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黄鹂鸟》曲目分析
《蜗牛和黄鹂鸟》这首儿歌,由陈弘文作词、林建昌作曲、银霞首唱,发布于1977年。
歌曲一经发布,朗朗上口的曲调,明白易懂的歌词,立刻引起小朋友的喜爱;同时,蜗牛负重前行又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励志形象,也感动了无数成年人,一时让这首儿歌广为传唱,并最终成为华文世界里的经典。
在这首儿歌里,作者用欢快、自然的笔触,亲切、质朴的语言,真实描绘出动物世界里的一个有趣场景,体现了小动物们的快乐生活和内在情怀。
作者对黄鹂鸟和蜗牛的形象塑造都是简笔描画法。写黄鹂鸟,用了一个表情态的形容词,“嘻哈哈”。写蜗牛用了表动作细节的词来勾勒:“背着”,“一步一步”,“爬”。同时,歌曲最出彩的对话部分,也仅仅是一问一答。
不能不佩服词作者的练字功力。寥寥几个词语就把黄鹂鸟的天真欢快、蜗牛的老成持重表
现得淋漓尽致,两个小家伙的形象好像就在我们面前:一个叽叽喳喳,说话胸无城府;一个轻言慢语,做事稳打稳扎。
曲作者应该是深刻理解了词作者的意图,采用了轻快的切分音调,把歌词的美丽和意境升华了。词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歌曲。它只有十句歌词,却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场景:
蜗牛 歌词春天来了,有一户人家门前的葡萄树发芽了。
两只黄鹂鸟从远处飞来,落在这棵葡萄树上。
它们在树上唱歌跳舞,嘻哈戏闹,享受葡萄树上各种美食,计算着葡萄什么时候能够成熟,届时她们就再来享受一番。
突然间,它们看到一只小小的蜗牛,背着重重的壳,正沿着葡萄树的根部,一步一步,缓慢的,艰难的,向上爬行。
黄鹂鸟觉得很神奇:“蜗牛啊,葡萄树刚刚发芽,离成熟还早呢,你现在上来干什么?”
蜗牛有些害羞,语气却很坚决:“我不比你们会飞。我靠爬的,很慢,等到我爬上去的时候,葡萄就会熟了。”
黄鹂鸟摇摇头,飞走了。
蜗牛点点头,继续爬行。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寓意却非常深刻。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就对它有不同的解读,但无论怎么解读,它都会给人积极有意义的启发。一篇好文章,一部好电影,一首好歌曲,能称之为好,都无非如此。
很多人对这首歌的主题理解是励志。因为蜗牛“慢牛先爬”的精神,跟“笨鸟先飞”的意思是一样的。蜗牛形象的塑造被认为是这首歌曲的励志主线,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对于歌曲中另一个形象黄鹂鸟的塑造,很多人认为是为了反衬蜗牛的精神。是的,
传统的寓言故事采用的最常见的写作手法,就是反衬。以一个形象去反衬另一个形象,比如那只可怜的兔子:它一会儿要撞死在一棵树上,反衬守株待兔者的愚蠢;一会儿又要在被猎人打死,反衬狐狸的伤悲;还得要在比赛中睡觉,反衬乌龟的坚持和勤奋。
但是,对《蜗牛和黄鹂鸟》这首儿歌而言,简单一个“反衬”,是不足以正确理解黄鹂鸟的形象的,同时也表明大家并没有深刻认识词作者的思想精髓。
让我们再对歌词做一次梳理,以便于我们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暖暖阳光的春日里,一株葡萄树,安静的生长谁家门前的阳光下。
一只蜗牛,正在葡萄树的根部尽力爬行,他正致力于爬上这棵葡萄树的顶端。蜗牛的目标很明确,从春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他要孜孜不倦的努力,等到秋天葡萄成熟时的时候,正好可以爬上去,那时,他就能吃到又酸又甜的葡萄了。
两只黄鹂鸟,在春天的原野和天空飞翔起舞。她们偶然路过这里,发现这株葡萄树,就临时停下,落在葡萄树枝上休息。
由此,我们发现,对蜗牛而言,爬到葡萄树,迟到葡萄,是它从春到秋的全部生存意义;而对于黄鹂鸟而言,葡萄树只是它的临时歇脚点,吃不吃葡萄,都不打紧。
蜗牛和黄鹂鸟,只是无意中在葡萄树上相遇,因为黄鹂鸟的好奇,才打个招呼,然后,我飞我的,你爬你的。也许从此之后,树高天远,永无再见之期。
他们用得着谁来反衬谁吗?为什么必须要谁来反衬谁呢?
我喜欢《蜗牛和黄鹂鸟》这首歌,是因为我在歌里看到了这样的场面: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两个天真可爱的小动物。一个在枝头啼啭,一个在树干蹒跚。它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各自努力,各自美好,各自欢欣。
是的,蜗牛和黄鹂鸟,他们没有交汇点,只是你活你的,我活我的。
蜗牛没有双脚,还有重重的壳压在背上,他必须付出黄鹂鸟不能理解的努力,才能吃到葡萄,蜗牛的爬行和坚持不懈,是他生存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