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朗读,品析消息语言,梳理结构,把握情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消息的主要内容,把握消息的主要特征,提高新闻的阅读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首届诺贝尔奖获奖的相关信息以及诺贝尔奖的有关知识,赞美诺贝尔的精神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
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感悟诺贝尔及获奖者对人类贡献,培养学生作为青年一代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把握消息的主要特征,提高新闻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感悟诺贝尔及获奖者对人类贡献,培养学生作为青年一代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材料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二、读读写写
bān fā  yí zhǔ  jiàn shù  zhòng cái    jùé
颁发遗嘱建树仲裁巨额
颁发:发布,授予
遗嘱:生前对其死后遗产所作的处分和处理其他
事务的嘱咐或嘱托
建树:建立的功绩
仲裁:公认的第三者在争端两方间进行裁定公断
巨额:巨大的数额
三、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1901年12月10日;
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请概括本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本则消息的主要内容-----首届诺贝尔奖于1901年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颁发。
四、深层探究
请勾画出本则消息的结构。
标题——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导语——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主体——获奖情况、颁发机构及时间地点颁发
背景——颁奖资金来源、资金管理与评审的分离
1、仔细阅读标题,标题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标题清晰简洁地交代了消息的主要内容,并强调了首次颁发,暗示了本则消息叙述的角度和下文需要详写的内容。
2、导语、主体部分分别讲了哪些内容?
导语: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
主体: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审权等消息背景。
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
不可以。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
4、消息文末补充说明了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你觉得作者有何用意?
意在体现诺贝尔奖评奖的公正、公平。
五、语言赏析
仔细阅读课文第二段作者对获奖者的介绍,哪些词体现了本文语言的准确性?请具体赏析。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
“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所知状态的过程,而X射线和自然规律本身是存在的,所以此处用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2.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这里表明对贝林在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肯定。
3.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颇”字用在这里,有“很,相当”的意思,表明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的造诣和成果。
六、结构探究
倒金字塔结构:是按照新闻价值的大小,即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新鲜程度,以及读者感兴趣的程度等,依次将新闻事实写出的一种结构形式。由于这种结构格局前边重、后边轻,上头大、下头小,所以称之为“倒金字塔结构”。
你觉得读者对于一篇报道颁奖的消息,最想知道的信息是什么?获奖的是谁?他们获得了哪些奖项?
课文将读者最关心的内容放在第二段,然后介绍和此次颁奖直接相关的颁发机构、时间和地点,最后介绍相关背景,主体部分内容的重要性依次减弱,这种消息结构叫倒金字塔结构。
七、本课主旨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
这则消息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奖的相关信息以及诺贝尔奖的有关知识,表达出了作者对诺贝尔及获奖者对人类贡献的高度赞美。《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这则消息采用简短的文字,报道了欧元统一后,各地区原有的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小小的硬币上唯一的一个图案,表达出了作者对欧元钞票上民族文化消失现象的惋惜和痛心。
八、课外拓展
1、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诺贝尔把奖金颁发给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五大领域,特别是设定文学奖及和平奖,表现诺贝尔对人类发展及人类和平的美好愿望,展现了诺贝尔作为一代科学巨匠的伟大襟怀——爱科学,爱人类,爱和平。
2.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你认为他们配得上诺贝尔奖吗?
我觉得完全配得上。比如伦琴,他发现了X射线,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
医学上也有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至今医院里的透视、拍片还在使用X射线。
3、素材积累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2015年屠呦呦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人,获奖理由:发现了青蒿素——一种用于疟疾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