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培育改造提升五大支柱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1.09.11
∙【字 号】豫政[2001]44号
∙【施行日期】2001.09.1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
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培育改造提升五大
支柱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方案的通知
(豫政[2001]44号)
为了更好地落实《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确定的关于培育改造提升五大支柱产业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目标任务,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反复论证,提出了《关于培育改造提升五大支柱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情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00一年九月十一日
关于培育改造提升五大支柱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改造、提升以粮食、畜产品和果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以建设全国重要铝工业基地为主的有金属工业、煤化工和石油化学工业,以输变电和成套设备为主的机械工业,以造纸、烟草和纺织为主的轻纺工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决策,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五大支柱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十五”发展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支柱性产业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为契机,全面促进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资源优势转化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着力培植一批名牌产品和大企业集团;以“品种、质量、效益和替代进口、扩大出口”为主攻方向,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投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步伐,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和实施东引西进,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大力推进与国内和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坚持优先发展和淘汰落后相结合,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二、主要原则
(一)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注重超前研究和准确预测国内外市场变化趋势与特点,进行全球化思考和定位,既要巩固省内市场占有,也要努力扩大外省市场份额,强力开拓国际新
兴市场;既要看到眼前市场,更要研究市场的潜在需求和变化走向,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寻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使确定的发展方向与扶持重点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促进企业形成面向世界的发展机制。
(二)坚持效益优先原则。以效益为中心加快经济增长,既是增强经济实力、缩小差距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一方面要坚决制止盲目地、片面地追求高速度,避免无效或低效投入,限制和淘汰效益差、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产品及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要把加快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不断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坚持效益优先,研究确定重点发展的产品和企业,支持高产出高效益规模经济的发展。
(三)坚持科技进步原则。始终把科技进步作为强大的动力和立足点,以赶超国内外科技发展先进水平为目标,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主攻方向,着眼于企业自主科技开发能力的增强和工艺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注重开发生产具有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加大产业化投入,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缩短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
(四)坚持比较优势原则。从我省劳动力、市场、区位和资源等比较优势突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适应不同消费需要的劳动密集型
产业。围绕优势,着力发展特经济,不断壮大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在国内外市场具特的河南工业经济优势。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把调整产业结构同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结合起来,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真正按比较优势促进我省地区经济发展;把污染防治、节能降耗、各类资源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环保产业作为重要内容,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逐步形成我省区域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城乡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
(六)坚持“限定范围、择优扶强、有所突破”的原则。要进一步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按层次有步骤分类实施,以“质量、品种、效益和替代进口、扩大出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功夫准有望成为名牌产品和潜在竞争优势明显的重点企业,采取资金集中、政策倾斜、生产要素聚集等综合措施,集中全省力量持续扶持,力争取得较大突破。
三、分产业基本任务、主要目标和扶持重点
(一)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培育、改造、提升五大支柱产业、不断实现传统优势产业的新突破
1.以粮食、畜产品和果品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
基本任务;以小麦、畜产品、果品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围绕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大力推广应用生物技术、工程化食品技术和先进的保鲜、速冻、干燥及包装技术,初步实现传统食品现代化、现代食品规模化、食品产业集约化、贸工农一体化;大力培育优质原料基地,带动农业与畜牧业产业化;实施名牌战略,培植具有标志性的名牌食品和竞争优势强的企业集团;注重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努力实现我省食品工业原料基地化、工艺技术装备现代化、资源利用综合化、生产规模化、营销网络化、产品系列名牌化、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
主要目标:“十五”期间,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2005年达到800亿元,增加值达230亿元。形成粮食转化加工能力1800万吨,肉类加工量150万吨,奶类加工量25万吨。
重点发展产品: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重点开发生产优质小麦淀粉及淀粉糖系列产品、
各种高等级专用面粉及谷朊粉、高品质麦胚制品、小麦和大豆的各种蛋白磷脂、寡糖、食用纤维等功能性食品、豆奶复合型系列制品,利用玉米开发谷物新型食品及变性淀粉产品;实现燃料乙醇、味精、多种氨基酸等产品的规模化、系列化生产;搞好肉类产品深加工,重点发展低酯低盐低温高蛋白多风味肉制品等升级换代产品;大力发展苹果、板栗、猕猴桃、山楂、银杏等果品深加工系列产品;以逐步降低奶粉生产比例、适度增加液体奶产量为方向,积极发展史氏杀菌奶、酸奶、配方奶、保鲜奶、奶油、干酪和各类功能性奶粉以及为食品工业配料的全脂、脱脂奶粉等系列产品;鼓励发展高档烹调油、煎炸油、起酥油、沙拉油等油脂产品及精制产品;积极开发生产各类功能性营养保健食品、各类速冻食品、方便快餐及休闲食品、绿食品和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础的新型产品,不断形成和扩大名牌优势,使我省食品工业进一步成为具有明显优势的支柱产业。
重点支持企业(集团):省定10户小麦加工转化“龙头”企业和30户重点企业,双汇集团、华英集团、邦杰集团、亚卫集团、科迪集团、巨尔公司、康达公司、三全公司、郑州油脂化学厂、正大公司、金星啤酒集团、汇通公司、华莱公司、三门峡湖滨果汁公司等。
重点项目;初步规划重点投资项目60个(详见附表),总投资84.8亿元。完成达产后,预计年增销售收入433亿元,利税54亿元。
2.以建设全国重要铝工业基地为主的有金属工业
基本任务:以提升铝产品的质量档次和精深加工、延长产品链为突破口,重点围绕电解铝、氧化铝两大支撑产业,强力推广采用先进工艺装备,加大节能降耗、环境治理、综合利用力度;大力推进铝工业资产重组,走铝电煤一体化发展道路,促进资源与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实现综合与规模经济效益;加强铝钼矿产资源管理,制止“采富弃贫”、乱招乱采、浪费及破坏矿山资源,提高矿藏开采率和选矿回收率。同时有选择性地扶持优势企业,发展铜、铅、锌、钨、钼、镁等重点产品,提高精深加工比重。
主要目标:氧化铝年生产能力由140万吨发展到280万吨,电解铝年生产能力发展到由62万吨发展到120万吨,铝材加工能力达到50-60万吨。钼、钨生产能力及质量水平保持全国前列;培植2-3个铝电大企业集团,行业前五名大企业生产集中度达到70%以上。
重点发展产品和企业(集团):氧化铝以长城铝业公司的两个氧化铝厂为重点,积极应用“铝土矿选矿一拜耳法”、强化烧结法、混税法全高铝配矿、结晶强制蒸发、沉降分离、熔出罐和间接加热等氧化铝生产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规模效益。
电解铝以环境治理、提高工艺装备水平为重点,积极采用200KA及以上大型预炼工艺、计算机控制技术、半石墨阴极炭块、干式防渗料、点式下料、烟气干法净化、原料供给超浓相输送等新技术。优先支持沁阳铝电集团、焦作万方公司、万基铝电公司、中早实业集团、三门峡天元铝业集团、神火铝电有限公司、登电集团的发展,重点支持神火铝电集团、登电集团、三门峡天元铝业集团等企业铝硅钛多元合金产品的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