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武鸣
(广西河池市大化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西 河池 530800)摘要:目的:探讨PET/CT联合增强CT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胰腺病变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行PCT/CT及增强CT扫描,对其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ET/CT诊断胰腺癌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增强CT,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PET/CT联合增强CT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96.98%、90.07%和97.31%,均明显高于单一PET/CT或增强CT扫描(P<0.05)。结论:PET/CT联合增强CT可提高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在胰腺癌诊断中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PET/CT;增强CT;胰腺癌
【中图分类号】R73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19(2014)01-0025-01
胰腺癌是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及时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增强CT是在CT平扫的基础上对可疑部位静脉注射造影剂有重点的检查,可提高CT诊
断准确率,PET/CT是PET与CT的组合体,近年来有研究发现,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胰腺癌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为探讨PET/CT联合增强CT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特收集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胰腺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胰腺病变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0.4±5.2)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8F-FDG PET/CT及增强CT扫描。经术后病理检查或随访,31例确诊为胰腺癌,11例为胰腺良性病变。
1.2 方法
1.2.1 18F-FDG PET/CT:检查前至少禁食、水6h,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8.1mmol/L=,静脉注射18F-FDG0.10~0.1mCi/kg,放化纯度>95%;采用CE Discovery ST16PET/CT仪,注药1h后自颅顶至股骨中断扫描,CT扫描参数:管电压140kV,管电流200mA,层厚5mm,同一范围内3D模式采集PET图像,2~3min/床位。
1.2.2 增强CT:PET/CT检查两周后行增强CT检查,16排螺旋CT仪,平扫后经肘前静脉快速团注碘海醇95ml,含碘300mg/ml,速率3ml/s,三期动态扫描腹部,扫描时间动脉期20~25s、门脉期40~60s、平衡期60~90s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450mA,螺距0.828,层厚5mm。
1.3 图像分析:每种影像学检查分别由2位或以上有经验医师盲法读片,PET断层图像3个层面以上出现局限性发生性浓聚者为异常,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半定量指标,SUVmax≥2.5为阳性,PET/CT图像发现异常代谢增高灶且同机CT图像显示结节影,判定为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增强CT发现低密度灶者或胰头增大、无低密度灶但伴有周围及远处侵犯者诊断为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16.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42例胰腺病变患者确诊为胰腺癌者31例,其中胰腺黏液腺癌2例,胰腺腺泡细胞癌3例,胰腺导管癌24例,转移癌2例;11例患者病理诊断为胰腺病变,其中6例为胰腺炎,3例为腺瘤,2例为良性解剖变异;18F-FDG PET/CT诊断胰腺癌30例,胰腺
良性病变12例,其中假阳性2例,假阴性3例;增强CT诊断胰腺癌32例,胰腺良性病变10例,其中假阳性4例,假阴性3例;PET/CT结合增强CT诊断胰腺癌31例,胰腺良性病变11例,其中假阳性1例,假阴性1例,三种检查方法诊断胰腺癌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可见下表1:
表1 三种检查方法诊断胰腺癌参数比较
检查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
18F-FDG PET/CT
增强CT
PET/CT联合增强CT
80.61
83.42
96.98
84.32
86.54
92.07
81.63
83.27
97.31
3 讨论
胰腺癌临床并不少见,早期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患者远期预后差,死亡率较高,据有关资料显示,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0%左右,早期诊断正确分期是胰腺癌中的关键。CT是诊断胰腺癌较为常用的检查方法,但CT诊断在判定病灶性质、发现周围小淋巴结及肝内小的早期转移灶、远处脏器转移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PET/CT是PET与CT的组合体,可将功能学与解剖形态学显像相结合,临床已有研究证实其
对诊断胰腺癌的准确率显著优于单一的PET或CT扫描,在诊断远处转移病灶上有显著的优势[1],但PET/CT中的CT扫描多为平扫,难以准确判断肿瘤侵犯范围,有临床研究发现,其对胰腺癌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较增强CT差,而增强CT虽对胰腺癌T分期敏感性较高,但发现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不如PET/CT[2~3],两种检查方法在胰腺癌的诊断中各有优缺点。为探讨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价值,特对我院行PET/CT及增强C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结果来看,PET/CT结合增强CT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单纯PET/CT或CT检查,表明在胰腺癌的诊断中PET/CT联合增强CT可提高诊断准确率,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于树鹏,辛军,徐微娜,等.18F-FDG PET/CT与增强CT对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价值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6):1221-1224
