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天一阁的词语
天一阁,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
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系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致仕后所建。范钦,字尧卿,号东明。
该阁建于嘉靖四十年(1561),四十五年落成。天一阁背北朝南,为两层砖木瓦建筑,全部木结构封于山墙内,以备火患。
楼上取“天一生水”句“天一”之意,为一大间,以书橱间隔;楼下取“地六成之”句“地六”之意,分作六间。 周围无其他建筑相连,阁南又凿有水池,均含防火之意。
阁北有假山古树,环境幽静。范钦曾宦游豫、赣、闽、广、滇、桂等地,悉心访书,所得甚富,后又从丰道生处购得宋元祐年间丰氏万卷楼藏书。
所蓄最多时达七万卷。其中宋元刻本,明弘治、嘉靖年间编修的地方志,及明代登科录尤为珍贵。
范钦立下“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等家训,定制甚严,外人难以窥见。乾隆时,范氏后人进
书七百种,供修《四库全书》之用。
后范裔式微,藏书遭官吏侵吞、坏人抢夺、战争破坏、虫蛀霉变,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只剩一万余卷。经政府多次拨款修建、扩充藏书,至今蓄书已逾三十万卷。
并辟有阅览室,对外开放。 。
我给大家介绍我的家乡:宁波。
宁波有许许多多的特产,大黄鱼、泥螺、汤圆、酱豆腐……真丰富。
宁波有许多名胜风景,例如:东钱湖、鼓楼、天风塔、天一阁……栩栩如生的美景。
美丽的东钱湖我最喜欢了,太阳落山的时候,金光闪闪的水面像装满了金币的篮子,真是美丽极了。宁波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宁波的鼓楼我也很喜欢,春节的时候,鼓楼里面人山人海,热热闹闹的,有的在舞狮子,有的在街道上走来走去,还有的在小摊上买东西……
天风塔好像是中国最有名的塔,她就在外公家的旁边,我虽然没有去过里面,但是,我听朋友说“:里面有许多好玩的东西,你也可以去看看。
天一阁是我妈妈最喜欢的地方,妈妈说里面有许多名人和名人写得诗,好像是很久以前的故事。
宁波还有许多好玩的新鲜事,希望我们每天去关注她。
《风雨天一阁》的文化品析 摘要:余秋雨的散文一直都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也得到许多评论家的好评.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更倾注于文化方面的塑造.散文中有着独特的文化视觉,用其独特的视角,用文化的聚光灯来表现文化的脉络与韵意.余秋雨还大胆的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结合的文化散文,借山水风物,寻求中国文化意蕴与人生真谛,探寻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与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因此,在他的《风雨天一阁》散文中主题是很突出的,文中时时闪耀着作者独到的思想光芒,作者还用准确、通俗的语言体现出其散文煽情的特点.本篇论文拟就其入选中学语文读本的《风雨天一阁》这篇散文从文化的角度上进行一些个人的品析.余秋雨,浙江余姚人,当代学者、散文家.获过“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曾以其第一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震动文坛,从此打出“学者散文”(或曰“文化散文” )的旗
帜,他的作品沉静而具有文化底蕴,因而受到读者喜爱.《风雨天一阁》这篇散文是 余秋雨先生在他1991年出版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的一篇.它甚至出现在几乎所有的中文网站或杂志上,从而也就顺理成章的入选中学语文名篇了.一、《风雨天一阁》的文化视角 《风雨天一阁》是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唯一涉及中国藏书文化的散文.它不是单纯的写山水景物的散文,不是抒情的散文,也不是咏物散文,而是实现某种文化现象的脉络与意韵的散文,文中处处在言说历史与文化.《文化苦旅》一书,更侧重中国文化的论题,他从文化的角度去看待山川景物,写出来的文章就有了不同的涵义了,不仅仅是单纯的写景,也不是单纯的抒情或议论.余秋雨先生是站在一个独特的角度,用其独特的视角,用文化的聚光灯来表现文化的脉络与韵意.余秋雨在《文化苦旅》的自序中说到:“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 [1]余秋雨更看重的是山水景物上附有的中国文化.这也正是《文化苦旅》的散文特.那么,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特指社会意识形态.换句话说,一切都是人类的文化;饮食有饮食文化,建筑有建筑文化,旅游也有旅游文化等等.而且,不同的民族也有各自民族的沉淀的文化.同种文化,各民族各国也会有不同.我们中华民族,
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文字的记载与流传,形成两种文化,一种是文字的内容,这就是历史了;一种是记载历史的方式、过程和变化的记载史,历史流传史.[2]中国历史的流传靠的是书籍,所以,藏书史也就等于是藏书文化,只不过我们当中的许多人,可能从来都没有特别的去从藏书文化这个角度来思考过,观察过.看了余秋雨先生的《风雨天一阁》,使我们可以注意到中国文化中有这样一个领域,和这样一个学科的分支.可以说“天一阁”这个地方,是中国藏书史上绝对不能回避的一个很重要的书楼.它是一个很有特点的藏书楼,它凝聚了中国封建社会图书收藏、流传的基本特点.天一阁的故事,天一阁的风风雨雨,几乎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藏书史.所以,作者也给文章命名为“风雨天一阁”.天一阁的地理位置在浙江的宁波,而文章由余秋雨这个宁波人来写,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明清以来的江、浙地区,文化氛围是很浓郁的,这个可能也是跟南宋迁都杭州后,中原的经济、文化和艺术的南移有很大的关系.受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法则的引导,城市、乡村的子弟读书成风气.在这样的一块土地上,出现天一阁这样的藏书楼,一切都显得很自然而然了.二、《风雨天一阁》的文化意味 《风雨天一阁》追叙了天一阁悲怆的藏书历史,歌颂了范钦及其后人可贵的文化良知.文题以“风雨”饰“天一阁”,敷设了全文的调,结构了全文的材料,隐喻了全文的主旨.《风雨天一阁》的开篇是一场冷飕飕的自然风雨.“院子里积水太深,才下脚,鞋统已经
进水,唯一的办法是干脆脱掉鞋子,挽起裤管趟水进去.本来浑身早已被风雨搅得冷飕飕的了,赤脚进水立即通体一阵寒噤.就这样,我和裴明海行生相扶相持,高一脚低一脚地向藏书楼走去.”这是实写,又是一种隐喻;这是表征,又是象征.暴雨如注下的天一阁,传递着浓浓的历史文化风雨的信息:关于它的得名,关于它的威严,关于它艰辛的收藏关于它悲怆的传承…… 第二部分“不错,它只是一个藏书楼,但它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极端艰难、又极端悲怆的文化奇迹”一句,可解读为作者对天一阁的总体观感,是作者叙述天一阁历史变化的总起句.此句显露了“风雨”一词的本相,指岁月流逝这中的历史文化沧桑.于是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路写去,到文章末了,作者这样归结道:“天一阁的藏书……作为一种古典文化事业和象征存在着,让人联想到中国文化保存和流传的艰辛历程,联想到一个古老民族对于文化的渴求是何等悲怆和神圣.”结尾处的文字,使“天一阁”的具象变成了“民族古老文化“这样一个涵盖面更为深广的意象,由此,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天一阁自然风雨和历史风雨的描述和议论,其实整体上是殊途同归于。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