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作为某种传播意义上的工具,天生就具有表达的功能。这不光指电影能够通过呈现基本的影像符号供观众进行美的欣赏,还能够潜移默化地进入观众的无意识领域,达到有目的性的宣传。电影如今已走过两个世纪,已然跳脱了发展之初宣传机器的圈子,转向更加多元化、娱乐化的艺术表现形式。电影的“政治”功能逐渐让位于其本源的角定位——
—商业化、娱乐化的大众消费工具,一种极力为普通人营造的廉价、休闲、消费的文化形式。我们本以为电影会朝着这样的生活方向发展,但近些年一些影片的上映不断打破这种趋势化的认知,让我们重新审视“政治”对于电影的意义。
一、政治电影的类型化发展:韩国政治电影
韩国政治电影的出现并不是偶然,它是韩国的历史和电影制度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朝鲜半岛从来谈不上富饶,多山多丘陵的地形让农耕文明很难在这里开展。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朝鲜一直都处在称臣纳贡的卑微位置。在经历漫长的日本殖民侵略,熬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为终于可以建立起一个独立政权,却又迎来了朝鲜战争,最后留下了南北分裂的烂摊子,成了韩国和朝鲜人们随时都可能再次“溃烂的伤疤”。划线分治后,朝鲜和韩国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韩国被迫打开国门。西方国家的工业文明以及自由主义思想冲击着韩国的封建王朝制度,并使其走向灭亡,换来的却是另一种形式上的殖民统治。20世纪初,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
使韩国丧失了经济、政治以及文化上的主权,韩国的电影市场虽略有放宽,但拍摄内容大多数是为了利于宣传日本在韩国的思想文化统治。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撤出韩国,但来自美国帝国主义的施压,又让韩国的影视发展再度陷入艰难的境况。但这一时期韩国电影人也拍摄了相关的光复电影,给国家的电影业带来片刻的发展。朝鲜战争之后,韩国经历了几任政府的军事独裁和政治高压,到80年代中期,韩国新的法令接连颁布,韩国电影随着社会的剧变迎来了新的节点。《电影法》、《施行令》、义务上映制度等的提出让韩国本土电影逐渐步入正常的发展道路,并且持续至今。
近几年,韩流席卷亚洲、风靡世界,韩国政府的“文化立国”战略成效卓越,看似是作为市场竞争的韩国文化,实则是韩国政府一直在背后推动形成。说到韩国影视行业就不得不提韩国电影人的“自黑”,他们黑自己的
国家、政府,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黑暗面进行深刻挖掘,毫不避讳地触碰敏感政治题材的红线。如《南上的部长们》以1979年韩国总统“朴正熙暗杀事件”为故事背景,虚构了事发前40天的故事,表现政府党派之争的黑暗操控以及政治权力之间的血腥争夺。1999年姜帝圭导演的《生死谍变》展现了南北韩两国之间的间谍之战,再现了当时朝鲜半岛分裂后的情形。可以说《生死谍变》开启了韩国政治电影创作的大门。随后受到工业文明以及商业化浪潮的影响,韩国政治电影题材不止步于表现国家历史事件、政治人物等,而是将“政治性”这个类型元素巧妙融入各个类型题材中,如灾难片、悬疑片、丧尸片等,政治与阶级、性别、战争等问题的展现就成了政治电影中新的“看点”。
二、政治性内核:权力与欲望
政治电影的类型内核是人的权力欲望,这一欲望经由社会政治生活的包裹,成为“公平”“公正”这样的惹人注目的主题,因此我们可以说政治电影是一种以表现“公平”“公正”为主题的电影。其中,对于权力状况变化博弈的表现,深深刺激了观众对自身权力状况的关注以及对这一类影片的需求,这是商业化的政治类型电影得以存在的基础。
纵观韩国的政治电影,其拍摄题材深层次的政治内核离不开以下三类:一是韩国民主运动进程中的“光州事件”,代表作有《南山的部长们》《辩护人》《出租车司机》等;二是展现朝鲜半岛南北韩的分裂,代表作有《生死谍变》《隐秘而伟大》《特工》等;三是表现对二战的反思与民族创伤,代表作有《鬼乡》《我能说》《军舰岛》等。当然随着题材的日益多样化,韩国政治电影在反省自身的同时,也在对国际政治、阶级固化、男权问题等进行深刻的批判,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影视作品,如《总统小》《流感》《寄生虫》《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等,赢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重胜利。
黄建新在一次采访中谈到:“政治题材是类型电影中的一种,中国的国情就跟前苏联一样,在这种国情下,政治电影是最大的商业电影,因为全国人民关心政治,所以,内容所辐射的影响面是最大的。”政治电影的“政治性”就是能赚足眼球和票房的商业元素,人们关注政治实则是在关注自己的权力,电影作为一门艺术,艺术的政治看点就在这里。无论是国家主权、人权还是普通人生活的权力,只要涉及到人本身,就有极大的关注度
韩国政治电影的类型化发展与政治性内核研究阴李佩
摘要院韩国政治电影是政治题材电影类型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韩国政治题材影片,其创作内核大致有三种:一是韩国民主运动进程中的“光州事件”,二是展现朝鲜半岛南北韩的分裂,三是表现对二战的反思与民族创伤。在题材创作的多样性发展下,真正吸引受众的是隐藏在故事背后的精神内核,即权力与欲望。人们关注政治实则是在关注自己的权力,这也是韩国政治电影创作经久不衰的原因。
关键词:韩国政治电影;类型化;政治性内核
59
视听2021.2|
韩国胜利门可以说我们不是喜欢看政治电影,而是喜欢把握电影中涉及到的真实社会的权利。电影来源于现实又
