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
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早期的成名作。历来人们对它的主题众说纷纭,不同于国外学者多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来研究作品。本文主要从人物关系,尤其是家庭伦理关系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工业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对人的异化。分别从人与他人、自我、社会几个方面来深入的探讨异化的表现以及异化的深层次原因。所谓的物质文明的发展压抑束缚了人的自然个性将现代文明的罪恶和丑陋暴露了出来,这也表现这作者自己的道德观,呼吁着自然人性的回归对我们当今建设和谐社会,建立道德的评价尺度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母子关系;异化;伦理
Abstract:
《Sons and lovers》 is Lawrence's early works. Traditionally people opinions vary of its theme, is different from foreign scholars to come from Freud's psychoanalysis research work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material civili
zation of human alienation mainly from the character relationship, especially the perspective of family ethics relationship. From people with others and self, social aspect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deep-seated reason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lienation and alienation. So-called the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repressive shackles of man's natural character expose the evils of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ugly, this is the author's own morality, calling for the natural humanity's return to our today's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establish the moral evaluation scale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 and son ,alienation, ethical
绪论:
整个西方自从二战以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经济结构巨变。人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倍感压抑,这也加重了人的异化感。而20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从理性与情感、伦理与道德各个方面将人性的各个方面展示出来。而其中人性的异化更是作者关
注的重点。劳伦斯的小说冷峻的直面现实对英国社会的各方面进行了理性的批判。这不仅对当时而且对现今也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结合小说当时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亲身经历以及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其研究,将让人们看到遥远的世纪前的文学作品在东方这个陌生的土地上也将放出不一样的光彩。
不同于国外学者多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角度探讨作品的主题,国内作者更注重从家庭和社会的角度去解读作品,更让作品到了适宜生存的土壤,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在整个研究中更多的是注重对异化原因背景的探讨,而本文更从异化的表现探讨并且结合原因和背景展示了一个被畸形母爱束缚的男子试图挣脱最终失败的故事,以及产生的根源,这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一定的现实借鉴。
一、《儿子与情人》中人异化的表现
劳伦斯作为世纪之交的一位杰出作家。F.R.利维斯称他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创作天才,英语文学的大家之一。” [1] 同时他的一生也留下来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儿子与情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主要描述了矿工莫雷尔一家的生活,这与他本人的成长经历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也是自然伦理道德思想最好的体现。
劳伦斯出生于英国诺丁汉郡,他的父亲是一位煤矿工人,而他的母亲则出 身于中产阶级家庭。由于出身的阶级不同,父母二人基本上形同陌路。这一点贯穿于他创作生涯的始终,同时这一点在他的小说《儿子与情人》中有明显的体现。劳伦斯本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就注定了他和别人的不一样,父母的每一次争吵与冷漠都会让他的心灵多一层防备与冷漠,因此与母亲的关系越来越近。至于父亲则当成是敌人一样的存在,甚至恨不得父亲死去。这种支离破碎的家庭关系贯穿在他的创作和人生当中。
在劳伦斯看来是社会或他人跟他对立,他认为阶级是一道鸿沟,人类之间美好的东西被他所吞灭。[2]这种观点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作为一位着眼现实与人性的作家而言,他认为英国的悲剧就在于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丑陋,乡村被摧毁。而要打破丑陋的牢笼让一切重归自然就要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工业文明使人性中最普遍最美好的东西发生了改变甚至丧失,夫妻之间没有真情 ,争吵不断。丈夫毁了妻子,妻子又毁了儿子们,儿子又毁灭了他的女人。由此下去,一代一代的恶性循环,正是人性异化的开始,敏感的作家对此感到十分的痛心,因此他的作品大多数都是从家庭关系、两性关系入手来探讨工业文明对人的异化,希望以此唤醒自然人性的回
