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历届作品
随着诺贝尔文学奖于1901年创立,已经有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通过这个奖项,许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重点关注诺贝尔文学奖历届作品,探究获奖作品的背景和特点,以及它们如何在当时和后世的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贡献。
1901-1910年:创始之作
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项首次颁发,获奖者为法国诗人若泽芒塞(Sully Prudhomme)。虽然许多人认为他不是最佳获奖者,但是这个奖项的创立使得全球文学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重视,成为了文学世界中最为尊贵的奖项之一。接下来的十年里,获奖者分别是奥地利小说家卢多维克·茨格斯、德国诗人波莫隆·鲁鲁、英国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法国小说家·安德烈·纪德。
值得一提的是,这十年间的获奖作品以小说和诗歌为主,贯穿主题多元,但是往往具有深刻探究人心、社会现象以及政治问题的象征意义,这也成为了日后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标志。
1911-1920年:时代变化的印记
从1911年开始,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获奖者更加多元化,以鲁日·加尔布雷特、葡萄牙作家约瑟夫·希多、瑞典女作家叶芝等人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文学短暂崛起,其中叶芝获奖作品《诗的风景》至今还是获奖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诗集之一,探究了如何将个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完美结合,创作了糅合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诗歌风格
而到了1915年,这个世界却大为变革,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获奖作品也开始呈现一些不同寻常的主题和形式。例如,罗曼·罗兰获奖作品《让·克里斯托弗》,在描述一位教师生涯的同时,也探寻了“个性中的共性”这一“人”所具有的共性和体性问题。此外,以东方文化为主题的许多几率作品(如李大钊等)也开始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1921-1930年:大力推崇的“传奇诗人”
1921年奖项首次颁发给北欧作家,其中著名的“传奇诗人”卡尔·古斯塔夫·维特斯(Karl Gustaf Verner von Heidenstam)就是其中之一。获奖作品《传奇》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以讽刺、笔记、小说、散文为主流的情况,同时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创作。
在随后的几年里,这个奖项逐渐成为了荣耀、智慧、深思以及风格多变的人的代名词,其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主题彩,同时从1918年至1930年的十三年间,欧洲处于着一种漫长的战争和革命时期,整个文学界也开始显现出一种重情重理的风格和特征。
1931-1940年:纳粹崛起和美国时代
随着纳粹德国的崛起和美国的经济崛起,获奖作品也开始呈现不同的特点。例如获奖者奥什芝·斯维特的《炮、病菌和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这部作品探究了现代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博弈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代表性。同时,亨利·贝尔(Henry Miller)的作品《巴黎之春》,则表现出了一种叛逆和反叛的精神,述说了自由、爱情、心灵和超越自己的生命尺度等主题。这些作品都是在那个时代的民族和个人生活和命运的背景下,始终关注自己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对人们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941-1950年:战争、宗教和自由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个时期的获奖作品用种种方式展示了战争、宗教、自由和家庭方面的人性,具有广泛的
社会价值和人文意义。例如,主题多元的约翰·斯坦贝克的《豪斯堡陷落》(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中,描绘了一个充满了疯狂和阴影的恐怖故事;弗兰克·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的《一个人失去了什么》(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则挖掘了现代哲学和缺乏精神支持的问题;沃伦·P·贝克(Warren P. Beck)探讨了宗教、道德和家庭的关系等等。这些作品的影响,不仅超越了当时的时代,也造就了未来的一段文学历史。
1951-1960年:强调个人人生价值
在这个时期,获奖作品的主题更加注重个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充满了内向的思考和糅合了全球文化和哲学元素的风格。如获奖作品中其中的Nelly Sachs强调犹太文化和传统的典雅之美、茨维格、沈从文等等唤起了人们对神秘主义和东方文化的兴趣,同时朱戈·库恩是典型的表现主义原则和象征形式的创作家,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旨在激励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体追求和热情认同,时间玩不了的就是人性,越来越多的作者不仅是写出了自己内在的世界,也关注了他人需要得到什么。
1961-1970年:被小说主宰的年代
在这个时期,获得获奖的小说作品有非常高的存在感和美学价值。这些小说(例如获奖作品拿破仑·鲍威尔的《光之屑》)探讨了如何在困难和艰苦的生活中保持理性无私、如何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中等等,这些题材在当时的文学界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此外,获奖作品也逐渐扩大地域,例如拉美地区的获奖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奥斯卡·希达、米格尔·阿斯图里亚斯等获奖作品,成为了现代小说中的代表作。
1971-1980年:困惑时代的文学力量
这个世界在70年代面临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也为之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例如,伍迪·阿伦在代表美国文化和现象级艺术流派的基础上,开始在文学中深探作品中自己的世界,对于现代文学的语言和形式做出了不俗的贡献;素有“阿根廷之虎”之称的获奖作者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也闯入了加州的文学圈子,开创出一种糅合科学、幻想、偏爱于相对论的想象力和艺术感觉的将空气描绘出来的美术风格;阿隆泽·菲扎(Alberto Fizzi)的小说则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探讨了人们生活中真实而激情的人性,“文化震撼”的手法也因此在70年代的文学界中显得特别有风采。
1981-1990年:传统叙事和文学派别的崛起
在上世纪80年代,传统叙事和文艺派别取得了一些颇为鲜明的成就,影响了整个文学世界。意大利女作家里塔·勒维·莎韦极其重视旧的文化和传统,她代表作品的《医生帝奇奥》充满了对于神秘主义和充满秘密的故事表达的生命力。同时日本获奖作家著名的大山诗人是典型的古典日本小说的代表,他的作品充满了精神派别和古典小说的特点;而著名的西班牙作家克卢内塞尔,也开创了现代文学和南美系小说的风格和特点,这些都对文学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贡献。
1991-2000年:后现代主义和新的命题
在这个时期,后现代主义成为文学的主要风格,许多获奖者都在这个时期取得了成功。例如哀尔德尔·科斯塔(Wislawa Szymborska )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幽默和人性的感触,同时获奖作品《每个人的诗》也是充满了生命和人生感慨;拉季夫·加尼尼吉(Naghetti Giannini)的《短篇小说》则展现了混乱和多元性,也有种令人愉悦的新贵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