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导论结课论文
  学院:经管学院
姓名:樊亚爽
班级:旅游1102
指导教师:耿丽萍
中国旅游业发展机遇与前景
我国旅游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举世瞩目。从开始发展旅游业到现在,我国旅游业主要发生了三个重大转变: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从旅游小国到旅游大国的转变;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国旅游业前景辉煌。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前,旅游业以外事接待为主,只具备产业雏形,不完全属于产业范畴。1978年转换机制,发展产业型旅游业。1984年揭开了全
方位发展旅游产业的序幕。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正式确立其国民经济地位。1992年中央明确提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之后,旅游业被列为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此后,国家计委把旅游项目列入国债项目。2002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78亿人次,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大、增速最快、潜力最强的国内旅游市场。
中国的旅游产业规模在不断扩大。据统计,截至2001年底,中国旅游涉外饭店11000家,其中,已评定星级饭店8018家;各类旅行社超过1000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00多家;中国旅游业固定资产值达7000亿元,共有各类旅游企事业26万个;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598万人,间接从业人员约为2980万人;共有开办旅游教育的院校1152所,在校生34万人。
中国旅游业在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国内需求,增强经济活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其综合性、关联性很强的特点表现得越来越充分。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主要支柱之一。
我国旅游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机遇。首先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再上新台
阶。21世纪前10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仍将保持7%以上,综合国力将进一步提高。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外开放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推动了旅游业发展。
其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带来的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旅游需求必然会不断增长,旅游消费将成为小康的标志和特征之一。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但就是在这种小康水平下,已经形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发展最快的出国旅游客源市场。
第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使西部不少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形成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极。
第四,从我国在2002年加入WTO以后,中国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都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旅游业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同时也促进国际商务旅游的增长。
第五,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国。美国“9.11”事件和美伊战争爆发导致全世界旅
游下滑,但因为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中国政府所实施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反而强化了中国作为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第六,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申奥成功、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杭州成功申办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大会以及2003年10月世界旅游组织大会将首次在北京召开,表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增强,对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旅游业具有较好的发展机遇。
中国旅游业的前景辉煌。首先,我国旅游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人民富裕程度的提高,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多,推动了国内旅游需求以较高的速度增长;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位人口大国,有着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无与伦比的最大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目前中国公民每年所能享受的法定休息日的总量是114天,居民闲暇时间越来越充足。同时,消费结构正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消费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方向发展。住房、购车、通讯等消费将逐渐得到满足,而作为精神和物质结合的旅游需求,则一定会产生。据资料显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按每人每年出游两次计算,届时的国内旅游人数可高达30亿人次左右。
其次,我国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丰富多样:我国国土广袤、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民族众多,漫长的历史和辽阔的国土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有山景。如: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庐山等。有洞景。如:桂林七星岩、芦笛岩、重庆武陵芙蓉洞等。有水景。如:三峡、西湖、九寨沟、华清池、江苏连云港等。还有生物景和生态系统保护区域、历史古迹、文化胜迹、古建筑工程、古典园林、民族风情、美味佳肴、历史文化名城。
据研究表明,我国自然类和人文类的旅游资源类型居世界第一位的数目超过美国、西班牙、法国等旅游强国。目前,全国已拥有15000多处旅游景区,涵盖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改革成就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其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8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1处,国家地质公园44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97个,国家森林公园43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9个,国家4A级旅游区360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37个,还有126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类博物馆2000余座。各具特的风土人情、多姿多彩的城市风光,雄伟壮观的建设工程等等,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
再有就是,按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基本思路,到2020年,中国海外旅
游人数将超过210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80亿美元以上。国内旅游将达到29亿人次以上,旅游收入将达20400亿元人民币以上。旅游业总产出将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8%左右。国内外学者一致看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
世界旅游理事会则预测,到2020年,中国旅游业总产出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64%,旅游消费将占总消费的6.79%,旅游投资将占投资总额的8.61%,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现在的旅游业竞争很激烈。那么,怎样做才能让中国旅游业在这么好的发展机遇与前景下做到最好呢?
首先,实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我国到2020年将基本实现工业化,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大提高,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从各方面和旅游业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投资、消费和出口是保持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方面,旅游业在这三个方面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从宏观来看,旅游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保持了较高的投入产出率。国家推行了多项
政策刺激内部需求,例如实施西部大开发、调高公务员薪酬、增加基础设施开支等。在这些政策的基础上,还应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休闲产业的成功经验,采取措施,大力刺激旅游休闲消费,推进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为此,需要我们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对旅游业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清理过去一些限制性的消费政策和一系列歧视和限制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明确旅游业作为我国的优势产业地位,实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全面建设世界旅游强国。
其次,充分发挥国内旅游拉动内需的作用,积极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旅游业包含行、游、注食、购、娱六大要素,旅游消费不仅与交通、住宿、餐饮、商业、景区景点等行业直接相关,还与工业、农业以及信息、金融、保险、医疗、咨询、环保等产业关联。因此其拉动经济的作用十分明显。我国在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的同时,要把国内旅游放到更重要的位置,推动国内旅游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国内旅游消费,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旅游业是
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之一。我国要加强旅游业与一、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其它门类的结合,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科教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和都市旅游。旅游业可以为“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服务,也可以联动第三产业。因此,政府要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大对旅游业的导向性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旅游资源保护,积极支持旅游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让旅游业得到最快最好的发展。
第三,应充分挖掘旅游就业的潜力,大力发挥旅游的扶贫功能。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的旅游就业具有增速快、容量大、潜力大等特征。旅游促进就业容量大、机会多,不少旅游就业岗位门槛低,对各种层次的劳动力都有很大需求,多数就业岗位对文化素质和年龄要求并不苛刻,特别适合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旅游业已成为创造城镇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到2010年我国旅游直接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例约为1.7%,而届时世界平均水平为3.3%,旅游就业仍有很大的增长余地。
我国许多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资源的富集度与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有很
高的重合性。旅游业是一种与当地资源联系紧密,低投入、影响面广、受惠面大的产业,所以,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并有一定市场条件的贫困地区,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
所以,当前应充分挖掘旅游就业潜力,以产业规模扩张为基础,实现旅游就业大增长;以加大旅游产品开发为着力点,广泛形成扩大就业的增长点;以改革创新和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实现就业人数与企业素质的双提高。并且,要大力发挥旅游业在旅游扶贫方面的功能。让中国旅游业在好的发展机遇与前景下做到最好。
当代世界旅游业的竞争十分激烈。但是我国有着空前未有的大好机遇与前景,所以,我们应该在优越的条件下大力发展旅游业,挖掘旅游潜力与人才,大力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让我国的旅游业挤身世界前列,立于不败之地。
旅游管理专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