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温毒类温病名方
【药物组成】
黄芩(酒炒)、黄连(酒炒)各五钱,陈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参、柴胡、桔梗各二钱,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一钱,僵蚕、升麻各七分。
【煎服方法与服用宜忌】
上药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本方用药药性多升散、苦燥,纯热无湿者慎用。忌服辛辣、刺激、油腻饮食,阴虚患者慎服。
【主治病证】
【方歌】
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此方先。
【方证源流】
本方出自元·罗天益《东垣先生试效方》卷九《杂门方·时毒治验》,载:泰和二年四月,济源“民多疫病,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甚,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俗云大头天行……如染之,多不救”。时医多以承气汤合板蓝根下之,伊尔反复,终至危笃。东垣先生诊为风热疫毒壅于上焦,上攻头面,郁于少阳、阳明二经所致,法当疏散上焦风热毒邪。承气汤药物气味俱厚,性沉降而走中下焦,以之上焦火热之证,于病位上下殊异,故而罔效。乃另辟蹊径,立疏散风热、清解疫毒之法,创普济消毒饮一方,“全活甚众”。
《东垣试效方》谓本方主治大头天行,症状特点:“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亦即“大头瘟”病。关于大头瘟之,《医学正传》卷二载有二黄汤,据言引自东垣方,以黄芩(酒制)、黄连(酒制)、甘草等分主治大头天行疫病及上焦火热毒盛。但治本病之专方者当首推普济消毒饮。诚如吴瑭在《温病条辨》卷一盛赞本方“治法总不能出李东垣普济消毒饮之外,其方之妙,妙在以凉膈散为主,而加
化清气之马勃、僵蚕、银花,得轻可去实之妙;再加玄参、牛蒡、板蓝根,败毒而利肺气,补肾水以上济邪火”,同时,吴氏认为去升麻、柴胡,加银花、荆芥疗效更佳。
《医方集解·泻火之剂》云本方:“此手太阴、少阴、足少阳、阳明药也。芩、连苦寒,泻心肺之热为君。玄参苦寒,陈皮苦辛,甘草甘寒,泻火补气为臣。连翘、薄荷、鼠粘辛苦而平,蓝根甘寒,马勃、僵蚕苦平,散肿消毒定喘为佐。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之阳气不得伸,桔梗辛温为舟楫,不令下行,为载也。”
【方义阐释】
普济消毒饮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本方主治大头瘟(原书称大头天行),乃感受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发于头面所致。方中重用酒连、酒芩清热泻火,祛上焦头面热毒为君。以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辛凉疏散头面风热为臣。玄参、马勃、板蓝根有加强清热解毒之功;配甘草、桔梗以清利咽喉;陈皮理气疏壅,以散邪热郁结,共为佐药。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且寓“火郁发之”之意,功兼佐使之用。诸药配伍,共收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
【临床应用】
现代研究证实本方有退热、抗病毒、抗感染、提高免疫力等作用,而且药效强,临床常用于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颜面丹毒、颈淋巴结炎、急性咽喉炎、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属风热邪毒者。与银翘散相比,本方的功效要强劲得多,更适合用于银翘散证的重证,不仅疏风解表的作用强于银翘散,其清热解毒力量也更大。
现代应用本方时当主要掌握以下要点:一是用于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流感及普通感冒病毒等;二是这些病毒重点侵害头面部,导致腮腺、淋巴结、中耳、扁桃体、结膜、鼻窦等器官的红肿、疼痛、渗出;三是有发热等毒血症症状。另外,这些病毒感染后并发的细菌性鼻窦炎、中耳炎等也属本方的适用范围。
临证运用时宜对本方适当加减。如证候明显,可加荆芥、防风;高热,加生石膏、大青叶、生栀子;腮部漫肿较硬,可加昆布、海藻;大便秘结,可加大黄、芒硝;兼气虚者,加党参;睾丸肿痛,加川楝子、龙胆草、荔枝核。如臧学永用普济消毒饮加减,药物组成为:板蓝根、黄连、赤芍、侧柏叶、牛蒡子、薄荷、僵蚕、玄参、桔梗、柴胡、连翘、甘草,血管神经性水肿,3剂而愈。
(尹中华.中华医学优秀学术成果文选.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医案精选】
案一:大头瘟
