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计划课时
1
课型
新授
班级
七二
本课课时
第1课时
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
1、领会赋中抒发的怀才不遇的忧思和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
2、学习本文以景写情、融情入景的写作方法。
3、掌握用典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4、体会赋的语言特。
过程与方法
1、领会赋中抒发的怀才不遇的忧思和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
2、学习本文以景写情、融情入景的写作方法。
3、掌握用典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4、体会赋的语言特。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领会赋中抒发的怀才不遇的忧思和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
教学重点
重点难点:
1、对作者忧思的理解。
2、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
3、文中典故的含义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融情入景的写作方法。
2、赋的语言特。
教法和学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交流法。
一、导入:
文人都喜欢用典,一来表示自己知道的不少,二来中国人向来讲究含蓄,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古今同情,也有寻知音之感。搜索古今诗文,你会发现很多典故都是被反复引用的,比如“王粲登楼”。(投影打出有关的诗句,师读)
王粲登楼,字面意思就是一个叫王粲的人登上了一座高楼,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动作,比如我上课就得登楼,可是由于是特殊的人,特殊的时代,特殊的情感,这四个字就不再寻常,而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请大家打开读本175页王粲《登楼赋》。
二、指导欣赏:
1、整体感知:首先请大家朗读一遍。注意里面一些字词的读音。(生朗读《登楼赋》,提出一些读错的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梳理内容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篇赋到底赋予了“王粲登楼”多少丰富的内涵。
第一节:“登兹楼以四望兮”,开门见山,点题“登楼”,从这第一句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作者简洁自然的写作风格了。作者为何登楼?——“聊暇日以销忧”。(聊、暇、日、销忧)原来作者心中有“忧”,登楼是想销忧。还记得杜甫的《登高》吗?也是因为心中愁绪万千,想登高而博见,聊解心中苦闷。登楼之后自然有所见,作者看到了什么?——“览斯宇之所处兮,……黍稷盈畴”。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能否用一些合适的形容词来修饰一下呢。——开阔、富饶、广袤。总体概括“显敞而寡仇”,一边挟带着清澈的漳水,一边依傍着沮水之滨的长洲,背后是地势高平的平原,前面是水流充沛的低湿原野,北边远远接着陶朱公范蠡在江陵牧野的陵墓,西边是楚昭王的坟墓。举目四望,处处花美粮丰,一片锦绣。(仇、挟、曲、坟衍、皋隰、弥、陶、华)好像电视节目的航拍镜头,有一种大气派,这和作者登楼之后,见得高望得远有关系,也和赋铺陈描写的文体特征有关系。(大家把写景这几句读一下,感受一下气势广大的景物描写)
杜甫登高见到的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景象萧瑟凄楚,自然不能销愁。可王粲看到的是如此美景,该销忧了吧,是不是?不是。“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该知人论世了。(投影打出相关资料——王粲生平经历:王粲(公元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今山东邹县),出生于豪富地主家庭。17(193)以前生活在洛阳和长安;17岁至32岁因战乱(193—208)寄寓荆州襄阳;32岁至41(208—217)依附曹操,生活于邺城。他的一生具有传奇彩。)[他自幼聪慧,博学多识。东汉著名文学家、左中郎将蔡邕(蔡文姬的父亲)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常宾客满座。一次,闻粲在门,倒屣迎之。时王粲年幼体弱,身材矮小,举座皆奇。蔡邕则说: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他学问渊博,凡问必能答对。与人同行,读过路旁碑文,能全文一字不错背出。看人下棋,棋终,能将全局由始至终重布一遍。精于算术。17岁时,汉献帝曾诏令他为黄门侍郎,由于北方战乱,未就职,遂离开长安南下荆州依刘表。他刚到荆州时,刘表想招他为婿,当见到王粲后,嫌其相貌姿陋而改变主意,把女儿嫁给了王粲的族兄、相貌堂堂、风流潇洒的王凯。他特别善文,举笔便就,无所改著有诗、赋、论等60篇。其代表作是《七哀诗》、《登楼赋》,赢得刘勰的赞扬,列为“魏晋之赋首”。在建安七子中,他的文学成就最大,被称为“七子之冠冕”,与曹植齐名,并称曹王。尤其在襄阳16年是他文学成就最辉煌的时期。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南征襄阳时,王粲劝刘表子刘琮降曹。曹操在汉滨大宴臣,王粲举杯祝贺,称赞曹操文武并举,英雄毕力,使海内同心,望风而愿治,此帝王之举也。曹操任粲为军谋祭酒,后迁侍中。卒于建安二十二年。
襄阳万山有王粲井,襄阳城东南角建有纪念王粲的仲宣楼。]
(齐读第一小节:大家把第一小节读一下,注意感情的变化)
