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陵(组图)
    中国十大名陵(组图)
1.成吉思汗陵 位于鄂尔多斯市中部伊金霍洛旗境内,距东胜区65公里,座落在高高的甘德尔山岗上。相传,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率军远征西夏途经鄂尔多斯高原,目睹这里水草丰美,花鹿出没,心里特别高兴,陶醉之际,失手将马鞭掉在了地上。部将刚要拾起马鞭,却被成吉思汗制止了,并即兴吟诗一首:“梅花幼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孵化之乡,衰亡之朝复兴之地,白发吾翁安息之邦。”成吉思汗死后,人们就遵嘱将他葬在这里。15世纪中叶,守护成吉思汗陵的蒙古鄂尔多斯部落进入“河套”,成吉思汗的陵寝-“八白室”也随之迁来。17世纪初,八白室供奉在今达拉特旗王爱召。清顺治六年(1649),又将八白室移至今伊金霍洛旗,从此,成吉思汗的灵柩就长期供奉在甘德尔山岗。1939年,日本侵略者企图抢劫成吉思汗陵,为避免遭劫,成陵被暂时迁移到甘肃兴隆山。1949年,成陵又被迁往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1954年,成吉思汗灵柩迁回伊金霍洛旗。两年后,在甘德尔山岗上新建起陵宫,成吉思汗灵柩被安放在其中。成吉思汗陵规模不算大,占地约5.5公顷,但颇有特。成吉思汗陵的主体是由三个蒙古包式的宫殿一字排开构成。三个殿之间有走廊连接,在三个蒙古包式宫殿
虎二的圆顶上镶嵌着蓝、黄两琉璃瓦,组成传统的云勾浪纹图案。。圆顶上部有用蓝琉璃瓦砌成的云头花,即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颜和图案。正殿高26米,双层屋檐;东西殿高23米,单层屋檐;后殿和走廊高20米;从高处下望,整个大殿像一只雄鹰,正殿像鹰的头和身子,两个侧殿则似在雄鹰展开的双翼。正殿正中摆放成吉思汗的雕像,高5米,身着盔甲战袍,腰佩宝剑,相貌英武,端坐在大殿中央。后殿为寝宫,安放四个黄缎罩着的灵包,包内分别供奉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灵枢,灵包的前面摆着一个大供台,台上放置着香炉和酥油灯,还摆放成吉思汗生前用过的马鞍等珍贵文物。在通连东西两个侧殿的走廊里,绘有壁画。西走廊壁画描绘了成吉思汗的毕生功勋和当时蒙古族的社会情况、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等,东走廊壁画反映了忽必烈统一中国后蒙元帝国工、农、商、航海等各方面的盛况,臣民与朝廷的关系,以及与邻国的通商往来。
        在成吉思汗陵东南角,有金顶大帐、侧殿、选汗高台、草原市场、文物陈列馆、射击场、赛马场、摔跤场等设施。成吉思汗行宫位于陵园东南角约l公里处,由直径18米、高13米的金顶大帐、侧殿、高8米的选汗台、射猎场、赛马场、3辆车轮高2米的巨大战车等组成。殿内有成吉思汗宝座和画像,殿外有8辆战车,车轮高2米。选汗高台高8米,是历史上牧民推选可汗时的仿古建筑。
      在陵区内:
      苏鲁德:形似黑纛,状如长矛,是蒙古汗国时期军队的象征和勇猛无畏的战神标志。传说,一次成吉思汗在土拉河战败后,祈求“长生天”保佑。突然,一只又黑又大的神矛-苏鲁德从天而降,落入他手中,成为他日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兵器。
      神马:在陵区,还奉养着据说是成吉思汗的两匹爱骑的后代-两匹白神马,它格外地受到蒙古人的尊崇。相传,它的祖先受过成吉思汗的禅封,是天神霍尔穆斯德神骏萨尔勒的化身。这里的牧民把它作为偶像供奉着。神马从成吉思汗时代到现在代代相传,从未间断。当老白马死去时,要挑选新的白马来代替,挑选的标准是:眼睛乌亮,蹄子漆黑,全身毛纯白,不能有一绺杂毛,还要带一点粉白、闪光,通体不能有伤痕疮疤。
      成吉思汗于1227年病逝至今700多年来,对他的祭奠活动在草原上一代接一代地始终进行着。据记载,成吉思汗的各种祭奠活动每年要进行30多次,这些祭奠都有不同的时间、方式和祭品。过去,由于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所限,加之由于成吉思汗陵是经常流动的,所以,祭奠活动因地制宜分散在各地进行。1955年,当地政府征得守陵的达尔扈特人和蒙汉同胞的同意,将分散在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各旗的成吉思汗画像、苏鲁德、宝剑
、马鞍等物集中到成吉思汗陵所在地,并把各种祭奠活动适当集中,分别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一、五月十五、八月十二和十月初三,为一年的四次大祭。
2.皇帝陵
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玄远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名叫附宝,据史书上载;农历二月初二,在沮水河畔(今黄陵县沮水河)沮源关的降龙峡生下黄帝,从此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吉祥之说。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写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可见,黄帝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岁就被民拥戴当上轩辕闻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黄帝一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杀蚩,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明从此开始了。所以后世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我国后来能巍
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它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了。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但是也有人说,黄帝死后就安葬在桥山。黄帝陵区约4平方公里,山水环抱,林木葱郁。参观者到达桥山山顶,首先看见路立的一块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再后面便是黄帝陵。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