泰和二年,先师以进纳监济源税,时四月,民多疫疠,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俗云大头天行,亲戚不相访问,如染之,多不救。张县承侄亦得此病,至五六日,医以承气加蓝根下之,稍缓。翌日,其病如故,下之又缓,终莫能愈,渐至危笃。或曰李明之存心于医,可请治之。遂命诊视,具说其由。先师曰:夫身半以上,天之气也;身半以下,地之气也。此邪热客于心肺之间,上攻头目而为肿盛,以承气下之,泻胃中之实热,是诛罚无过,殊不知适其所至为故……普济消毒饮子:黄芩、黄连各半两,人参三钱,橘红、玄参、生甘草各二钱,连翘、鼠粘子、板蓝根、马勃各一钱,白僵蚕(炒)七分,升麻七分,柴胡二钱,桔梗二钱。共为细末,半用汤调,时时服之;半蜜为丸,噙化之,服尽良愈。
按:本例病人为大头瘟,外感风热时毒所致,治宜清热解毒,疏风散邪。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
(俞震.古今医案按.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案二:银屑病
吴某,男性,47岁,2008年1月26日初诊。
主诉:银屑病史两年,加重3个月。现病史:患者素喜饮酒,贪食肥甘,两年前开始双下肢外侧发现几粒红小丘疹,渐成红斑,上覆白鳞屑,未予,后逐渐漫及双前臂及左股外侧,数目不多。1个月前因感冒后开始全身泛发红皮疹并逐渐扩大。检查:全身泛发红斑丘疹,小则蚕豆,大则核桃,部分已融合成片,搔后起屑,屑起可见点状出血,伴口干,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象弦数。中医诊断:白。西医诊断:银屑病。辨证:血热风燥,肌肤失养。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祛风。处方:普济消毒饮加减。药用:黄芩12g,黄连6g,牛蒡子9g,板蓝根12g,玄参12g,陈皮9g,金银花15g,连翘15g,薄荷6g,白僵蚕9g,生甘草9g,土茯苓30g,白鲜皮20g,丹皮15g,赤芍15g。7剂,水煎服。
2010年2月3日复诊,药后皮损变薄,白屑减少,但自觉瘙痒加重,斑疹基底颜变淡,大
便通畅,小便微黄,舌脉同前。
处方:前方去薄荷,加蝉蜕9g。7剂,水煎服。
2010年2月10日三诊时,患者面部及双上肢皮损已消退过半,余处皮损部分已见中心消退,瘙痒减轻,知药已中的,前方加减共进30余剂而告痊愈。嘱其忌食辛温发物,戒烟酒,随访两年未见复发。
按:本例患者平素恣酒肥甘,故血热内蕴,加之外受风热,内外相引,遍生斑疹,选用普济消毒饮以清热解毒,凉血祛风。去桔梗、升麻、柴胡、马勃,加金银花、土茯苓、白鲜皮、丹皮、赤芍意在减疏风散邪之功,而加重清热解毒,凉血退疹之力。二诊时因其瘙痒加重,故加蝉蜕,不仅散风清热,更可退疹止痒。
[贾利生.普济消毒饮在皮肤科中的应用.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1)]
案三:染发皮炎
吴某,女性,42岁,2011年10月15日初诊。
四个火主诉:染发后头面部红、肿、痒、痛3天。现病史:患者4天前染发,第二天晨起即觉头面、耳后红肿、发痒,自行口服扑尔敏、维C银翘片两天未见好转,且自觉症状加重,并出现疼痛。检查:头皮、前额、耳前后皮肤红肿连及成片,边界明显,触之灼热,耳廓及额部可见集簇性水疱,个别疱壁已破,流津黄黏,上眼睑肿胀,双目开合受限,伴畏寒,溲赤。舌红苔黄,脉洪大而数。中医诊断:风毒肿。西医诊断:染发皮炎。辨证:血热内壅,外染毒邪。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处方:普济消毒饮加减。
药用:黄芩12g,黄连6g,金银花15g,连翘15g,大青叶15g,生地24g,丹皮12g,赤芍15g,玄参9g,升麻6g,柴胡6g,薄荷6g,苦参6g,白茅根30g,生甘草9g。5剂,水煎服。外用:黄芩30g,黄柏30g,马齿苋40g,生地榆20g,5剂,水煎冷敷,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2010年10月20日复诊,患者双眼睑肿胀已消,余处皮损微红,肿消过半,水疱干涸,自觉痒轻痛止,舌脉同前,守前方再进5剂而愈。
按:此例病人因秉性不耐,血热内壅,外染毒邪,发于体肤,故而红肿起疱,痛痒皆盛。选普济消毒饮去牛蒡子、白僵蚕、桔梗、马勃、陈皮、板蓝根,而加金银花、大青叶、生地、丹皮、赤芍、白茅根、玄参,意在加重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并配合外用药以清热燥湿,解毒消肿,内外夹击,使热毒速清,故红肿痒痛告愈。
[贾利生.普济消毒饮在皮肤科中的应用.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1)]
三黄二香散(《温病条辨》)
【药物组成】
黄连一两,黄柏一两,生大黄一两,乳香五钱,没药五钱。
【煎服方法与服用宜忌】
共研极细末,初用细茶汁调敷,干则易之,继之用香油调敷。本方适用于热毒偏盛之实证,非实证红肿热痛者不宜。服药期间,忌服辛辣、滋腻、温补、燥烈之品,忌服虾蟹等发物。
【主治病证】
温毒外肿。敷水仙膏后,皮间有小黄疮如黍米者。
【方歌】
连柏大黄泻火毒,再加乳香和没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