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廷灿(清)续茶经【七之事】上
七之事
【导读】
《续茶经》的七之事与《茶经》的类似,基本是补充、续写了《茶经》七之事这一章。主要记录出皇室宗亲、社会名流、高人雅士等这些人的相关茶事。诸如宴客待之以茶,敬人奉之以茶,祭祀供之以茶等等。高人雅士则隐居田园,或以茶饰家,或以茶养性,或以茶怡情,或以茶驱困而彻夜读书,或以茶会友而彰显清雅等等不一而足。
【原文】
《晋书》[1]:温峤[2]表遣取供御之调,条列真上茶千片,茗三百大薄。
《洛阳伽蓝记》[3]:王肃[4]初入魏,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京师士子道肃一饮一斗,号为漏卮。后数年,高祖见其食羊肉酪粥甚多,谓肃曰:“羊肉何如鱼羹?茗饮何如酪浆?”肃对曰:“羊者陆产之最,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以味言
之,甚是优劣。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惟茗不中,与酪作奴。”高祖大笑。彭城王勰谓肃曰:“卿不重齐鲁大邦,而爱邾莒小国,何也?”肃对曰:“乡曲所美,不得不好。”彭城王复谓曰:“卿明日顾我,为卿设邾莒之食,亦有酪奴。”因此呼茗饮为酪奴,时给事中刘缟慕肃之风,专习茗饮。彭城王谓缟曰:“卿不慕王侯八珍,而好苍头水厄。海上有逐臭之夫,里内有学颦之妇,以卿言之,即是也。”盖彭城王家有吴奴,故以此言戏之。后梁武帝子西丰侯萧正德归降时,元乂欲为设茗,先问:“卿于水厄多少?”正德不晓乂意,答曰:“下官生于水乡,而立身以来,未遭阳侯之难。”元乂与举坐之客皆笑焉。
《海录碎事》[5]:晋司徒长史王濛[6],字仲祖,好饮茶,客至辄饮之。士大夫甚以为苦,每欲候濛必云:“今日有水厄。”
《续搜神记》[7]:桓宣武有一督将,因时行病后虚热,更能饮,复茗一斛二斗乃饱,才减升合,便以为不足,非复一日。家贫,后有客造之,正遇其饮复茗,亦先闻世有此病,仍令更进五升,乃大吐,有一物出如升大,有口,形质缩皱,状似牛肚。客乃令置之于盆中,以一斛二斗复浇之,此物噏之都尽,而止觉小胀。又增五升,便悉混然从口中涌出。既吐此物,其病遂瘥,或问之:“此何病?”客答云:“此病名斛茗瘕。”
《潜确类书》[8]:进士权纾文云:“隋文帝微时,梦神人易其脑骨,自尔脑痛不止。后遇一僧曰:‘山中有茗草,煮而饮之当愈。’帝服之有效,由是人竞采啜。因为之赞。其略曰:‘穷春秋,演河图,不如载茗一车。’”
《唐书》[9]:“太和七年,罢吴蜀冬贡茶。太和九年,王涯[10]献茶,以涯为榷茶使,茶之有税自涯始。十二月,诸道盐铁转运榷茶使令狐楚奏:‘榷茶不便于民。’从之。”“陆龟蒙[11]嗜茶,置园顾渚山下,岁取租茶,自判品第。张又新为《水说》七种,其二惠山泉、三虎丘井、六淞江水。人助其好者,虽百里为致之。日登舟设篷席,赍束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江湖间俗人造门,罕觏其面。时谓江湖散人,或号天随子、甫里先生,自比涪翁、渔父、江上丈人。后以高士征,不至。”
《国史补》[12]:“故老云,五十年前多患热黄,坊曲有专以烙黄为业者。灞浐诸水中,常有昼坐至暮者,谓之浸黄。近代悉无,而病腰脚者多,乃饮茶所致也。”“韩晋公滉[13]闻奉天之难,以夹练囊盛茶末,遣健叔进。”“常鲁使西番,烹茶帐中,番使问:‘何为者?’鲁曰:‘涤烦消渴,所谓茶敢。’番使曰:‘我亦有之。’取出以示曰:‘此寿州者,此顾渚者,此蕲门者。’”
唐赵璘《因话录》:陆羽[14]有文学,多奇思,无一物不尽其妙,茶术最著。始造煎茶法,至今鬻茶之家,陶其像,置炀突间,祀为茶神,云:宜茶足利。巩县为瓷偶人,号“陆鸿渐” ,买十茶器得一鸿渐,市人沽茗不利,辄灌注之。复州一老僧是陆僧弟子,常诵其《六羡歌》,且有《追感陆僧》诗。
唐吴晦《摭言》:郑光业策试,夜有同人突入,吴语曰:“必先必先,可相容否?”光业为辍半辅之地。其人曰:“仗取一勺水,更讬煎一碗茶。”光业欣然为取水、煎茶。居二日,光业状元及第,其人启谢曰:“既烦取水,更便煎茶。当时不识贵人,凡夫肉眼;今日俄为后进,穷相骨头。”
唐李义山《杂纂》:富贵相:捣药碾茶声。
唐冯贽《烟花记》:建阳[15]进茶油花子饼,大小形制各别,极可爱。宫嫔缕金于面。皆以淡妆,以此花饼施于鬓上,时号北苑妆。
唐《玉泉子》:崔蠡[16]知制诰丁太夫人尤,居东都里第时,尚苦节啬,四方寄遗茶药而已,不纳金帛,不异寒素。
《颜鲁公贴》[17]:廿九日南寺通师设茶会,咸来静坐,离诸烦恼,亦非无益。足下此意,语虞十一,不可自外耳。颜真卿顿首顿首。
《开元遗事》[18]:逸人王休居太白山下,日与僧道异人往还。每至冬时,取溪冰敲其晶莹者煮建茗,共宾客饮之。
