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组磨课总结
在语文组安排的磨课活动结束后,教师们都会有什么样的总结与反思呢?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小学语文组磨课总结,希望对你有用。
小学语文组磨课总结(一)
本次研修我们组选的磨课课题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执教老师是伦知全老师,围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目标,结合新课标对小学语文中年级的学段要求,全组17位老师讨论研究确定了研究问题如何在活动中发掘文中的语文因素,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如: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如何让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理解来理解课文,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朗读,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等。在各位专家、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大家齐心协力,经历六个星期的努力、学习,我们一路走来,一路收获。
一、深入学习新课标,并不断将其精神运用到磨课活动中去。
确定了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全组老师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是到教材,熟悉、了
解教材内容,挖掘课文中的语文因素。在磨课计划准备会上,我们又一次认真学习了新课标对小学语文中年级学段要求,结合课文特点,确定了研究方向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考虑到课文时代背景离孩子们较远,又通过搜集资料、朗读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并通过读写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伦老师第一次发布备课以后,大家给予了积极地评价,进行了修改。优点:开头的导入,问孩子们喜欢读书吗?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以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揭开课题,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学生能更快进入学习过程中;小练笔紧扣文章中心设计的不错;第一遍让孩子们自由读课文,出文中与课题意思相反的词语——中华不振,并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突出了语文教学特点。不足之处:缺少了一些背景资料,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不多,对学生理解课文有障碍;文中的词语教学还有待进一步挖掘,特别是四字词语的教学。
结合大家的建议,伦老师发布了第二备课情况,本次备课较第一次备课相比更加完善,具体表现在:内容更充实,词语教学方法多了,特别是活动中“得意扬扬”和“哭诉”二词的对比,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闯”字也抓得很好;活动结束部分,教师激发学生感情提升,三
次朗读课题,一次比一次精彩。不知之处:时代背景资料不足,如伦老师搜集的一幅图片,上面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引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重点词句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为了科学合理的观课,我们召开了观课准备会,会上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每位老师选择一个观课维度进行观课,制定了观课活动表,学校也为我们组准备背了照相机、录像机,一切准备停当,伦老师开始了录课活动,全组其他成员积极参加听课活动,既是学习者,又是评委,结合自己的观课维度,认真细致地做着记录。录完课,大家都针对五个不同观课维度,精心制作了观课报告。活动中伦老师在词句教学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如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得意扬扬”,又如“衣衫褴褛”一词的挖掘,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性更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的作业布置:让学生把本课的四字词语摘抄到摘抄本上也突出了语文课堂的特点。课后全组召开了课后评议会,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对伦老师课堂问题的设计、重点词句的教学、小练笔、学生对文本的朗读、词语积累给予了高度肯定。也提出了一些建议:课件背景与字体颜相近,活动结尾没有结合周的一生延伸开来,补充资料不够丰富,学生朗读感情不够丰富,教师的语言组织不够缜密等。再次结合大家的建议,伦老师的第三次备课更加精彩。
二、双重身份相结合,学习、研究、收获。
研修期间,每位老师都具有双重身份:走进课堂,我们是教师,我们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我们是学习者、探索者、研究者,我们向专家学,向同行们学,学专题、学新课标,生活充实而忙碌,老师、学生两种角合理安排。有 时有的老师一天五、六节课,白天没有时间学,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体会到了时间是挤出来的真正含义。有的年轻老师离家远,宿舍不能上网,就利用晚上或是周末时间在学校上网,中午的休息时间大家也常常用在研修上,发评论、看简报、研究教材等。
确定课题后,老师自己熟读教材,挖掘其中的语文知识。在磨课活动中,我校部分老师参加了全市新课标专家解读报告会,并且把会议精神通报给了大家,让我们对新课标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及时运用到本次磨课活动中去,本次磨课活动,我觉得最大的亮点是围绕主题“学习语言为运用”,我们重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朗读,重视读写结合,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积累。