会超越现实,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奇观震撼,更足以激起观众内心对利益的追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政治电影正是抓住了观众追逐“受利”的心理,在今天的电影类型中脱颖而出,盘踞一大片创作天地。
三、政治性隐喻:隐藏的意识形态
经典叙事学理论认为,叙事学研究有两个重点:故事和话语。故事,即某人发生了某事;话语,指的是故事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被讲述出来的。可见,故事是构成叙事的主干部分,而所有叙事都是围绕“故事”而展开旳,“叙事”其实就是“讲故事”。韩国政治电影里发生的故事大多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导演对于每一段故事的选择都影射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韩国。看韩国政治电影,观众感同身受地经历每一段史实,反思历史,观照现实,影响深远。
韩国导演奉俊昊主修社会学,他执导的《寄生虫》在拿到韩国电影第一座小金人后,又在戛纳电影节上拿到韩国第一座金棕榈,而这些成就又使奉俊昊之前拍摄的电影如《杀人回忆》《汉江怪物》等重回大众视野。回顾这些影片,从政治学研究的视野上看,《汉江怪物》隐含着极大的政治彩蛋。影片有三层政治隐喻。一是从国际政治上看,导演批判了美国和韩国的表面国际关系。我们可以看到,怪物的出现是美国间接造成的。由于美国的误判,以及虚假传播下士军官死于怪物携带的病毒的消息,逼迫韩国政府配合他们抓捕那些本可以战胜怪物的人,以便在汉江边上进行更大规模的消灭行动,
但这个行动有很大的副作用,会危及韩国经济。美国既干预了韩国的政治决定,又在事后假意帮助韩国度过危机。二是批判韩国政府的无能。怪物出现后,韩国政府任由美国摆布,在江边投放了药剂,但这个药剂并没有杀死怪物,韩国政府的懦弱无能引起了民众的愤懑。三是强调普通民众的凝聚力,侧面肯定了韩国政府的团结统一。因为影片最后,给怪物沉痛一击的是普通的一家人,但普通的一家人也遭受了重创。
电影中的“美国夸张宣传、韩国政府不作为、普通人遭受重大代价”以及影片开头西装革履的男人跳河最终指涉的是亚洲金融危机。二战后,韩国经济迅速发展,但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元不断贬值,韩国政府无能为力,放弃干预,于是向美国控制的IMF求助贷款570亿美元,但条件是韩国要接受一系列的改革建议,这些建议导致韩国许多龙头企业破产,而美国趁此机会低价收购,其结果就是韩国政府无力偿还外债,国内经济不景气,韩国国民自发一起还债,直到2001才还清。由此对照而言,电影中的怪物其实指的就是金融危机,病毒是美国对韩国经济问题的夸大宣传,电影中消灭怪物的药剂是IMF给出的一系列苛刻的改革条件。导演讲述这样一个科幻灾难片题材电影的故事,向民众传递了隐藏的政治话语,含沙射影地再现当时复杂的国际政治语境。韩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导演在对韩国政府批判的同时,却又表现出韩国民众万众一心跨越难关的决心和毅力,如此便削弱了观众观影时对韩国政府懦弱无为的愤懑感,而是体谅韩国当时的困境,观众会更加珍惜如今在政府领导下的幸福生活,进而巩固了政治政权。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更高级的意识形态传达呢?
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电影却不能客观独立地存在。《汉江怪物》看似是一部齐心协力打怪拯救家人的科幻类电影,但导演的格局不止于此,将政治隐藏起来是他最为精心的设计。艺术家不是通过艺术搞政治,来间接影响政治,而是搞艺术时就在搞着政治,搞成政治专场,让观众更容易加入政治。艺术家提供艺术的配方,观众从中得到一种思想的配方,从而去思考和实验政治的配方。艺术家的模仿,改变了共同体的感性——
—审美,从而改变了人民的创造方式。审美革命先于政治革命,革命发生于影像之内。
四、结语
政治电影不仅是拍那些政治事件,而且要学会如何用政治的话语去展现政治。在看韩国政治电影时,我们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韩国政治环境如此宽松?有人会说是由于韩国自由民主的体制、开放的电影分级制度等,但如果一个政府想要阻止,难道不是很容易吗?细细思索,恰恰是韩国政府在给这类批判性的题材铺路。任由电影人揭露社会黑暗现实和腐败官场,戳穿黑暗笼罩下一时的光明,最终指向现存政治体制的隐性优越性,这是韩国电影独特的政治隐喻手法,以自黑来反黑,政权却依旧稳固。
参考文献院
1.陈晓云.三位一体:政治电影·艺术电影·商业电影——
—试论中国当代电影文化的历史走向[J].艺术百家, 1992(03):9-14.
2.岳圣淞.电影与国际政治:权力、表象与建构[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72-84.
3.陆兴华.电影就是政治:朗西埃电影理论研究[J].文艺理论研究,2012(06):83-89.
4.聂欣如.作为类型片的政治电影[J].艺术百家,2019 (02):131-136+157.
5.贾磊磊,黄建新.政治电影是最大的商业电影——
—贾磊磊与黄建新对话主旋律电影[J].人民论坛,2011(S1): 70-71.
6.[法]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何振淦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7.郝洁.时代、事件和人物:韩国“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8.张燕.韩国政治电影近年来的创作观察[J].电影评介,2019(09):1-5.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0
|RADIO&TV JOURNAL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