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老人院观后感600字5篇
人生是对称的,就如同老葛讲的麻雀的故事,父亲能对孩提孳孳不倦的说着“这是麻雀”,但儿子却只会不耐烦的对老父说着“这是麻雀”而扬长而去。下面是采集推荐的飞越老人院的观后感600
字,仅供参考,欢送阅读参考。
《飞越老人院》,这是我今年看的为数不多的几部好电影之一。没想到我们的导演居然能关注现实,更没想到关注的还是老年人这一容易被人无视的体。说实话,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老年人的生活以及老年人的心态并不了解,以为人到老年就心如止水,除了整天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就没别的事可做了。这部电影让我知道,看来我虽置身现实,但却并不了解现实。
如果除去各种意外疾病事故,每一个人都会毫无例外地步入老年。现在朝气蓬勃的我们都不想过多想象自己年老时候的样子,也许因为人就是一种总是喜欢往好处想的动物。尽管我们在心里深深明白:自己迟早也会有衰老的那末一天。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震惊,同时也很快惊醒:我的父母,也将很快步入老年。作为他们惟一的儿子,我想平时对他们的关心真是太少了。这种惊醒让我重新回到当年创业的欲望中,我想,也许惟独我的成功才是给他们的最大慰藉。我不想因为我的失败而让他们在步入老年后依旧对我的前程每日牵肠挂肚。
想起老人院那些孤寂中颤巍巍的老人们,有的甚至生活已经不能自理,有的已经陷入老年痴呆,甚至还有被用绳子日日绑在床上的……回想起这些画面,我有一种难以说明的情感。中国的老人也许是世界上最悲催的,他们为子女奋斗一辈子,但到最后,子女继承他们全部所得后,未必会如愿孝顺。一向说自己是孝行率先的,但
我们也许是世界上最不孝的一个民族。上世纪美国作家亚瑟·亨·史密斯在《的德行》中就有这样的观点。我不知道这种言行不一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是否也有几千年封建体制的原因。但另一种事实却是这样的:我们通常向世界所宣扬的东西,大多都是我们根本不具备的东西,恰恰是自己最欠缺的。
人老万事休,这是中国老年人最真正的呼声和写照。我们也会有颤巍巍的一天,没人会想自己的老年将在无尽的孤寂中渡过。我想凡事都是因果的,要想自己的老年获得安然境遇,自己就要为子女们做出表率,别让自己的父母的余生在孤寂中度过。人老之后,因为心境以及精力的原因,不少愿望靠自己已然无法实现,我们做子女的,除了在物质上给他们的关心外,最好就是千方百计匡助完成他们的愿望。也许忙碌的生活会让我们无暇顾及这些,甚至会漠然视之,但相对于双亲为我们付出的所有,繁忙的生活不应该成为我们孝行的羁绊。自私一点来讲,孝顺双亲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样做你会在一定程度上称为子女们的表率。要相信,你怎么对待双亲,子女们将来也会这么对待你,你父母的今天,也许就是你的明天。
关于这部电影的情节以及其它细节,在最近中国的电影中是比拟出的,但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反映的现实。如韩寒所说,只要是表现现实的电影都不会太烂,谁让现实那末烂。但请看到这篇博文的人一定去看看。
在电影院看完了期待已久的张杨新片《飞越老人院》后,擦擦湿润的眼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远方年迈的爷爷奶奶打个  。  铃一响,听出孙子的声音后,  那头开心、灿烂的笑声让我心酸:对老人来说,需要的只是那末一点点关爱。
继上一部作品《无人驾驶》关注都市男女情与欲的纠结关系之后,张杨在这部新片里直指中国社会目前可以说是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问题,表达了导演出道以来一以贯之的敏锐视角和人文情怀。影片自始至终贯通于一股温情的力量,与《杀生》和《黄金大劫案》相比,文艺气质更为浓烈;而在这种文艺气质的暗地里,是对快要走到尽头的生命的本能怜悯以及对老人们挥之不去的孤傲感的深切同情。影片的详细情节我就不一一细说了,谈谈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个地方:
1、恰逢节假日,小朋友和企业家们来探望关山老人院的老人们。导演特意给了小朋友满嘴的口红和企业家送出的鲜红的钞票两个明显的特写,暗示出这种关爱只是一种社会化的例行公事,是社会体制的一局部;老人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这种每逢节假日做秀和运动式的探望,而是长久的陪伴和关爱。
