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颠覆创新都发生在西方国家
颠覆式创新是指在传统创新、破坏式创新和微创新的基础上,由量变导致质变,从逐渐改变到最终实现颠覆,通过创新,实现从原有的模式,完全脱变为一种全新的模式和全新的价值链。
颠覆式创新有两个颠覆式的思路。一是低端颠覆;另外一个颠覆模式就是所谓新市场颠覆,产生一个新的市场空间,这个市场空间以前并不存在,而这个市场空间的性能纬度不同于传统的性能纬度。
事实上,一项颠覆式技术或一次颠覆式创新,有助于创造一个新市场和新价值网络,并最终促成现有市场和现有价值网络的颠覆。
企业常常以颠覆式创新的方式突破瓶颈,或是获得新发展。而打破固有格局,具备颠覆创新能力的公司需要具备三大核心要素,分别为:强大的核心资源能力、创新的盈利模式以及高效的服务吸引力。
回顾人类科学发展史,自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三次工业革命都产生于欧美,几乎所有的发明
创造都来自于欧美等发达国家。那么,这其中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西方国家的社会环境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利于激励人们进行创新
众所周知,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都发生在英国,而正是由于蒸汽机的发明,成为推动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引擎,英国迅速成长成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并以此为基础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殖民主义掠夺和扩张,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日不落帝国”。
一谈到世界上创造发明都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通常认为这是因为发达国家重视科学研究,科研实力强。但是,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充足的资本才是推动高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
高科技产业风险极大而且属于初期投入大、固定成本高的行业,需要有足够的风险资本支撑。发达国家对于高科技的投入超过或接近其GDP的2%,与其相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这一占比仅为0.5%。
而促使发达国家不断对科学研究进行资本投入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有着迫切的需求,这成为驱使西方国家政府鼓励创新发明,提高生产技术出台各项激励政策的动力。
就蒸汽机的发明来说,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英国的采矿业十分发达,已经发展到相当的规模,特别是煤矿,但是单靠人力和畜力已经难以满足排除矿井地下水的要求。而现场又有丰富廉价的煤作为燃料,这一实际需求促使许多人致力于“以火提水”的探索和试验。
正是在研究煤矿的“以火提水”机器的过程中,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从18世纪末开始,蒸汽机不仅在采矿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在冶炼、纺织、机器制造等行业中获得了迅速推广,后来又运用在船舶和火车上。蒸汽机的发明成为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强劲动力。
在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化国家的几十年之后,工业革命才转移到欧美等其他国家。1750年,世界制造业份额中,中国占比为30%以上,而当时整个欧洲加起来也不过20%左右。工业革命前,英国占比仅为1.9%,而工业革命完成后,这一数字扩大了数十倍。
当时整个英国社会的大环境是,只要能够创造出有利于赚钱的东西,就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肯定。
当英国政府积极鼓励提高生产技术,创造出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的时候,中国还处于以“士农工商”划分社会阶层和等级的年代。由此可见,缺乏鼓励创造发明的社会环境和培育人才的土壤,是中国近代以来在科技创新领域几乎没有任何建树的一个重要原因。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区别中国早在11世纪就已发明了印刷术,但在专制制度下,这一技术得不到商业性应用。被皇族和贵族垄断了印刷书报的特权,平民百姓只能通过手抄的方式来传阅书籍。与此形成鲜
明对比的是,15世纪古登堡发明印刷术后,短短几十年,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掌握了这项技术。
二、确立了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实际上,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创新资源配置的主体。企业是创新资源的配置者、最终实现者及受益者。企业可以选择从价值链的低端通过营销创新而获得市场的成功,也可以选择消化吸收其他企业的技术,从中低端通过开发改进产品进行创新。所以,应确立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企业的创新自主权。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已完全实现了这一点。然而,在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往往无法落实。在我国,政府的行政权力比较大,地方政府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只有尽快落实国家关于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的政策,才能保障企业的自主创新地位,为产生颠覆性创新创造出必要的客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