第二节:这就像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以乐景写哀,哀者更显其哀。美景非但不能销忧,还激起了作者倾吐的欲望。第几小节?——第二小节。(齐读第二小节)作者有没有告诉我们他到底忧什么?——思乡怀亲之忧。作者自己也点明“忧”之根源,是什么?——“遭纷浊而迁逝兮”,时代混乱导致他变成一个难民在外乡避难,并且这样的生活已经有了多少年?——超过十二年。“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想家想的太厉害了,先向家乡的方向看看吧,“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这是一个有趣的细节,因为想家,于是家乡的风也是可爱的。这句话,这个动作蕴涵的感情细致而深刻。可是“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那就回去吧,可“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看又看不到,回又回不去,禁不住涕泗横流,“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请大家把思乡的这几句话读一下,注意读出作者深彻的思乡之情)想想古圣先贤不也是如此吗?“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生的升降沉浮,穷达显晦都无法泯灭他们的乡思,古今时异,怀土情同,“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王粲为自己寻到感情的历史印证,抒情更显得深沉。中国有句古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听起来是很好的解决了人生的穷达问题,实际上却是过于理想,一个人可能很难顺利的由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比如王粲。他是一个从小就担负了很多政治希望的人,包括他自己和别人的。可命运与他作对,他现在就是穷,如果他心态好,能很好的独善其身,像陶渊明那样安然的过自己的日子,可能我们今天也看不到这篇《登楼赋》了,这是他个人的特点,但也和当时建安时代的文人精神是相通的,那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建安风骨。[ 所谓“风骨”,乃是指作品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练刚健的特点。而建安风骨的形成就是基于其作品中的愤慨悲凉的感情及其在艺术上表现的上述特。汉末的社会大动乱已经打破了两汉的政治权威与思想权威,文人脱卸了旧有的道德信条和礼教规范的重压,重新认识与发现自我,故其立身行事,往往能率心任性,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兼之沉浮于风云变幻,目睹人间种种悲剧,人们深感事功难以尽凭,命运不可逆料,转而注重内心体验和生命价值的思索,儒学之外的思想,因之兴起。故而,这一时期的文学,既有直面现实人生的乐观精神,又有产生于命运无常、自然永恒的人生苦闷。但建安文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最终导向及时建立功业,拯济天下,追求人生的不朽,而并未流于消极。](建安风骨)风骨当指作品内在的热情以及外在的刚健风格。由于社会大动乱,建安时代的文人摆脱了两汉旧有的道德规范的约束,变得更加自由真实。而社会的种种黑暗,也增加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没有因社会动荡,命运无常变得悲观消极,而是力求建功立业,追求另一种不朽。
第三节:所以自然而然的,第三小节作者就谈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齐读第三小节)他的理想是什么?——“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河清、假),他希不希望自己的理想实现?哪句话表现出来的?——“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这两句也是两个典故。也就是说作者之忧还包括什么?——壮志难酬之忧。(板书)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忧虑?——还是因为战乱动荡。实际上动乱的社会也是作者所深深忧虑的。这理想能实现吗?不知道。作者对此是寄托了自己的希望的,可是这希望似乎渺茫的很,为什么?从哪里看的出来?——“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意忉怛而惨恻”因为心里对这希望实在是没有办法相信,于是心情愁闷,自然所见之景也光明不起来,而是黑乎乎,乱糟糟并且惨淡淡的了。(一起将这段凄楚的景朗读一遍)
没有办法实现的理想对于作者而言就是忧愁的种子,登楼的举动就像是修剪枝叶,仅是修修剪剪而种子依然在那,忧愁就会根深叶茂,于是下楼之后只是愁更愁罢了。“循阶除而下降兮,……伥盘桓而以反恻”。(结构完整精致)作者以登楼游览的始末为线索来安排全赋,开头写登楼销忧,结尾下楼却“气交愤于胸臆”,前后照应,脉络清楚,结构完整精致。
3、 思想感情、赋的特点变化与朗读
刘勰《文心雕龙》说“赋者,铺彩螭文,体物写志也。”可是这篇却着重于抒情写景,是建安时代著名的抒情小赋,(寓情于景)全赋把抒情与写景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第一小节以异乡风物之美来反衬自己思乡之殷切,已属妙笔。第二小节写自己放眼远望,却被荆山遮目,迎风开襟,又不禁啼泪横流,可谓情景融为一体。第三小节着力渲染傍晚凄凉景,来烘托自己的愁绪,更为凄恻动人。作品的气氛越来越浓,情感愈演愈烈,一唱三叹,余音无穷。但赋体文的特点还是很鲜明的,比如“兮”字的运用(我们读“兮”的时候,要注意音断意不断)和全赋的押韵(以第一小节为例)。(所以请大家注意赋体文的节奏特,并且把握全赋情景交融的变化齐读此赋)
三、延伸拓展
《七哀诗》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滞淫:淹留。
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方舟:两船并行。溯:逆流而行。
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岩阿:山石高峻迂曲处。重阴:指山影阴暗。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袂:衣袖。
①交待登楼目的是为了“销忧” 以及“四望”所见情景。
登兹楼以四望兮,日以销忧。
  此楼,指麦城城楼;暂且,姑且;通“假”,借;暇日,借此日;解忧
(宕开一笔,着力描绘眼前“四望”所见之景)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此楼;明亮宽敞;很少能与它相比的,仇,匹敌
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带;漳水,发源于湖北南漳,流经当阳,与沮水汇合,经江陵注入长江;小水汇入大水处;沮水,在麦城西;水中长形陆地
 