[2] 张雯杰,吴宁,周纯武,等.18FDG PET/CT与增强CT对胰腺癌分期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4):727-730
[3] 张淼,李彪,王华枫,等.18F-FDG PET-CT与增强CT在胰腺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比较[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8(1):50-54
理性思维的能量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科研方法刍议
葛道至
1 张洪雷
2
(1.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2.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与政治教育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摘要:科学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索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系统研究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研究经历,归纳总结他们的科学研究方法,对提高我们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2013年诺贝尔奖;排除法;科学假说;归纳法
【中图分类号】G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19(2014)01-0025-02
1 前言
“生物学家詹姆斯E.罗斯曼,兰迪W.谢克曼&托马斯C.苏德霍夫揭开了细胞囊泡运输之谜。Randy谢克曼发现了囊泡传输所需的一组基因;詹姆斯罗斯曼阐明了囊泡是如何与目标融合并传递的蛋白质机器;托马斯苏德霍夫则揭示了信号是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被运输物的。”这项研究成果对与膜融合紧密相关的生理过程(如:神经信号的传达以及免疫细胞因子和激素的分泌)而言意义重大。由于该项成果对多种神经和免疫学疾病、糖尿病等患者的囊泡转运都存在缺陷的疾病的致病机理做出了进一步阐述,从而加快了攻克以上疾病的步伐,三人荣获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罗斯曼使用排除法剔除了非特异性的SNAPS蛋白参与膜融合的可能性,又通过科学假说的方法成功发现了参与膜融合SNARE蛋白。而谢克曼合理的运用归纳法出了能控制细胞转运系
—
5
2
—
2014年1月 第8卷 第1期
大家健康
For all Health
论 著
统不同方面的三类基因。
2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科学研究方法
2.1 排除法:
排除法是在我们认识事物时运用一些已知的客观事实或真理,去除事物中次要的非决定性的因素,排除它们对我们认识事物本质时的干扰,使我们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事物的本质。科研是一种探求人类未知领域的艰辛历程,我们只有在研究过程中使用合理的方法,通过恰当的途径,才能完成对现实事物的理性认识。罗斯曼和他的同事发现“动物细胞融合需要一种可溶性的细胞质蛋白,叫做N-乙基马来酰亚胺
敏感的融合蛋白以及其它几种可溶性的NSF附着蛋白。排除法的运用
加深了他对细胞囊泡运输中膜融合蛋白的认识,也为他后来猜测介导膜融合的蛋白是SNARE蛋白提供了先决条件。
为能够更加全面而客观的认识排除法,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加深以下两方面的认识。
其一,在我们排除次要的非决定性因素时要知晓一些客观规律和真理。罗斯曼的目的是要到专门负责细胞囊泡运输的特异性蛋白质。因
为NSF/SNAPs可以介导多种类型的膜融合,所以这种蛋白无特异性。其二,在此基础上,要将这种客观事实作为我们排除一些次要的非客观性的因素的标准。在罗斯曼的研究中,他要寻的蛋白质是参与细胞囊泡运输的特异性的蛋白质。在这一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我们知道寻的蛋白质必须是特异性的,他将此作为排除某些条件的标准。因此,我们
排除了非特异性的NSF/SNAPs蛋白质。
2.
2 科学假说方法:“由于NSF/SNAPs能够介导不同类型小泡的融合,说明它没有特异性。据此罗斯曼提出SNARE假说:膜融合的特异性是由另外的膜蛋白提供的,把这种蛋白称为SNAP受体蛋白,
或称为S
NAREs”。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首先,科学假说是理性的推断,它离不开某些先行的客观规律、经验以及既定事实,所以我们提出科学假说需要既定的科学事实作为根据。
“罗斯曼正是根据NSF/SNAPs能够介导不同类型小泡的融合且它没有特异性这一既定事实”
,才推断细胞囊泡运输的特异性由另外的蛋白提供,并把这种蛋白成为SNARE蛋白。他是在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知识的基础上对未知的事物进行逻辑和理性的推理。由此可见科学假说并非凭空揣测的虚幻性事物,它需要理性的认知作为它的基础。
其次,毕竟科学假说存在假定性和未知性,它也并非真理,还需要我们用实践去检验。在科学假说未被实验证实之前它的科学性与真实性都应被质疑。在对细胞囊泡运输的研究中,罗斯曼的假说也是由一系列的
科学实验证实之后才上升为真理的。后来,苏德霍夫在实验中发现了许
多种不同的SNARE
蛋白。而后,罗斯曼的假说才上升为理论事实。而在宇宙学史上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大爆炸宇宙论,在刚出现时也是首先
被勒梅特以假说的形式提出(1
932年)———大爆炸假说。后来,该假说经由对遥远星系光线特征的观测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的证明,最终,才上升为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
理论。如今,在回顾人类科学各个领域的发展史时,我们或许更能体会科学假说这一科学研究方法在认识未知事物时的重要作用。科学假说对我们认识未知事物起着指导性的作用。科学探索之路是曲折的,我们在科
研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思维上的岔道,科学假说—
——这一猜测性的推断可以为我们的思维指引方向,让我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明确和强化了我们研究的方向和目标,加快了我们在科研之路上的前进步伐.
2.
