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指导
1123 1315
高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
一、如何读懂诗歌
1、从题目入手读懂诗;
2、看题目推断表现手法;
3、看题目推测情感流向;
4、从注释切入;
5、从意象切入;
6、从“情语”切入;
7、从细节切入。
二、课堂练习:
1、你能从下面的题目中推断出其主要表现手法吗?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杜甫的《孤雁》、王安石的《孤桐》
2、赵师秀《约客》的哪句中能推测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从下面的题目中推测表达的思想感情。
(1)李白《独坐敬亭山》(2)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
4、从下面的注释中推测表达的思想感情。
(1)《过香积寺》末句“薄暮空潭曲,安禅龙。”“‘安禅’: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2)2003年上海卷《赤壁》的杜庠,注释:“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后池绝句杜牧
菱透浮萍绿满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
红衣。
(1)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与齐名,两人素有“”之称。(2分)
(2)这首绝句通篇写景,写景有什么手法?(3分)
(3)透过诗中情景我们看到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境?(3
分)
6、阅读下面韩愈〈湘中〉诗,回答问
题。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弦歌。
注释:①贞元末年,韩愈官监察御史,因为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遭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作此诗。②《诗经·召南·采》写祭祀情况,蘋、藻(水草)都是祭物。”“于以采藻”、“于以奠之”③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
(1)填空。“猿愁鱼踊水翻波”一句既写出了湘江景象,也渲染出了韩愈被贬后的心境,他到汨罗来欲借凭
吊予以宣泄。(3分)
(2)从第三、四句看,韩愈的内心并未得到宣泄与慰藉。请作简要赏析。(5分)
7、阅读下面司空曙《江村即事》诗,然后回答问
题。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这首诗歌的体裁是近体诗中的,诗的主体形象是一
个。
(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个词语或句子,并简要说说理由。
(3)诗中所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生活态度或生活情
调?
第二课时古代诗歌
一、按体裁可以作如下:
1、古体诗:
古体诗,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等。“歌”、“歌行”、“引”、“曲”、“呤”等诗歌也属古体诗。特点是不讲究对仗,平仄和用韵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等。注意:
①先秦时期产生较早的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四言如《诗经》、五言如《古诗十九首》、六言如屈原《离骚》。
②乐府诗,源于西汉。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如汉乐府《上邪》、《孔雀东南飞》等。标题中有的加有“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名称。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就是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2、近体诗:
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上都有严格规定。①绝句,从形式上看是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称五绝、七绝。②律诗,从形式上说—般为八句。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分五言、七言两体,称五律、七律。还有一种排律,每首至少五韵十句,也有多至百韵的。
3、词:
又称“诗余”“长短句”。其特点:调有定格(自己的句式),句有定数(字数有规定),字有定声(用声非常严格)。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词以两宋成就最高。
4、曲:
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散曲主要指元杂剧和金、元时期大发展的北散曲,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小令和套数。小令如[越调•天净沙]秋思,套数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南方的称南曲,作为一种剧曲产生,包括杂剧和传奇中的曲子。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二、按照表达方式还可以这样:
(1)抒情诗:主要抒发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思想感情。包括写景诗、咏物诗、咏史诗等。
(2)叙事诗:一方面是叙述故事,一方面饱含诗人对故事中人物的丰富感情。
(3)哲理诗:将议论入诗,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充满了哲思和理趣。如宋代朱烹《观书有感》
等。
三、按照诗歌常见的内容主题
1、赠友送别诗。在古代诗歌中是相当常见的,古代交通不便,分别则难以再见,何况送别时总有背井离乡之感,仕途失意之悲,所以送别诗中多抒发离愁别绪、惜别之情。
2、羁旅行役诗。主要是漂泊在外的客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所以内容多为愁思的抒发,思念故乡的情感的表达。
3、托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所咏之物可以是植物花卉,也可以是动物,比如多见于古代诗歌的梅、兰、竹、菊、松、莲,比如蝉、雁,比如石灰、蝴蝶等等。陆游的《咏梅》即托物言志,表达自己遭遇坎坷仍然不改高洁的情操。
4、山水田园诗。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5、边塞征战诗。以描写边塞大漠奇特风光、征战生活和将士思乡为主要内容。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的作品。边塞诗中有建功
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也有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难酬的悲叹,更有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6、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7、春怨宫怨诗。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秋夕杜牧闺怨王昌龄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天阶夜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忽见陌头杨柳,悔教夫婿觅封侯。
8、闲适隐逸诗。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也有不少独得之作。这些诗
多有宁静的氛围,诗人在诗中的表现多为悠闲、详和,往往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质朴清新。如《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9、谈禅说理诗。一般借物或借事喻理,比如苏轼的《题西林璧》,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其中哲理的感悟并不是抽象地说出,而多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现,其中的哲理,必须借理解诗句含义入手。再如:
观书有感朱熹冬夜读书示子聿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鉴赏练习写出下列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鹊楼》)
独坐敬亭山赏析4、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朝发白帝城》)
7、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作》)
8、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9、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空山一路鸟空
鸣。
(李华《春行即兴》宜阳,唐时名福昌,于洛阳西南,洛河中游,建有连昌宫——唐代最大的行宫之一。境内风景优美,为一著名游览胜地。“安史之乱”中受到严重破坏。)
10、草青青柳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
长。
(贾至《春诗二首》)
11、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
12、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防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1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1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候?
(李贺《南园》(若个:哪个。)
15、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秋夕》)
16、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17、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18、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19、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温庭筠《望江南》)
第三课时诗歌常见的意象及考查的形式
一、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