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产业结构调整下的人才需求及供给选择探讨
作者:***
来源:《西部交通科技》2020年第09期
摘要: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的交通运输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原有人才培养和供给结构已不再符合新时代下交通运输产业的要求。为保证交通运输产业的正常发展,不仅需要及时调整交通运输方面的人才供给和选拔结构,而且还需根据时代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文章论述了交通运输产业结构变动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影响和二者之间的关系,探究了交通运输人才开发结构的取向,提出只有从整体把握人才培养才能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交通运输;产业结构;调整;人才需求;人才培养
0 引言
近些年我国的交通运输产业一直在飞速发展,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是在适应
社会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只有将交通运输的产业结构调整得更加科学合理,才能够对我国的经济民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这一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对交通运输的人才输送和培养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使其顺应交通产业结构的变化正是当下的紧要工作,对更好地发挥专业人才的才能和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持续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的变动对交通运输人才需求结构的影响
1.1 人才培养方向更加多样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作生活的需要,目前的交通运输产业结构较之前有非常大的变化,而且许多交通运输行业的运输物资的范围也更加广阔,不仅可以运输煤炭、生活用品甚至还可以运输生鲜食品,由此产生的冷链物流等相关技术近些年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且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虽然这一结构的变化为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但同时也面临着同样大的挑战,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专业人才要具备更加灵活先进的研究方向才能够为国家乃至世界的交通运输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我国的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虽然迅速但是兴起的时间比其他国家晚,目前在对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术领域之
间的交叉性又更加复杂,这便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方向要更加多样化才能够符合新时代下的交通运输业结构[1]。
1.2 人才需求更为专业化
由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不同交通運输方式的使用比例随之也发生了变化,这对专业工作人员的岗位需求数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譬如航空客运量在逐年增加而其他运输行业的客运量在逐年减少,但由于中国在航空及管道运输领域的起步时间比其他交通运输领域要晚一些,在航空、管道运输等技术要求较高的交通运输领域,高科技技术人才目前仍然比较缺乏。而且由于交通科技产业的持续发展,对低学历工作人员的工作也造成了一定影响,目前相关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专业知识技能优秀且工作经验丰富的求职者,而科研工作者的岗位待遇也要远高于服务人员,这种现象使工作人员整体的专业素质向更高的方向发展。目前企业对于岗位的分工更加清晰明确,不同的岗位之间虽然也有联系,但由于不同岗位的具体工作不同而且工作人员需掌握的技术也更加深入,所以从总体上看,随着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所需人才也更加专业化,这一变化更有利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2]。
2 交通运输人才供给结构与交通运输人才需求结构的关系2.1 当下人才供需结构的现状
近些年交通运输行业工作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大有提高,信息化手段在交通运输领域发挥的作用逐渐扩大,不仅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能够保证更佳的工作质量,还给予相关部门和企业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调整交通行业的人才队伍结构。此外也有越来越多有为的年轻人在交通行业大显身手成为中流砥柱,这进一步填补了交通运输行业年轻力量和专业人员的空缺。随着大批年轻力量涌入交通运输行业中,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交流使得当前的交通运输行业内形成了良性的竞争局面,在解决行业年龄断层和专业素质不平衡问题的同时,带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先进、更科学的方向发展。虽然整个行业的总体趋势趋向良好,但是探究交通运输行业中的人才供需关系可以发现高级、研发岗位仍缺少人员,基础技能岗位的技术人员也是供不应求,处于中间力量的工作人员则有供过于求的趋势,总体上看,交通运输业的岗位需求仍处于不平衡的局面。
2.2 高校专业与课程设置紧随时代需求
交通运输人才的主要供应来源是高等学校。我国在交通运输业刚发展起步时期,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都不高,而且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研究的专业人才比较少,存在着高校人才供给与行业需求并不平衡的问题,从根本上决定了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不高。目前随着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智能交通项目的建设推进,供需不平衡的局面已经开始被打破。由于高新科技在交通运输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愿意进入到提高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的队伍中来,全国多所高校也已经重视起对这方面的专业和课程设置。高等学校中的教师对交通运输行业当下的发展情形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都理解得更为透彻,能够更加准确地认识到交通运输行业需要哪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大多数高校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都愈加开放合理,亦能够根据社会的需求开设更多的新型的与交通运输行业相关的课程,并有更多的专业研究人员参与到交通运输业的建设中去。此外,由于工作岗位对在职人员学历、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岗位需求也更加专业化[3]。
3 交通运输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交通运输人才开发结构的取向3.1 改善对高级专业人员的培养方式
交通运输专业就业方向
目前在交通运输业最缺乏的岗位即是高级的科研人员,对此政府及高等院校要肩负起改善高级人员培养方式的重担,不能再按照原有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法,否则培养出的人才将会无法支撑交通运输行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对于高校人才在交通运输行业开展的新项目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给予切实帮助,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和就业实习帮助。除此之外,高校及相关部门应充分了解当下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缺口,预测未来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多样化,高校亦要及时修改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并对平时的实习实践课程做出必要的修改,相关的政府部门要对此予以帮助。
高校的相关教师还应及时学习国外院校的优秀培养方式和洞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取长补短以保持本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性和创新性。为交通运输行业输送人才的培养机构亦应该改变培养人才的思路,不仅要考虑到理论知识的培养,还应该充分考虑到行业岗位需求,将交通运输产业结构变动带来的挑战化为人才培养的新机遇和新方向,并保持与社会和行业同步发展不脱节。
3.2 适当调整专业课程结构
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也是目前交通运输行业人才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所有行业都是
在朝着信息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交通运输行业也并不例外。在某些高校和培训机构中,一般专业化的培养人才数目要远大于高级专业人才数目,许多专业课程的设置也都是在随大流。但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非常迅速且对于人才需求也在不断调整,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时间远大于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的变化时间,这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这便要求高校和人才培训机构的专业课程设置要符合交通运输业的长远发展,相关交通运输业部门要帮助教育部门和高校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投入也要给予支持和帮助。
交通运输业人才的培养中还存在专业知识素养和经验技能不平衡的缺点,导致学生在投入到真正的研究和工作中时由于缺乏经验而不能发挥出真正的水平。因此学校或机构除了要培养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多设置实习实践课程,在实习实验课程中亦不能够流于表面,要帮助学生把实际操作与实际生产研究结合起来,在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让学生也锻炼实践操作技能,呈现人才全面成长的新景象。
随着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的变化,交通运输行业与其他领域之间的融合也越来越深入,由此又创造出许多新的行业领域,这些新领域代表未来的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方向,但是由
于时间关系,新领域的高级人才更为欠缺。因此高校在设置专业和课程的同时也要注意交通运输行业与其他学术领域之间的融合,加大对这方面的科研力度和资金投入,鼓励学生投入到新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中去,以保证为交通运输行业输送更多优秀且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领域复合型人才。
3.3 建立多元的学生评价机制
交通运输人才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也与当下高校教育单一的评价模式有关,评价的方式方法和学生的发展密切相关,学校对于交通运输行业人才的评价机制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输送的人才是否符合企业和行业需求。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是学习成绩,虽然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也强调实习实践的重要性,但由于在这方面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合理甚至形式大于内容,也就导致学生并不重视这方面的发展,为用人单位输送的人才就不能贴合实际生产的需要。学校的课程测评体系应该增加对学生创新、动手能力的检测比例,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并鼓励学生多到企业中去参观或者实习。只有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才能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职业规划,高校也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修改对学生的培养方案和评价机制以为企业输送更好的交通运输人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