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背靠,指北面;地势高起为坟,广平为衍;
面临,面对,指南面;水边之高地为皋,低湿之地为隰
弥陶牧,西接昭丘。
  接;相传为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葬地,范蠡人称陶朱公,牧,郊外;楚昭王墓,在沮,水边
实蔽野,黍稷盈畴。
“花”;长满田野,盈,满
(以上十句写“四望”之景)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确实很美;          竟;    稍
 
  登上城楼向四眺望啊,暂借此日来排遣忧愁。(开头以“忧”字奠定抒情基调,由登楼四望,引发怀乡之情,一个“忧”字贯穿全文,这二句是全赋纲领)
 遍观这楼所处的环境啊,实在是明亮宽敞、世间稀有。
 一边挟带着清澄的漳水的通道啊,一边倚靠着弯曲的沮水的长洲。
(上、下四句分别从东、西、北、南四方铺陈排比,铺陈麦城城楼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背靠着高而平的大片陆地啊,面对着低湿原野中的肥美水流。(以上写环境之美:)
 
北面可到达陶朱公范蠡之墓所在的郊野,西面连接着楚昭王墓所在之地。
(以上写古迹人文之美)
花卉果实遮蔽了田野,小米高梁长满了垅头。(此句写物产之美)
  即使很美却不是我的家乡啊,又哪里值得作片刻的停留!(此句笔势陡地一转,发出了喟然长叹,点出了作者所销之忧,是羁旅他乡、怀念故土的愁思)
 
结:此段作者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前面所写的山川美好的乐景,其目的是为了反衬怀旧思归之哀情。以乐衬哀,愈见其哀。这样,一个满怀忧思、怅然失意、羁旅他乡的文弱书生的形象,便跃然眼前了。
  着力抒发怀念故土的忧愁,表达游子思归之情。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指动乱时势;迁徙流亡;十二年为一纪,作赋时间当是建安十一年(206)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
                          当,受
(以上四句叙说所以流离之故及时间之久,与怀旧情思之殷切)
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倚,靠;栏杆;王粲家乡在荆州之北,故云;敞开衣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遮蔽,阻挡;在今湖北南漳;小而高的山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长;远;水流漫长;渡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阻塞隔绝
(以上八句写在楼上的展望活动,其中一直贯注着怀归的情绪。)
(于是想起与己有相同遭际的三位历史人物,以下六句撮举古代圣贤为例证,言怀念乡土,人情所同,不因穷达而异。)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孔子周游列国,在陈、蔡绝粮时叹息说:“归欤,归欤!”事见《论语·公冶长》。尼父,孔子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
《左传·成公九年》载,楚国乐官钟仪被郑国作为俘虏献给晋国,晋侯命其弹琴,所奏皆楚乐,晋侯说他“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据《史记·张仪列传》载,越人庄舄在楚国身居要职,但病中呻吟,仍说家乡方言。显,显达,做大官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怀念故土,土,故乡,故土;困厄,逆境;腾达,顺境
遇到这混乱的世道只得迁徙流亡啊,悠悠忽忽超过十二年到了今天。(“纷浊”二字概括了当时动乱不定的时代特征,“迁逝”二字概括了作者个人的不幸遭际)
情怀深切总想着返回故乡啊,谁能承受住沉重的感情负担?
  靠着栏杆向远方了望啊,迎着北风我敞开了衣衫。王凯
 平原广阔,我极目远望啊,却被高高的荆山挡住了视线。
 道路曲折而漫长啊,河流悠长渡口深远。
 悲叹故乡的阻塞隔绝啊,止不住泪水纵横满面。(写遥望北方,怀念北方故土,实际上隐含了渴望结束战乱、统一国家的情志;登楼销忧,实是抒发宏图难展、报国无门的苦闷)
 
