黑方第16回合车7进3吃马中了“瞒天过海”之计。在黑方当时眼中,“马”的价值远远高于一只“过河兵”,于是放任“红兵”在自己眼皮底下渡河。后来我们所看到的局势便一环扣一环,无可抗拒地发生了。“瞒天过海”的兵法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红方计谋成功,大占优势,并倚仗这优势长驱直入,取得了这盘棋最后的胜利。
战术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计算力o的问题,“计算说”认为棋艺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计算能力。“我们学校与旁边几个中学常常有学生之间的象棋厮杀,后来拚出几个高手。几个高手之间常摆擂台,渐渐地,几乎每次冠军就都是王一生了”[33],王一生最初的棋艺提高途径是和旁边几个中学的高手切磋,这时的他不可能有很高深的理论指导作为棋战的基础。夺取冠军的主要在于他“常常厮杀”,对各种战术手段运用自如的缘故。在兵法的介入之下,象棋和战争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它们拥有的惟一相同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即是兵不厌诈。
叶璇狗狗事件2.人生如棋——象棋与“儒家”境界
人云“人生如棋”,亦云“世事如棋”,棋与生活本身就很难分开。
1987年,曾导过多部优秀影片的著名导演滕文骥[34]将《棋王》搬上银幕。电影《棋王》开演之前,银幕上出现了一个在影视界毫不起眼的名字——本片的技术顾问何连生。他的真是身份是一名中国象棋大师,也是小说《棋王》的原型,阿城的小说就是根据他当知青时候的一段事迹改编而写成的。写字楼是什么意思
何连生1949年生人,自小在北京市长大。上托儿所时,班上两个小朋友会下棋,受熏陶,也跟着学会了下棋。1962年,进入先农坛体校学棋,师从著名的象棋大k师侯玉山。虽然和小说中不一样,他一点也不“呆”,兴趣爱好也很广泛,但对象棋非常痴迷,除了在街上下,在体校下,还上茶馆下。1964年,何连生获北京市少年象棋赛冠军。1966年,何连生初中毕业,1969年去云南插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何连生在那食不果腹的日子里,与中国决大多数知青一样,对前途悲观失望,对生活心灰意冷,除了上山放牛放马,收工做饭,别的都舍弃了。用他的话说,是:“饭都吃不饱,还下什么棋”!从1969年到1974年,五年间他没摸过棋子,直到 1974年有消息称中国将恢复棋赛。好像黑暗中见到了光明,他一下来了精神,把逃脱苦海的希望全寄托在棋上,他四下寻棋谱,高手(当地闭塞,棋技落后,了一溜够,才发现无出其右者),准备在未来的赛事中一显身手。他下棋的事迹在知青中广为流传,被阿城发掘之后,这才有了《棋王》。;
郑日宇
其实生活和小说很难分清。小说中,王一生对那位不知名的象棋隐士的回忆:“老头儿叹了一口气,说这棋是祖上传下来的,但有训——'为棋不为生’,为棋是养性,生会坏性,所以生不可太盛。又说他从小没学过什么谋生本事,现在想来,倒是训坏了他。”我似乎听明白了一些棋道,可很奇怪,就问:“棋道与生道难道有什么不同么?”王一生说:“我也是这么
说,而且魔症起来,问他天下大势。老头儿说,棋就是这么几个子儿,棋盘就是这么大,无非是道同势不同,可这子儿你全能看在眼底。[35]天下大道其实就是如此,棋道与生存之道道原本就没有什么区别。对于“'为棋不为生’,为棋是养性,生会坏性”,何连生大师有这样的解释k:“我原来下棋只是玩儿,后来为了'逃离’那个环境,下棋成了跳板,成了职业,得靠它养家糊口,成了这棵树上的虫子,只能钻这块木头,还得使劲钻……”对于将下棋作为爱好(即“为棋”)和将下棋作为职业(即“为生”)他还作了这样形象的比喻:“下棋有点儿像逮鱼:你爱钓鱼,是钓鱼爱好者,打算一大早儿去钓鱼,起来一看天儿不好,得,不去了,回屋接着睡;即便去了,骑了一百多里地,守在水边儿钓了一天什么也没钓上来,得,拍拍屁股回去了,也不觉得十分失望,因为你注重的是这个过程,乐在其中了。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渔民,你靠钓鱼为生,你钓不上来你就得饿着,而且你的老婆孩子都得饿着,这对你对你全家都是十分痛苦的事……”[36]下棋是一种陶冶性情的文化活动。钻研象棋应该本着对棋本身的热爱,而不是用它莱换取一些物质的东西。当下棋“为生”了之后,人的精神境界会发生改变,而这个变化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棋手往更高一层水平境界上发展。
>朴善怜>娇组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