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训练
D
U X I E X U N L I A
N
古诗鉴赏常常出现的错误是分析或答题不完整,本文将其归纳为“四不到位”。
一、心境/情感的领悟不到位
例1读刘
的《新晴》,说说此诗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心境。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错答初晴之后,青苔满地,绿树成荫却四周无人,只有南风在无聊翻书,诗人勾画出寂寥冷清的意境,表达诗人内心无奈凄冷的心境。
分析《新晴》写初晴之后,青苔满地,绿树成荫却四周无人的遗憾,后两句描摹“南风”的“调皮”,情感转为宽慰与喜悦。
正答作者描摹青苔满地,绿树成荫,却因四周无人而生遗憾,又转而描绘南风“偷开门户又翻书”的细节,借此生活之景,表达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
链接心境/情感领悟是阅读的主要目的,要实现领悟的准确到位,必须三结合:一是结合诗中具体语境,如上面的诗歌;二是结合诗作的背景,诗歌的情感思想源自对当时背景中自身遭遇或当时社会的态度;三是结合具体的意象,因为古诗的具体意象(如月亮、板桥、菊花、梅树、柳叶等)有其特定的情感意义。如《新晴》中“南风”的意象就很调皮,从而表达出作者愉悦、闲适的心境。
二、结构作用的分析不到位
例2
独坐敬亭山赏析读王昌龄的《从军行》,回答:诗歌末句与
前三句的写作手法有何不同?有什么作用?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错答诗前三句均就叙事(乐声)抒情,末句则为以景结情,映衬出边愁之缭乱之浓郁。
分析战士“边愁”“听不尽”,诗人在结尾处轻轻宕开一笔,推出一幅“月照长城”的画面。此不仅为衬情,更是引发读者想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读者会生发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于是,诗歌也就有了绵长的韵味。
正答诗前三句均就叙事(乐声)抒情,最末一句则以景结情,映衬出边愁之缭乱之浓郁,为读者留置广阔的想象空间,使诗歌韵味绵长。
链接对结构作用的理解,要求我们联系全诗进行思考。一般地说,依据要理解对象所处的位置,可以作如下答题——(1)开头语句:铺垫、照应标题等;(2)中间语句:承上启下、过渡、铺垫等;(3)结尾语句:回扣标题或开头,为读者留置想象玩味空间,进一步渲染气氛,篇末点题,情感升华等。
⊙福建石修银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