归。在英国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性的扭曲,人的美好的自然的欲求得不到满足。人被异化成了与人性的和谐相对而言反面的异己力量而存在,劳伦斯在其自传体代表作《儿子与情人》中就从家庭关系入手通过伦理和社会道德几个方面不遗余力的批判了物质文明和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带来的人性的异化,从而呼唤着自然人性的回归,而本文则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工业文明对人的异化。
1.社会与人
社会对人的异化主要表现在作为社会的整体对个体人的异化,二者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在劳伦斯看来他怀疑物质财富的创造对人类所起的进步作用,认为物质文明有抑制人的生命本体,甚至是扼杀人的人性的危险,在现代社会,工业文明的进步所带来的物质文明已经成为了人类进步的最大的威胁,人被生存的世界所制约,最终走向了异化。
在《儿子与情人》中的许多情节来自于作者本人居住过的伊斯特伍德矿区的生活,书中的情节大多是取自与作者自己的生活原型,小说中保罗的母亲是一个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的知识女性,而父亲是一个在下层社会挣扎生存的普通工人,阶级的极大差距虽然是他们不幸生活的开始,然而归根结底悲剧的根源在于这个被异化的社会折射到人身上就不言而喻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小说开始的第一章讲述莫雷尔夫妇的早年婚姻生活,其中对他们所居住的矿区生活有过这样的描写,
“‘河洼地’随后取‘地狱街’而代之了。地狱街这一带全会些茅草屋顶,鼓鼓凸凸的村社,坐落在青山小巷的小河边。住在那里的矿工都在两块庄稼地以外的一些矿坑里干活。”[2]这一段著名的描写是对矿区环境的描述,过去的自然乡村已经被工业文明现代化所冲击,坑坑洼洼的地面以及小河给全书奠定了一个灰的基调,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了些零零落落的成排的村社,这便是伊斯特伍德村的初始。
而后接着视野一变,写到“大约在60年前,情况骤变。从开始的河洼地到地狱街再到一场大火把地狱街烧的干干净净,新来的采矿公司于是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修建了住宅,远远看过去就像是几个大方块。原来的河洼地由开始到后来的发展就像是一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逐渐将触角从城市的厂房里伸到了农村,农村的自然环境被破坏。宗法制农村的原始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农民从劳动者变成了煤矿工人,原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生了改变,人与社会由和谐共生变得对立,人要获得生存就要不断地从大自然攫取,就要被这个资本主义社会所改变着。全书第一章花费了大
量的篇幅描写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让读者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有所了解,同时也是贯穿全书的一个重要线索。贯穿了莫雷尔一家的生活也贯穿了一家几个孩子的命运。
还是在书中的第一章写到“最终,莫雷尔太太鄙视她的丈夫了。她亲于孩子;她疏于孩子的父亲。他已经开始无视她;他家已无新颖可言。她痛苦的对自己说,他这个人没有胆气。他在此刻感觉到事情已经成这样。[2]这一段描写的虽是莫雷尔夫妇的家庭生活,但是却形象的表现了夫妻之间的冷漠本该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却变得彼此敌视与冷漠,这是工业文明带给人的束缚,工业文明时期人成了机器的奴隶,作为一家之主的莫雷尔下井工作,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长时间的压抑让他不得不依靠酒精来缓解自己的压力,然而与他出身不是同一个阶级的妻子对此不够理解,夫妻之间没有感情的基础,或许曾经有过,如今也只是搭伙过日子。工业文明摧残了美好的人性与人情,这正是人性异化的一个表现,夫妻不是夫妻,生活不是生活完全是为了活着,这样的人生不问生存的意义,这正是社会对人的异化的表现。
2.人与人
在《儿子与情人》中除了从直观的角度表现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异化与扭曲之外,还从更加
细微的角度入手,从家庭关系的层面写了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夫妻间、母子间、男女间错综复杂的感情。
赖小民情人有哪个明星
首先,从夫妻感情而言,由于一时的生理吸引而走到一起的莫雷尔夫妇当然是不幸福的,出身阶级的差异、性格的差异、爱好的差异、以及生活习惯足以令二人相互敌视,但是在莫雷尔的婚姻中,妻子没有经济能力只得依附着丈夫生活,即使在厌恶还是生活在了一起。从小的家庭生活给予了保罗很大的影响,让他对婚姻本身就有一种恐惧,因此在面对米里亚姆的示爱,以及以爱之名的拯救,他退缩了,从小的生活环境已经让他没有了完整的爱人的能力,这不能不说是家庭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剧。
其次,从母子关系而言,这也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在《儿子与情人》张九禹先生的译版序中就写到小说中一共涉及到了三种“爱”:保罗与母亲的“俄狄浦斯之爱,保罗与米里亚姆的精神之爱、保罗与克莱拉的占有之爱。这三种爱极具破坏性,本身也是伤痕累累,这或许与父母残破的婚姻有关系。[2]其中保罗与母亲的俄狄浦斯之爱历来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然而作品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儿子与情人》刻画的是一个在畸形母爱束缚下挣扎着要走向精神独立然而却失败的故事。小说的开头追述了矿区的生活环境以及莫雷尔夫妇
早年的婚姻生活,这似乎是一个背景,巨大的差异让他们之间没有丝毫幸福可言,直到儿子威廉、保罗出生以来一直是争吵不断。在莫雷尔看来孩子并不是自己爱情的结晶,对丈夫愈加鄙视,于是把全部的心血注在了儿子们身上。
张礼龙提出“经济社会地位也是导致他们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3]由于夫妻二人不属于同一个社会阶层,生活中的矛盾一触即发。莫瑞尔太太看不起她的矿工丈夫,不希望她的儿子们将来也被困在这种生活里,于是她尽自己的努力想要摆脱这种生活,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们身上。对任何企图夺走儿子的人如临大敌,因此间接造成了儿子爱情生活的不幸。因此出于本能的占有欲,莫雷尔太太对大儿子威廉的女朋友是横竖看不顺眼,在巨大的压力之后威廉去世,不得已的悲痛之后,她认识到自己应当关注珍惜活着的而不是怀念那已经不在了的,于是便将全部的目光投入到了小儿子保罗身上。由于从小目睹了父母生活的不幸福,保罗本能的对父亲有一种排斥而亲近母亲,从小体弱多病的保罗更黏母亲,甚至认为母亲蹲下身来头偏向一边的姿势美丽极了,在他认识了米里亚姆之后,还是不自觉得会用母亲来和她对比。而后来在认识了米里亚姆之后,少女的羞怯以及精神上的共同与理解让他一度想和米里亚姆建立起来亲密的关系,然而却遭到了母亲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