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公路在我国已发展多年,截至2017年底,全国收费公路里程16.37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3.4%,全年通行费收入达5130.2亿元。近年来,我国收费公路政策不断完善。2010年交通运输部提出完善收费、免费2个公路系统,并取消了大量普通公路收费站;2012年全国开始实行高速公路节假日免费通行政策;2018年4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了《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扩大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施方案》。一段时间以来,高速公路的收费定价问题成为公众、运输企业、高速公路经营企业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
_、高速公路收费定价模式
过路费免费1.收费定价基本原则
高速公路作为准公共产品,是一种具有不完全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社会产品,定价的基本原则应是"合理利润、合理负担、调节需求、促进社会福利的提高”。其中,"合理利润”指高速公路的建设及运营成本能够得到补偿,同时利用BOT等模式引入的资本能够有必要的利润;"合理负担”指使用者负担合理的费用,也需要考虑高速公路使用的外部性;"调节需求”是指定价有利于高速公路的节约使用,特别是针对路网流量密集地区,起到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社会福利的提咼"指有利于咼速公路持续经营!提升社会
共同福利O 这四个基本原则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如流量较小、成本较高的道路,按合理利润定价,会让使用者负担过重;按照边际成本定价,价格最低,供给量最大,社会福利最大,但难以弥补成本、持续经营;按照固定供给量进行需求调节定价,拥堵路段利润高、使用者负担重,不利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2.常见的几种定价模式
(1)基于成本的定价模式。该模式从道路生产者的角度出发,收费主要目的是偿还建设贷款及其利息、支付养护管理费用,以实现道路建设项目及运营的收支平衡,制定的费率应在满足财务平衡约束条件下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对于建设过程中引入的其他资本,费率的制定还应适当考虑一定的收益率。
基于成本的定价模式一般采用平均成本定价模型,对收费费率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建设与运营成本、投资收益率、车流量、收费期限等。
(2)基于使用者效益的定价模式。该模式是从道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公平原则,高速公路使用者为使用高速公路支付车辆通行费,换取增加运输量、降低运输成本、缩短运行距离、减少交通拥挤和节约运行时间等道路使用效益。从维护公路使用者合法权益的角度,收费费率应不超过用户获得的效益。实际中各用户的效益存在差异,可用社会平均值代替。
这种定价模式主要采用级差效益法,使用"有无对比法”计算道路使用者在通行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之间形成的级差效益,并以此作为不同载重或不同车型的收费标准的基础。级差效益法要求高速公路收费不能超过道路使用者获得级差效益的一个固定比例。世界银行建议高速公路收费的费率标准不能超过级差效
2020年第1期总第359期丈|
37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