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末,曲靖市辖麒麟区、宣威市和沾衣、马龙、富源、罗平、师宗、陆良、会泽7县总人口5466089人,仅次于省会昆明。全市聚居着汉、彝、回、苗、壮、布依、水、瑶、白、蒙古等十个世居主体民族;汉族人口5071533,占总人口的92.95%,少数民族人口394556人,占总人口数的7.05%。
云南省有两个少数民族几乎全部分布在曲靖市内,即绝大部分分布在富源县境内的水族,和绝大部分分布在罗平县境内的布依族。师宗与罗平是我国汉藏语系藏族、壮侗、苗瑶三大语族民族分布交汇地区,西晋时“建宁郡(今曲靖市)南有濮、夷”,而谈“稿县(今富源):有濮、僚。冷丘县(今师宗):主僚。”唐朝时师宗即“昔爨蛮逐僚、僰等居之,其后师宗据匿弄甸,故名师宗部。”而罗平境内则分别有彝族先民建立的夜苴部和苗、瑶族先民建立的罗雄部两部。时至今日,两县境东南部与黔、桂交界地区,仍集中分布有旧屋基彝族乡、长底布依族乡、八大河布依族苗族乡、龙庆彝族壮族乡、五龙壮族乡、高良壮族苗族瑶族乡等六个民族乡,独具丰富的民族风情。
曲靖市辖八个民族自治乡及境内十个世居民族情况如下:
罗平 旧屋基彝族乡、长底布依族乡、八大河布依族苗族乡。
师宗 龙庆彝族壮族乡、五龙壮族乡、高良壮族苗族瑶族乡。
罗平、师宗的六个民族乡集中分布在一起。另外还有东南北三面嵌入贵州,只西面连在富源的古敢水族乡,以及会泽的新街回族乡。
八个民族乡民族类别分别是:彝族、壮族、布依族、苗族、瑶族、水族、回族等。
汉族 炎黄子孙,自汉代形成,故名。遍布全国,自汉代以后,陆续进入云南。但是曲靖市现在大多数世居汉族居民的祖先,是明清两代进入的。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民族,遍布曲靖市全境。
彝族 中国古代广布西南的氐羌民族之一昆明族后裔,秦汉时期称为“昆明”族,六朝时期称为“夷人”或“昆、叟”,隋唐时期称为“乌蛮”或“东爨乌蛮”,元明清时期称为“罗罗”或“爨人”。曲靖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南诏、大理国至元朝时期,为当时曲靖境内的主体民族,知道清雍正五年改土归流以前,也仍然是宣威市和会泽、富源等县的主体民族。遍布曲靖市全境,2000年末人口数为215379人,大分散、小聚居。属于汉藏语系彝语族彝语支民族,
有本民族语言,历史上有本民族文字,被称为“爨文”即老彝文,唐朝时期纳垢部(今马龙)的阿町 ,即以整理古彝族文字而闻名于世,而今天仍普遍使用着的为新彝文。
回族 遍布曲靖市全境,自元代以后,陆续进入曲靖,2000年末第五次人口普查为69135人。无本民族语言,历史上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语和汉字。由于宗教联系、影响也是用阿拉伯文字和语言。
壮族 中国古代广布南方的百越民族后裔,秦汉时期称为“越人”,六朝时期称为“僚”或“鸠民”,隋唐时期称为“僚人”,元明清时期称为“沙人”、“土僚”。曲靖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明清两代壮族一直是师宗州的主体民族,现在仍主要分布在师宗县南部,2000年末第五次人口普查为28589人。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泰语支民族,有本民族语言,历史上无本民族文字。
布依族 秦汉时期夜郎国的主要民族之一,亦是卧漏侯国的主体民族,六朝时期称为“濮”或者“濮夷”,宋元以后称为“仲家”。曲靖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罗平县东部和南部,2000末第五次人口普查为27539人。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泰语支民族,有本民族语言,历史上无本民族文字。
苗族 商周时期三苗后裔,秦汉时期分布在汉水中下游,被称为“荆蛮”,六朝时期主要分布在湖南西部,被称为“武陵(治今湖南常德)蛮”。南诏时期开始进入云南,以后陆续迁移不断,现在遍布曲靖市全境,2000年末第五次人口普查为马龙资料个人资料28976人,大分散,小聚居。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民族,有本民族语言,历史上无本民族文字。
瑶族 自述为“盘瓠裔”后人,与苗族同源、同流。主要分布在师宗县南部,2000年末第五次人口普查为1944人。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民族,有本民族语言,历史上无本民族文字。
水族 古代南方的百越民族一支,为“骆越”人后裔之一,秦汉至六朝时期,主要分布在今两广交界地区,隋唐时期被称为“溪洞之民”。明清两代陆续从邻境贵州和广西内移居云南,主要聚居在富源县古敢水族乡境内,2000年末第五次人口普查为11228人。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民族,有本民族语言,历史上有一种类似汉字反书及结合象形文字为一体的本民族文字“水书”,流传不广。
白族 历史上一直被称为“僰人”或“白蛮”,曲靖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后来由于民族同化因素,原来留居在曲靖境内的僰人,基本上被彝族同化。现在居住在曲靖境内的白族,主要
为清代以后又重新陆续移入的,有的为解放后到曲靖工作的,主要聚居在麒麟区城区和富源县竹园镇等中部和南部乡镇境内,2000年末第五次人口普查为5662人,属于汉藏语系藏彝语族彝语支民族,有本民族语言,历史上流传的白文文献,实际上是汉字记音作品。