《李邺侯家传》[19]:皇孙奉节王好诗,初煎茶加酥椒之类,遗泌求诗,泌戏赋云:“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出琉璃眼。”奉节王即德宗也。
《中朝故事》[20]:有人授舒州牧,赞皇公裕谓之曰:“到彼郡日,天柱峰茶可惠数角。”其人献数十斤,李不受。明年罢郡,用意精求,获数角投之。李阅而受之曰:“此茶可以消酒食毒。”乃命烹一觥,沃于肉食内,以银合闭之。诘旦视其肉,已化为水矣。众服其广识。
段公路《北户录》:前朝短书杂说,呼茗为薄,为夹。又梁《科律》有薄茗、千夹云云。
唐苏鹗《杜阳杂编》:唐德宗每赐同昌公主[21]馔,其茶有绿华、紫英之号。
《凤翔退耕传》:元和时,馆阁汤饮待学士者,煎麒麟草。
温庭筠《采茶录》:李约字存博,汧公子也。一生不近粉黛,雅度简远,有山林之致。性嗜茶,能自煎,尝谓人曰:“当使汤无妄沸,庶可养茶。始则鱼目散布,微微有声;中则四际泉涌,累累若贯珠;终则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此谓老汤三沸之法,非活火不能成也。”客至不限瓯数,竟日火,执持茶器弗倦。曾奉使行至陕州硖石县东,爱其渠水清流,旬日忘发。
《南部新书》:“杜豳公悰[22],位极人臣,富贵无比。尝与同列言平生不称意有三,其一为澧州刺史,其二贬司农卿,其三自西川移镇广陵,舟次瞿塘,为骇浪所惊,左右呼唤不至,渴甚,自泼汤茶吃也。”“大中三年,东都进一僧,年一百二十岁。宣皇问服何药而至此?僧对曰:‘臣少也贱,不知药。性本好茶,至处惟茶是求,或出日过百余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因赐茶五十斤,令居保寿寺,名饮茶所曰茶寮。”“有胡生者,失其名,以钉铰为业,居霅溪而近白苹洲。去厥居十余步有古坟,胡生每沦茗必奠酹之。尝梦一人谓之曰:‘吾姓柳,平生善为诗而嗜茗。及死,葬室在于今居之侧,常衔子之惠,无以为报,欲教子为诗。’胡生辞以不能,柳强之曰:‘子但率言之,当有致矣。’既寤,试构思,果若有冥助者,厥后遂工焉,时人谓之‘胡钉铰诗’。柳当是柳恽[23]也。又一说,列子终于郑,今墓在效薮,谓贤者之迹,而或禁其樵牧焉。里有胡生者,性落魄。家贫,少为洗镜、锼钉
之业。遇有甘果名茶美醖,辄祭于列御寇之祠垄,以求聪慧而思学道,历稔忽梦一人,取刀划其腹,以一卷书置于心腑。及觉,而吟咏之意,皆工美之词,所得不由于师友也。既成卷轴,尚不弃于猥贱之业,真隐者之风。远近号为‘胡钉铰’云。”
张又新《煎茶水记》:代宗朝,李季卿[24]刺湖州,至维扬逢陆处士鸿渐。李素熟陆名,有倾盖之欢,因之赴郡,泊扬子驿。将食,李曰:“陆君善于茶,盖天下闻名矣,况扬子南零水又殊绝。今者二妙,千载一遇,何旷之乎。”命军十谨信者操舟挈瓶,深诣南零。陆利器以俟之。俄水至,陆以勺扬其水曰:“江则江矣,非南零者,似临岸之水。”使曰:“某棹舟深入,见者累百,敢虚绐乎?”陆不言,既而倾诸盆,至半,陆遽止之,又以勺扬之曰:“自此南零者矣。”使蹶然大骇,驰下曰:“某自南零赍至岸,舟荡覆半,至惧其少,挹岸水增之。处士之鉴,神鉴也,其敢隐乎。”李与宾从数十人皆大骇愕。
《茶经》本传:羽嗜茶,著经三篇。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临淮,知伯熊善煮茗,召之。伯熊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其后尚茶成风。
《金銮密记》[25]:金銮故例,翰林当直学士,春晚人困,则日赐成像殿茶果。
《梅妃传》[26]:唐明皇与梅妃斗茶,顾诸王戏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斗茶今又胜吾矣。”妃应声曰:“草工之戏,误胜陛下。设使调和四海,烹饪鼎鼐,万乘自有宪法,贱妾何能较胜负也。”上大悦。
杜鸿渐[27]《送茶与杨祭酒书》:顾渚山中紫笋茶两片,一片上太夫人,一片充昆弟同歠,此物但恨帝未得尝,实所叹息。
《白孔六帖》[28]:寿州刺史张镒,以饷钱百万遗陆宣公贽。公不受,止受茶一串,曰:“敢不承公之赐。”
《海录碎事》[29]:邓利云:“陆羽,茶既为癖,酒亦称狂。”
《侯鲭录》[30]:唐右补阙綦毋焸,博学有著述才,性不饮茶,尝著《伐茶饮序》,其略曰:“释滞消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耗精,终身之累斯大。获益则归功茶力,贻患则不咎茶灾。岂非为福近易知,为祸远难见欤。”焸在集贤,无何以热疾暴终。
《苕溪渔隐丛话》[31]:义兴贡茶非旧也。李栖筠[32]典是邦,僧有献佳茗,陆羽以为冠于他境,可荐于上。栖筠从之,始进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