记得前几周的一次在线研讨,当时许多老师下午是两节作文课,学校语文老师多,全部调课根本不可能。我们只能第一节课去上课,第二节课布置上作业让学生做,和学生解释了
这一情况,看着老师们这么爱学习,孩子们理解我们的同时,多了一份佩服,这是来自研修活动中的意外收获。
本次研修大家最大的收获是体会到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活动中,骨干教师张主任、桑主任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刘加宏、李淑芳、陈红春三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知无不言,积极提出宝贵建议。更难能可贵的是年轻教师们的学习热情,徐鑫、刘娜、杨超、宋燕燕、伦知全、马娜、焦春燕、徐艳、阚宝参、赵海荣、惠明霞,这些老师电脑操作能力远胜于老教师,在这次研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线研讨活动中,老教师发一条评论,他们能发上两条,甚至更多;随笔感言体会深刻,宋燕燕、徐鑫两位老师的随笔得到了指导老师的推荐;发评论,年轻教师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磨课活动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安排的任务积极、认真的完成,徐鑫老师负责的第一次磨课研讨,刘娜老师负责的观课准备会,杨超老师负责的课后评议会都得到了大家的高度好评。马娜老师的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观课得到了省专家的好评。最值得表扬的是伦知全老师,这位刚刚工作一年的年轻教师在这次活动中让大家称赞不已,领到上课任务时积极的态度,备课、上课中大家提出的建议欣然接受,请教老教师,整理教案,准备资料,备课越来越精彩,上课时的沉稳等,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次研修活动已经接近尾声,活动中存在许多不足,如制定磨课计划时,研究问题表述不清晰,经省专家的指导,及时进行了修改。又如课文中还有许多语文知识等待我们去发现,结束是另外一个开始,我们会把磨课的收获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去,我们会把新课标的理念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去,我们会不断学习。
小学语文组磨课总结(二)
从8月底开始,山东省教师研修网络引导我们走进培训,到六个专题学习后的磨课阶段,在培训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由得联系着《推敲》的教学来体会、琢磨。随着培训的深入,每位教师在观课、研讨、发布中慢慢地觉察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在专家引领专题、多种方法识字、在阅读中识字、阅读教学目标制订、阅读教学过程设计、第二学段习作教学、在“磨”课中、在学习中成长了。我们基隆路小学的老师们还特意学习了小语专家崔峦老师在今年7月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如是说——“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这是落实“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成每位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如果教学做到适合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这就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
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教法创新,这是相当长时间阅读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重点。”
所以,此时,我最想表达的是——我和我们语文研修一组组是在正确的时间段做正确的事情。这又是多么幸运!
三、研修体会
网络研修磨课的展示,让我们腾出时间去学习、去感受,在推敲磨课里,我们分享文化,分享着与平时课堂教学不同的大空间和大视野。
在推敲磨课里,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成长。在推敲磨课这个舞台上,特别能发现人才,你看,主讲教师就不用说了,光彩照人;还有我们的语文教研组长和评课老师,也各自展现了别样的风采。在推敲磨课这个舞台上,敢于“上”就是成功!老师们评课发言观课报告,敢于说、敢于评论,且掷地有声,而不是等待,这更是可喜的成长。
推敲磨课是一扇窗口,更是一种思维的启动。我们欣喜地看到,大能够更好地让学校文化
得到提升,让大家在磨课的过程中,老师也在团队中得到温暖,得到凝聚。
1.为课堂文化注入活力,让孩子感受到更广阔的视野。
2 . 让老师专业成长:老师们通过对专题内容进行的钻研、筛选、提炼,就是一种真实的成长。
3.孩子们收获了、了解了多种知识,得到了开启,开启就具有了吸引力,讲堂上一个一个兴奋点、兴趣点,能成为孩子们自主研究、自主学习的动力。让他们从小视角走向大视角,从小话题延伸至大话题
感谢磨课,激活你我,成就你我!
小学语文组磨课总结(三)
一、总体感觉:按照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要求,积极开展了教学研讨专题活动,集中解决教学问题,有效促进打磨计划的顺利实施。郭娟老师认真完成了三次备课(基于个人经验、基于同伴互助、基于教学反思)的教案;针对两次打磨情况,老师们整理出个人反思;两
次打磨后,进行了上课,并上传教学实录。全组教师认真参与研课打磨、观课评课等活动;根据分工进行观课评课,合作完成观课报告,并已上传;磨课即将结束,教师们已经感受到成长的快乐。通过这次课例打磨,提高了研修组全体成员的教研水平。其中具体的磨课过程最为重要,需要密切合作,集思广益。
二、关于备课
基于第一次备课,郭娟老师在研修小组成员的帮助下执教了这节课。课后,我们召开了备课小组会议,用心聆听了大家的评课意见和建议:课堂上容易受教案的束缚,教师的评价不及时,面对学生的生成,不能也不敢及时巧妙地点拨和引导,总怕节外生枝,影响整个教学的过程。于是,根据课堂上的生成,我们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作了修改,重新确立了 1
>小学语文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