蒙古族 先民居住在中国北方,为草原游牧民族。元代统一中国时进入云南,境内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南盘江沿岸的坝子中,2000年末第五次人口普查为5057人,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民族,有本民族语言,历史上有本民族文字蒙古文。但居住在曲靖境内的蒙古族已经被汉族同化,已不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同时,也因为这个原因,具体的人口情况至今。
尚不能够确定。
麒麟区
彝族
分布
彝族分布较广,境内乡镇中,除西山和潇湘外,其余乡镇都有彝族居住。彝村一般坐落在坝子边缘的丘陵地带和山区、半山区河槽两侧的缓坡上,少量分布在平坝区。麒麟区彝族多与汉族杂居,部分与回族杂居,或彝、汉、回三族杂居,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境内彝族最集中的是朱街乡的白石岩,茨营乡的红土墙,东山镇的白寨古和阿基洪;彝村或汉、彝、回杂居村寨多分布在东山、茨营乡等乡镇。其中白族分布最广,遍及各个乡镇;甘彝主要聚居在东山镇的沙戈寨等村。
1982年麒麟区彝族共有6292人。其中城关1050人,朱街505人,沿江64人,三宝515人,越州131人,茨营1395人,东山2632人。
1987年,彝族共有7717人。其中城关1642人,环城281人,朱街632人,沿江65人,三宝594人,越州153人,茨营1433人,东山2897人,西山8人,潇湘12人。
2003年,全区彝族人口13416人,占总人口的2.1%。其中南宁1171人、建宁1198人、白石江1934人、廖廓1480人、三宝831人、东山3405人,越州236人、朱街832人、沿江207人、茨营2032人。
马龙县
彝族
民族源流
马龙的彝家有两种:黑彝、白彝(也称二彝)。他们仍居住在原来的地方。黒彝分布于旧县镇下袜度、月望乡鸭子塘、尖山李子沟、猫猫洞、汤郎、大海子、格里、扯度、马鸣乡等;白彝分布在咨卡、半个山、小里冲、山寨、凸山等地;土家族仅有四户,居住在后洞,他们是从大理永平迁入马龙。咨卡村居住着赵、李两姓。赵家于1911年从陆良代地迁来,李姓于1912年从望月乡大海子村搬去,两家2户9人,到1990年发展到517户1440人。
马龙彝族与汉族杂居于八区、山区,少数聚居于山区、半山区、河谷地带,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分布在王家石岩、扯度、格里、大小胧垮、土官寨、尖山李子沟、汤郎、小沙坡笼、小里冲、小海子、红果寨、三板桥、半个山、中营、大海子、上寨、小安南乡、凸山、咨卡、水涧河、永胜、老黑洞、大地打、大小挪地、十八亩、仓蒲田、白石岩、下袜度、纳章李子沟、竹园、麻衣等地。彝家安居乐业,人口不断增长,1964年全县
有彝族人口2669人,1982年有彝族4800人,1990年有彝族5591人,2003年有彝族7365人。
苗族
马龙苗家是明清之际,从赫章、牟定、威宁、宣威等地逐渐迁入的,有些是从东川迁入的。
现在,马龙的苗家主要分布定居于象山、木龙、后山、火脑冲、砍斧箐、黄土坡、大地头、轿子山、赵家庄、干冲、落水洞、长凹子、大凹子、朱家大箐、大石岩、上下西冲、上下三星坝、黄泥塘、黑石头、上下关坝、新联、白龙潭、杨家冲、备木冲、林场大箐、白石岩、瑶山、革新村、黄龙潭、螺丝塘等40多个村庄。人口逐渐增长,1964年共有苗族1169人,1982年苗族有2558人,1990年苗族发展到3239人,2003年有苗族3807人。
陆良县
彝族
陆良共有彝族人口4882人,占总人口的0.8%左右,彝族主要分布在活水乡的新台子、黒木、活水三个村委会;核桃村乡的大新村、砂锅村的两个村委会,双箐口乡的都依、皈依、雨古三个村委会,召夸镇的他官营村委会,大莫古镇的新村村委会,小百户镇的普乐、芦山的两个村委会;芳华镇的乘民村委会。此外,在城镇居民和企事业单位中也有一定数量的彝族干部职工和城镇居民分布。彝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特有的民风民俗和宗教信仰。
师宗县
壮族
师宗壮族人自称布吔,他称沙人。白沙、黑沙在壮族中占绝大多数,居住五龙、高良两乡之壮族人为白沙,居住龙庆黑尔曹的壮族人为黑沙,依青人在五龙和高良坝林的部分地方居住。
2003年末,全县壮族人口23043人,主要居住五龙、高良和龙庆三个民族乡的84个自然村,五龙乡8257人,高良乡8690人,庆乡5592人。
彝族
师宗的彝族有黒彝、白彝、干彝(彝青),阿务等支系,分布全县各乡镇。黒彝人主要居住彩云镇的路雄等村寨,阿务人主要居住龙庆的豆温、水洞田和五龙小马厂等村,白彝、干彝人几乎分布县内大部分乡镇。
2003年末,全县彝族人口22859人,居住各乡镇136个自然村。其中,丹凤镇1538人,雄壁镇2433人,竹基乡2803人,彩云镇2074人,葵山镇662人,大同镇1775人,五龙乡2171人,龙庆乡9143人,高良乡260人。
苗族
苗族人主要分布在高良、五龙、龙庆三个民族乡的59个自然村。2003年末,全县苗族人口10119人,其中,高良7900人,五龙1080人,龙庆1095人。
瑶族
瑶族历史悠久,史书称为“蛮”。师宗瑶族是1941年从邱北县的冲革,卫丹等村迁入的,邓、陆、李等八户瑶民,定居高良乡的笼戛。1943年又有一部分瑶民从邱北县锅底槽、水头、卫丹等地迁入高良乡的细独、卫乱村,1947年迁至固节,后更名为新安村。迁入的瑶民至今还与邱北保持亲戚关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