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开发从善校本课程 培育核心素养人才
——下原小学开发从善教育校本课程特探究
★ 焦红亮
下原小学善学文化深厚,创办之初名为“从善学堂”,学校通
过“上善若水、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开展“学礼,知礼,懂礼”的三礼教育活动。在核心素养时代,“从善”文化既是传承古代德育的需要,也是弘扬时代精神、引领道德价值取向、创新学校管理的需要。基于核心素养之下,我们的从善教育校本课程分为三大课程:智课程、徳课程、艺课程。智课程主要有国学课程、科学课程,体会从善之博,徳课程主要有生活课程和生命课程,感受从善之雅,艺课程有艺术课程、体验课程,感受从善之美。
一、开发“智课程”,体会从善之博。
善文化(一)挖掘善教精髓,体会“从善”文化
“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特质和核心价值,“善”文化是社会的普适文化。我们广泛挖掘中华传统教育中适合新时代的善教育的精髓,构建从善教育相关理念,编写《从善教育校本教材理论篇》。课程第一部分从经典古籍精选了关于 “善”的10 0句经典语句,结合时代特征进行阐述,供孩子们诵读。其中重点推介了孔子的“仁与礼”,孟子的“仁与义”,以弘扬孔圣人“向善、择善、至善”的善育内涵。第二部分从我们当地的四百多句俗语中精选了100句通俗易懂的具有正面教育意义的俗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吟唱。孩子们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善念,发现善源。
(二)创新科学课程,让“智善”同行
核心素养教学改革要求孩子们有人文底蕴,更要有科学精神。我们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四个维度编写了《从善教育校本科学探究篇》。课程为每位学生提供动手实践和亲历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学习科技的乐趣、了解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科技探究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这一课程的开发让孩子们从注重道德修养,道德从善开始进而向“智”迈进,到达完善自我的高尚境界。
二、开发“徳课程”,感受从善之雅
我们的徳课程主要有生活课程和生命课程。生活课程有学校环境课程和实践课程。生命课程有心理课程、融合课程、农耕课程。
学校环境课程精心设计,在校园里利用各个每一块墙面张贴有《弟子规》片段,“从善”之星简介,学校吉祥物——善娃、学校《从善三字歌》、校歌《原小之歌》等。“从善楼”、“至善楼”、“求善楼”、“从善大道”、“至善路”、“寻善路”让从善文化随处可见。让孩子们进入校园就能置身于“从善文化”的熏陶之下,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从善文化。
从善实践课程从“从善校园、从善家庭、从善社会”三个方面编写《从善教育校本教材实践篇》,具体包括从善的故事、从善案例、从善活动等。通过开展以“日行一善,善形一生”为主题的活动,为师生搭建起修“善”之桥。学校举行“日行一善”活动,让学生对照学校制定的“善行100条”,日省自己的行为。定
期开展“小善人”表彰会、“善行银行”、“行善”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养成随手做好事、随处可行善的的优秀品质。
生命课程借助于学校心理教育中心、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教育孩子们敬畏生命、感恩生命,善待生命。结合身边的小故事教育教育孩子如何与人共处,如何安全地生存,如何快乐地生活,如何担当责任,如何减轻压力等。通过心理教育课程和融合教育课程的开展,感悟到生命的内涵,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美丽,幸福地成长。
面对学生 “爱家、爱国”思想教育的缺失,我们编写从善校本课程——《农耕课程》系列。农耕课程分为《家乡的农作物》,《古老的农具》,《我们的农耕园》。
《家乡的农作物》让学生认识家乡常见的农作物,了解一些农作物播种、成熟的时间和生长习性。这一课程开展以来,孩子们增强了对家乡了解,尤其是一些家乡特有农产品认识,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意识。《古老的农具》这一课程围绕“传统农具知多少”、“传统农具我会用”、“传统农具模型大比拼”、“传统农具成果展”几个研究板块进行实践活动。采用小组合作、资源共享的方法,通过上网查阅,实地调查,走访咨询,观察实物、动手操作,了解了传统农具的分类,体验传统农具的用法,还亲自制作一些传统农具的模型,从中感受到了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我们的农耕园》这一课程,让孩子们亲自参与农耕。在智性的知识通过身体四肢的体验贯穿全身心后,才能流动起来真正成为他自己的技能。孩子逐渐感觉土地的生命,改善他们对土地美好的感受,让他们逐渐热爱土地,敬畏土地。
三、开发“艺课程”,感受从善之美
我们的从善“艺课程”有艺术特长课程、体验课程两大类。艺术特长课程主要是通过几大社团中心进行实施。我们开设了“小百灵合唱团”、“小精灵舞蹈团”“小善娃器乐团”、“小巧手陶泥社团”、“工笔画社团”、“七光儿童画社团”、“香袋秀社团”、“墨香社团”等。我们打破年级、班级的限制,集中授课,提
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体验课程我们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孩子们在不同的年级到当地的各个博物馆(如丝毯博物馆、风筝艺术博物馆、特盆景博物馆等)和主题公园进行体验学习。通过学生对艺术活动的参与,使他们在思维和实践两个层面发挥其创造性,完成艺术表现活动,提高艺术创造、表达思维和能力,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下原小学以“善”育人,教育孩子“存善心”,“话善言”,“行善事”,让每一个孩子与人为善。在从善特课程的实施中实现善育全才、善筑国魂的梦想。
基金项目:此文系南通市十三五规划课题《从善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育实践》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下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