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种植资料
生物学特性
适应性广,喜温暖、半干燥、半湿润的气候条件和干燥疏松、排水良好、且高钙质的土壤生长
温度:最适发芽温度为25~30℃,植株生长最是温度为日均15~21℃。干物质积累的最适温度范围为白天15~25℃,夜间10~20℃。耐寒能力较强,其抗旱能力大小和其根中贮藏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多少和根茎入土深度成正相关。但它又非常喜温。当灌溉时,紫花苜蓿能耐土壤表面70℃和株高平面到40℃气温。
水分:因蒸腾而消耗大量水分,其产量形成于土壤水分保持程度密切相关。苜蓿是比较耐旱的牧草,其蒸腾系数各异,介于700~1200个单位。紫花苜蓿种植地区的年降雨量以600~800mm最宜。
土壤:紫花苜蓿对土壤要求不严,最适在土层深厚疏松且富含钙的壤土上生长。最忌积水,故种苜蓿的土地必须排水通畅。耐盐性较强,可在可溶性盐0.3%以下的土壤中生长。
养分:为获得稳产高产应多施肥。根部共生根瘤菌,常结成较多根瘤,固氮能力强。但特别需要磷肥,此外根外追施硼、锰、鉬对苜蓿尤其是种子的增产效果也很显著。
光周期和光合作用:多数栽培品种属于长日照植物,通常一个发育良好的苜蓿体,其叶面积指数应达到5。叶比重(单位面积的干重)大时,光合作用效率强。叶子淀粉含量昼夜变幅大。
苜蓿的秋眠性:苜蓿的秋眠性是苜蓿的一种生长特性,实质上是苜蓿生长习性的差异,即秋季在北纬地区由于光照减少和气温下降,导致苜蓿形态类型和生产能力发生变化。
开花与授粉:紫花苜蓿为总状花序,是很严格的异花授粉植物。自交授粉率一般不超过2.6%。
寿命和生产力:是多年生豆科牧草,寿命很长,一般20~30年,最长可达100年。
营养价值
紫花苜蓿是各种家畜的上等饲料,不论青饲、放牧或是调制的干草、青贮,适口性均好,各类家畜都很爱吃。干草所含养分,如粗蛋白和粗灰分都很多。粗蛋白质含量在开花20%时最高,叶片含有23.0~27.67%的粗蛋白,干茎含有10.2~12.20%的粗蛋白,其蛋白质消化率约为80%。矿物质中磷钙较多,各种维生素也很丰富。它的粗纤维消化速率快,因而增加采食量。
总的来说,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比禾本科牧草高。其干物质消化率一般为60%。并含有各种素,对家畜生长发育及乳汁、卵黄的颜均有好处。
栽培技术
1、在轮作中的地位:
是我国农作制中的重要作物。与粮食作物套种轮作,既培肥了地力、增加了产量,又为牲畜提供了大量的优质饲料,在饲料轮作中,可与无芒雀麦、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等禾本科牧草混播。播种时间宜迟不宜早,轮作时间可长可短。对土壤病菌传播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2、种子处理与播种 :
种子处理。紫花苜蓿种子硬实率为5%~15% ,新收种子硬实率达25%~65%。所以播前要进行硬实处理。种子要经过清选,晒干,使种子的净度达到90%。紫花苜蓿种子小,幼苗较弱,顶土能力差。为使根系能充分生长,所播种苜蓿的土地,于前作收获后,应立即浅耕灭茬,然后深翻,播前整地应精细,要求做到土碎、地平、无杂草,以促进幼苗生长健壮。种子在播种前,可将农药、除草剂、根瘤菌和肥料按比例配臵,使种子在苗期不受病虫害、杂草的危害并能茁壮成长。
苜蓿草种植播种时间。要因地制宜。种子发芽需两个条件:一是地温在5℃以上,而以25℃以内发芽最为适宜;二是需较多水分。
春季需在清明前(3月底~4月初)顶凌播种,此时土壤刚解冻,土壤湿度大,易获全苗。过晚正逢春旱大风,出
苗困难。夏播一般在6~7月份,此阶段气温高,雨水多,幼苗生长快,但杂草也多,病虫害发生频繁。秋播一般在8月底~9月初。雨季后墒情好,温度适宜,杂草长势减慢,播种成功率最高。不论那种播种方式,均应结合下雨或灌溉,雨前雨后均可,而雨后最好,播后要镇压以利种子发芽。
播种方式。紫花苜蓿的播种方式分为条播、撒播和穴播。但以条播为宜,便于田间管理。生长期间通风透光,便于中耕、施肥、灌水。在草地补播及改良草场时用撒播。行距收草者20~30cm,收种者40cm甚至100cm左右。播种量,收种者每公顷7.5~15.0kg,收草者每公顷15.0~22.5kg。覆土深度2~4cm左右,砂质土3~4cm,粘土为2cm。盐碱地可适当增加播种量。干旱地区水分不足不可过密,密则使幼苗发育不良,反而降低产量。干燥时每亩0.75公斤左右,湿润时1.0~1.25公斤。紫花苜蓿生长快分枝多,枝叶繁茂,刈次多,产量高,比较适合单播。做商品草出售及采种用时用单播;牧场自用或兼放牧利用时则用混播。多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可一种也可多种,根据需要而定,一般用鸡脚草、无芒雀麦、羊草等。
3、杂草防除:
控制和消灭杂草是田间管理的关键。苜蓿苗期生长缓慢,须除草2~3次,以免受杂草的危害。特别是返青后、幼苗期、二次刈割前后更要除草。越冬前应结合除草进行培土
以利于越冬。早春返青及每次刈割后,亦应进行中耕、松土、清除杂草、促进再生。
杂草的防除方法很多,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把选择性除锈剂应用在紫花苜蓿上。化学除草的药效要在刈割前2~3周失效,以免造成家畜中毒。
4、施肥:
增施肥料和合理施肥是紫花苜蓿高产、稳产、优质的关键。多次刈割苜蓿会不断消耗土壤矿物元素。
一般认为在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上,使用少量的氮,有助于根瘤形成前的苜蓿幼苗生长。在混播牧草中苜蓿的比例少时,或由于条件不利于苜蓿生长势,施氮对草层有好处。在贫瘠的荒地、盐碱地、土壤含氮量太低的地区,在播种时要加入尿素做种肥,苗期或返青后,弱苗或第一、二年在根系未建成前都要施氮肥。在一般情况下,刈割后给苜蓿草层施少量氮对再生有利。
而为了苜蓿高产,磷肥的使用量应远高于苜蓿对磷的吸收量,磷肥除播前做底肥外,每年还需追施一次。但就磷肥的施用来说,不太长的间隔时间较大量的集中施用比较合适。
苜蓿在播前、播后都皆可施用钾肥。在土壤湿度较好的情况下,早春施钾对苜蓿越冬再生有促进作用。刈割后施钾肥,有利于苜蓿再生和下茬的高产品质。钾肥应该分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