 当初孔子困在陈国啊,曾发出“回去吧”的哀叹。
 
 
钟仪被囚禁仍演奏楚国的乐曲啊,庄舄显达了仍操着越国的方言。
 
 
 
  人情在怀念故乡上是一样的啊,难道会因穷达不同而把心思改变?
 
总结:这段由凭栏槛——遥望——开襟——极目——壅隔——涕横坠,既描写了山川景物,又引用了古人古事;既有遥望流涕,又有沉思冥想,层层深入地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然而,这并不是他忧思的全部内容,下段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往深广出开掘拓展。
 
   ③ 揭示忧思的深层内涵,抒发感时伤乱和怀才不遇之情。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念;指光阴;流走,消逝;等待;《左传·襄公八年》,逸《诗》有“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的说法,古人以黄河水清比喻太平盛世;至、到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希望;指国家政局;统一;;借,凭借;大道;施展才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据《论语·阳货》载,孔子曾说:“吾其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以匏瓜徒悬比喻不被任用。匏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老熟后可剖制器具,亦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周易·井卦》:“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意思是担心淘干净了井却没人吃水。比喻自己志向高洁,但不被任用。渫,疏通,除去污秽
(以上六句表白内心忧惧所在:时间流逝,时清难待,但恐虚度一生,而不获骋力于斯世)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游息,慢走;徘徊;      隐藏,隐没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
      指风从不同方向同时刮起
兽狂顾以求兮,鸟相鸣而举翼。
 
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寂静;          行人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
                  悲痛;凄伤
(以上八句,极写其此时耳目所触,无不令人惊心怆怀)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阶梯,除,台阶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半夜时分;逗留不进的样子,此指内心不平静,辗转反侧;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此四句写登览下来情绪激动的情况,与篇首相对照。登览原为销忧,而终局适得其反,把感情抒发得无比强烈。)
 想到时光的飞速流逝啊,等待黄河水清却令人失望。(表达了时不我待、急欲乘时而起的迫切感)
 
 但愿王政能统一啊,可以凭借清明的时世施展力量。(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急于建功立业的使命感)(“俟”、“冀”二字皆有深切希望之意,表达作者渴望天下平定,以施展才干,实现抱负的强烈愿望。)
 我害怕像葫芦那样空挂不用啊,又担忧像井水淘清了却无人品尝。(然而此时困居荆州,所依非人,又深恐自己像被高悬着却不被食用的匏瓜,像那已淘清了却无人汲水饮用的水井。“惧”、“畏”二字皆有深深担忧之意,表达作者虽洁身修行却不为世所用的苦闷。)
(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积极进取与虚度年华的冲突,使他登高“销忧”,却更添愁思)
 走走停停我反复徘徊啊,太阳匆匆要到山后躲藏。
风声飒飒从四面吹来啊,天昏暗惨淡无光。
野兽惊惶四顾寻着同伴啊,鸟儿相互鸣叫鼓起了翅膀。
 原野寂静悄无人影啊,只有赶路的人匆匆奔忙。
心里悲伤而有所感触啊。情意哀痛而悲愤凄伤。
   
顺着阶梯往下走啊,愤闷的情绪充塞胸膛。
 
直到半夜还无法入睡啊,翻来覆去我在苦捱时光。
 
登楼赋  杜甫
①交待登楼目的是为了“销忧” 以及“四望”所见情景。
② 着力抒发怀念故土的忧愁,表达游子思归之情。
③ 揭示忧思的深层内涵,抒发感时伤乱和怀才不遇之情。
课后作业
梳理文章内容和整理字词
教后反思
在感悟文意的基础上,背诵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