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教案(通用8篇)
独坐敬亭山教案 篇1
  课题
  独坐敬亭山
  学习目标
  1、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诵读古诗,于品词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读成诵。
  3、感受本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孤独却不悲观的情怀。
  知识链接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渡过,曾被招至长安,供奉翰林。在京仅一年,就弃官而去,继续漂荡四方的`流浪生活。《独坐敬亭山》作于天宝十二
载(公元753年),当时距李白被罢官离开京城长安已整整十年。由于抱负得不到施展,长期过着飘泊不定的生活,李白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深感孤独与寂寞。
  合作探究
  1、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背诵其诗歌,并说说诗人在作品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学过的有:《赠汪沦》、《望庐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
  2、 初读诗句,理解大意
  3、学习生字:亭与停 厌与庆
  4、试着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课堂精讲
  一、初读诗句,理解大意
  1、师质疑:诗题中哪个字最让你有感触?(生可能谈“独”和“坐”)
  2、请学生以自己的体会诵读诗题。
  3、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在小组内说说诗句的基本意思。
  4、全班交流诗的大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二、品读诗句,入境悟情
  1、赏析写景的一、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要求学生标出描写景物的词汇:———与———。
  (2)指名根据想象画出景物。
  (3)质疑:你们从“众鸟飞”、“孤云去”的自然景象中体会到什么?
  (4)李白为什么会由此生出孤独之感?角体验朗读(自己就是李白)。
  2、品析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敬亭山和李白为何“相看两不厌”?
  (2)假如“知己”敬亭山会说话,李白可能会和它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由李白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境况展开想象。)
  (3)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三、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选读李白的古诗。
  2、默写《独坐敬亭山》,尝试配上画面。
独坐敬亭山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教学重点:
  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知识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心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安慰的真实写照。
  一、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李白吗?(知道)那你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李白吗?(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
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多变。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师:李白的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了,谁来背一首?根据学生的背诵相机点拨。《望庐山瀑布》——寄情山水的诗人。《静夜思》——乡愁满怀的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重情谊、珍友谊的李白
  二、学习生字词
  1、同学们都预习的很认真,看来字词关是拦不住大家了。屏幕上的8个词语如果你都认识,就给老师一个自信的笑容。那就开火车吧。
  2、是不是老师随便指哪一个词语都难不倒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啊?打乱顺序读。
独坐敬亭山赏析  3、强调“敬亭山”------敬亭山在哪里?(安徽)
  强调“两不厌”------注释中如何解释“厌”,那么不厌是什么意思?“两不厌”又怎样解释?
  强调“孤云”------孤云是多少白云?只有一朵。白云的伙伴呢?早就走了,这是最后一朵,也
将要“独去闲”了。悠闲自在的飘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