3 归纳法:对于细胞囊泡运输来说,谢克曼发现的是控制细胞转运系统不同方面的三类基因,而罗斯曼等人则是将这种在酵母细胞中发现的基因运用到了对哺乳细胞的研究中去,并在发现SNARE蛋白的同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也发现了谢克曼发现的基因。虽然他们研究的细胞
不同,研究的对象也不同(谢克曼研究基因,罗斯曼研究蛋白质)
,可是他们都或多或少的运用了归纳的方法。现在,当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看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果时,我们或许已经明白了归纳法这一非常普通的方法的重要性。
归纳法不仅帮助我们完成了从个别的事物到一般性规律的跨越,而且有效加强相关领域间的联系。另一位获奖者罗斯曼研究的是哺乳动物细胞,他在发现了膜之间的SNARE蛋白配。罗斯曼和谢克曼课题相近,两人取得成果后一定程度上有过合作。又经后来的研究,人们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同样发现了谢克曼在酵母细胞中发现的基因,并证实了“谢克曼在酵母菌中发现的基因一部分可编码罗斯曼在哺乳动物中到的那些蛋
白,从而揭开了这种运输系统的古老进化起源。
”谢克曼在酵母这一种生物中发现的基因又进一步被推广到一大类生物的细胞中去了,丰富了
S
NARE假说,归纳法又一次得到了合理的运用。3
结语丰硕的科技成果促使人们正视科学研究方法对科技创新的巨大影
响。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
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科学研究方法在知
识创新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它能有效的指引我们选择合适的思维方向,甚至实现感性认知到理性认识的巨大跨越,这大大加快了我们认识事物的速度。在每一个知识创新过程中,科研方法都发挥着作用。科学的创新需要灵感的启发、实验的证明,但更需要全新的思维方法去实现从
感性认识到普遍规律的飞跃。可以说,任何事物普遍规律的发现都是对
原有认知的超越,但只有在思维方法的作用下才能完成。
比塔派克斯糊剂难治性根尖周炎80例疗效观察
吴振坤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山西 忻州 034000
)摘要:目的:研究观察比塔派克斯糊剂对难治性根尖周炎的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接收的80例难
治性根尖周炎患者,随机性将其分成组与对照组。组40例患者应用比塔派克斯糊剂在根管内封药;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碘仿剂在根
管内封药。结果:组4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7.5%远胜于对照组的82.5%,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比塔派克斯糊剂对难治性根尖周炎的,对根尖、窦道内残留病菌生长有抑制作用,有效避免临床症状复发,再度感染,疗效尤为满意。
关键词:比塔派克斯糊剂;难治性根尖周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81.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4)01-0026-02 大部分根尖周炎通过接受完善的根管以后便会逐渐愈合,
瘘管、窦道也会逐渐闭合或消失[1]
。一些患者通过多次常规根管许久不愈,即为难治性根尖周炎。临床表现是进行性骨质破坏及复发性根尖周脓肿,致使牙槽骨缺损,牙齿丧失,给牙髓根尖周病的带来了很大困难。根管术是临床常规的一种有效手段,患者通过根管预备,对根管内封药可有效治愈。但是部分病程长,长时间渗出及疼痛,根尖周区
破坏程度较大,应用传统封药难治性患者效果并不理想。现择取我
院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接收的80例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进一步研究更为有效的临床方法,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接收的80例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其中包括女性患者30例,男性患者50
例。年龄均在14-67岁之间,平均年龄(4
0.52±5.33)岁。1.2 纳入标准:(1
)前磨牙、前牙,根管比较直,根管与根尖管畅通。(2
)通过常规根管预备、封药,封药次数超过4次,病程时间超过2个月。X线片显示根尖周发生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但范围在15mm之内。咬合有疼痛,叩诊有疼痛,根管内存在较多脓性分泌物,或是根尖周瘘管
未愈合,或是封药后产生肿痛,无法进行根管充填,已经确诊是难治性根
尖周炎患者。(4
)邻牙未发生病变,没有发现牙周疾病、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没有碘制剂禁忌者。
1.
3 方法:两组患者均在术前常规拍摄X线片,详细了解根尖周组织破坏程度、根管预备、牙周以及牙尖情况[2],认真清理干净根管内出现
的感染坏死组织。重新预备根管以后,应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及生理盐水予以反复交替冲洗,再用吸潮纸尖吸干根管。
组:4
0例患者应用比塔派克斯糊剂在根管内封药。将比塔派克斯糊剂加压注射在根管内[3],且要超出根尖孔,或是从瘘管溢出,然
后髓室应用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予以暂封。
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碘仿剂在根管内封药。方法同组一样,将碘仿剂加压注射进根管内,其方法与组相同。
两组患者均在封药2周以后,予以复诊。
1.
3 疗效评判:(1)痊愈:封药2周后,患者症状消失,叩诊痛已经消失,根尖区牙龈未红肿,瘘管闭合或消失,根管内未见脓性分泌物。X
线片显示根尖周质稀疏区显著性减小或消失。(2
)改善:患者自觉症状得到改善,叩诊痛较轻,根尖区牙龈未红肿,瘘管得到改善,根管内有少量脓性分泌物。X线片显示根尖周骨质稀疏区缩小,或是没有显著扩大。(3)无效:患者自觉症状未得到改善,叩诊疼痛未缓解,根尖区牙龈仍有红肿,瘘管未能愈合,根管内有明显脓性分泌物。X线片显示根尖周骨质稀疏区没有发生改变,或是进一步扩大,又或是封药后产生肿痛。总有效率
—
62—论 著
大家健康For all
Health2014年1月 第8卷 第1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