2、当老葛儿子来给老葛退回20万块钱时,说了一句“这20多年你欠我们多少债”。此时,精神不太正常的老高立刻爆发,朝老葛儿子扔去瓶子,并大声喊道:“惟独你们欠我的债,哪有我们欠你的债”。这句台词无非是说明,中国父母,至少老高这一代人,养儿育女的目的之一仍然是传统的“养儿防老”,因此父子之间并不简单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关系,而是父辈对子辈有着养育之恩,这种恩情债要靠子女对年老的父亲赡养来还清。短短一句话,中国传统宗法制的伦理思想尽显。
3、与美国那部著名的《飞越疯人院》相比,这部电影对老人院的飞越外表上看起来同样是对社会体制的对抗,但实际上,“疯人院”一片强调的是个人的自由、独立意志大于一切,而这部电影里的对抗最终的结果,却仍然回到了传统的社会运行秩序和社会伦理,因
韩寒 结婚
为老人们之所以要飞越,不是为了空洞的个人自由,只是为了能再见远在日本的女儿一面,尽享天伦之乐。“疯人院”里,幸福是建立在个体自由之上的;而“老人院”里,幸福那末是寄望在他人身上。由此也可见中西方社会伦理和历史变迁不同带来的价值观差异。
4、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人们逃出老人院,行走在去天津的路上时,路边浮现的大片向日葵、奔腾的骏马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在这样一部严肃题材的电影里,浮现这样的场景,既是对老人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赞誉,也是张杨导演向来以来的浪漫主义情怀的最好表现。
5、在老人们开始表演节目时,响起的音乐是动画片《西游记》里的插曲。用这样的音乐作为背景伴奏,
一来可能是暗示老人们生命快要走到尽头,即将有可能驾鹤西游;另一方面,西游记里的西方是天堂,是极乐世界,这也代表了导演对这些可爱的老人们的良好祝愿。
6、老周在影片中的火伴朱太太丧失了记忆,把老周当成自己的老伴,然而到了后来,两人似乎有假戏真做的意思在里面。在老人院里面的同伴们谈论时,有一位老人赞叹道:“朱太太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把不该记得的都忘记了,把不该忘记的全记在心里”,这句话兴许是老人们晚年生活的最高境界,因为如果老太太不失忆的话,兴许她还沉浸在晚年丧偶的痛楚里,而无法跟老周享受晚年的快乐。
7、老周的生命最终在海边走到了尽头。他走的那一刻,天边升起了太阳,然而那太阳看起来,却跟夕阳普通,这兴许象征了生命的周
而复始,个体的生命只是人类生命和历史延续长河中的沧海一粟,无须悲观,也无须伤感。
最后,我想用《礼记》里的一段话作为这篇观后感的结尾:“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傲废疾者,皆有所养”,以此向本片导演张杨致敬,向在好莱坞吸金商业大片、严酷的电影审查制度和把电影视为娱乐品、消遣品而非艺术品的绝大多数中国观众的三重压力面前,坚守艺术底线和人文情怀的中国导演们致敬。只要你们不倒下,中国电影一定能够拥有夸姣的明天!
忙碌的生活,总是让人忽稍不少。很久没看电影了,第一是因为没有时间,第二是因为感觉现在的电影越看越没滋味的,就和流行歌曲一样。然后这个闲暇的午后,一部《飞越老人院》却让我哭得一塌胡涂。
在这所充满着爱的老人院里,有这么一老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已有70多岁,他们要末是无儿无女的孤傲老人,要末就是被儿女抛弃和忽略的落漠老人。老人院成为了他们的第二个家,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很有爱,他们都像个小孩,他们有着沧桑的过去,他们经历过不少,他们都还拥有自己的梦想。就是在这个家园里,他们都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实现了各自的梦想。
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那老人的心酸,看到他们的悲哀,看到他们的绝望。我还看到他们的固执,对自己梦想的固执;看到他们的天真活泼,在经历过了人生的各个阶段,放下负担后的豁然的童真。他们真的像一孩子,一沧桑写在脸上,渴求被关爱的孩子。这是别人的故事,但是也是反映着现实生活的故事,正是别人的故事的分享才让我们能够留意到身边的真真切切的故事,毕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