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电影中的喜剧音效
作者:徐建华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第08
        【摘要】喜剧音效是中国早期电影音响运用的特之一。广为人知的喜剧音效出现于1935年上映的影片《都市风光》,事实上在此之前的1934年,影片《大路》中已经大胆地应用了喜剧音效。
        【关键词】中国早期电影;喜剧音效
        【中图分类号】J909 【文献标识码】A
        影片叙事上看,《大路》是表现现实主义的影片:一修路工人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选择了抗敌救国,而不是逃避现实。然而颇具意味的是,从表现形式上看,喜剧音效的使用使此片充满游戏化。影片中,金哥是乐观、勇敢的象征,他与小罗开玩笑,并敲小罗的头,此时,声音是虚拟的喜剧音效,展现出工友之间的欢乐气氛。当工头到来,众人试图反抗,此时的声音是众人的熙攘声,没有清晰的语言,只有一致的呐喊,反抗情绪清晰可见。
工头前来饭馆闹事,金哥没有屈服,它把工头扛到肩上:想坐飞机吗?金哥扛着工头转圈,此时响起了飞机飞行的声音。随后,金哥把工头扔到地上,又响起了喜剧音效。
        《大路》中的喜剧音效是卡通化的喜剧音响,通过夸张剧中人物的动作声音,达到游戏化的效果。对于剧中人动作音响的夸张,并不是没有依据的,而是建立在动作本身声音的基础上的一种加工。如金哥打小罗的头,是通过打击乐器录制而成的,将打头这个动作夸张化、幽默化;将工头扔到空中的声音,象征了工头在空中飞行时的状态,戏谑中带有讽刺,体现了这一行为的大陆喜剧电影大快人心,充满隐喻的意味。
        早期电影史的研究人员在分析左翼电影时,往往侧重于其表现现实,反映社会的意义。然而从对声音的探析和研究中,左翼电影在发扬现实主义主题的同时,对于艺术的追求也是十分明显的。基于喜剧音效的游戏化使得影片充满非现实的美感,如中国的山水画一般,是隐晦的、象征的,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