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版与 11 版初中地理课标对比
前言与课程目标部分答题思想上沿袭了 04 版课标的内容,只是措辞、语句方 面做了一些改变。
注:斜体为 04 版课标内容。行楷字体为评注内容。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区域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 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二)综合性
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 义务教育地 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 从不同角度反映地 理环境的综合性。
(三)思想性 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 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富含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
(四)生活性
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 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五)实践性 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 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有两个显著 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 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地理学兼有自然 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 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 空间演变的规律。地
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 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学生学习地理基础知识、认识地理环境、逐步形成地理 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
11 版课标明确列出了地理学科的五大特性,相较于 04 版的整段叙述,让人 更加一目了然。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
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提升学
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 社
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3.注重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    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经历
与体验,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采用适宜的学习方式,鼓励主动学习、合作交流、 积极探究。
5.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在地理课程内容选择、地理教学方 法运用和地理教学评价中,都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6.注重学习结果评价与学习过程评价的结合。地理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结果、 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    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
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逐步建立一种“发现闪光点”
“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
3.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
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    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积极探究。
在课程基本理念的部分,11版课标将04版课标中的六点整合为三点,突出 了地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特点,    弱化评价环节,    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地里的
兴趣。
三、课程内容
一、地球与地图
开展地理观测、动 手制作等活动。例 如,观察不同季节
(或一天内)太阳 光下物体影子方 向和长度的变化; 用乒乓球或其他 材料制作简易地 球仪模型。
活动建议
.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O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探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O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O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O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仪
O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O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探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这一部分的修改体现了课程思路中“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 题”这一条。将“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改为“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
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学科的发展。而将”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 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改为“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将“用经纬 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臵”    改为“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则密切了地理
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图
活动建议
O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洪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O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 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探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O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O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    查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开展运用地图、动 手制作等活动。例 女口,在地图上查 地名并选择到达 该地点的最佳交 通路线,使用地 养图、手持定位仪等
进行“定向越
O列举电子地图、 遥感图像等在生产、 生活中应用的实 野”活动;利用泡 例。    沫塑料、沙土等制
探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作地形模型。
地图部分的修改主要是语句调整了顺序,    原课标要求在地图上估算海拔与相
对高度,新课标要求利用等高线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这样调整后更加合理。因 为一般地图上没有海拔高度的标注,    而等高线地形图能给学生估算海拔和相对高
度提供资料,方便估算。
1、世界地理
海洋和陆地
活动建议
1•海陆分布
O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 述海陆分布特点。
布特点。
O
况。
2•海陆变迁
O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 化之中。
O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
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探知道板块构造学说, 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    地震
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
描述海陆分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
开展拼图游戏、模 拟演示等活动。例 如,开展七大洲、 四大洋拼图游戏, 自选实验材料或 使用计算机,模拟 海底扩张、大陆漂 移。
说明:“知道板块构造学说,,”一项,要注意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的培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区别养。
第一处改变将“全球海陆”改为“地球表面海陆” ,这一用词的修改将“地理 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的” 概念贯彻了下来, 用词更加准确。 第二处中删除了对 七大洲、四大洋概况的要求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第三处改动是新课标中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