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青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原生家庭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指个人出生后成长的家庭,是个体情感经验学习的最初场所。心理学家弗里曼认为,原生家庭的不足,将成为一个人后续人生的索求和追逐,而这也成为了推动个人成长的关键所在。这是因为在原生家庭期间,子女的心理和性格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主要受父母的婚姻状况、性格特点、彼此之间的情感沟通、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是巨大的,会深深地刻在个体的内心,继而在岁月的长河里慢慢塑造个人的性格。
(一)原生家庭的家庭氛围对个体性格塑造的影响
《隐秘的角落》中朱朝阳的原生家庭。朱朝阳的妈妈和丈夫离异,独自带着孩子,生活过得难免艰辛。而正是因为艰辛,她便多了一些对前夫的抱怨。
而她从来不会把这种怨气和不满直接撒到前夫身上,只是在背后不停的叨叨,发泄着自己的不满和愤恨。
于是朱妈妈便抱着老死不相往来的想法离婚了。不但自己恨,也将儿子拉为自己的盟友,跟
着自己一起恨前夫。她以恨的方式压抑了自己内心的爱,同时也让孩子压抑了自己对父爱的渴望。
假如朱朝阳的妈妈对张朝阳的爸爸说:“我们的事归我们的事,但是你多关心关心孩子,他需要父爱。”
假如朱朝阳的妈妈对张朝阳的爸爸说:“我们的事归我们的事,但是你多关心关心孩子,他需要父爱。”
这也足以打破两人之间的芥蒂。假如朱朝阳说:“爸爸,我要的不是你的钱,我只需要你多爱我一点,多关心我一点。”
这足以唤起他爸爸对他的愧疚之心。假如朱朝阳的爸爸对妈妈说:“虽然我们已离婚,但是孩子终究是无辜的,该给的父爱我也必须给,我爱张朝阳多少,就能爱晶晶多少。”
这也足以消除他和王瑶之间的那堵心墙。
假如妈妈对朱朝阳说:“妈妈和爸爸之间的事你长大会懂的,但是这也并不影响你去爱你的爸爸,他也是爱你的。”
这也足以让这个少年心怀暖意。至少他可以直面内心的感受,接纳自己的负情绪。
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心理共同体,所以每个家庭都会笼罩着一种心理氛围。家庭的心理氛围体现着家庭内部的一种稳定的、典型的、占优势的情绪状态。家庭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将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以及心理素质,虽然这种氛围是无形的,但是却充斥在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有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家庭心理氛围会塑造个体不同的性格。在家庭氛围不和,尤其是父母经常吵架,甚至是离婚的家庭,孩子容易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可能会造成孩子出现喜怒无常、固执己见、孤僻、自卑、冷漠的心理障碍,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原生家庭的情感付出对个体性格塑造的影响
还记得朱朝阳带着普普去妈妈工作的景区时,妈妈单位的一位阿姨看了普普一眼,打趣说:“这小姑娘模样长得真好,以后可以给你们家儿子做媳妇。”
她们也许没有意识到,此时的普普向她们投去怎样的眼神。显然普普听懂了她们的对话。
原著《坏小孩》中有这么一句:“在成年人眼里,小孩子永远是简单的,即便小孩会撒谎,
那谎言也是能马上戳穿的。他们根本想象不到小孩子的诡计多端,哪怕他们自己也曾当过小孩。”
朱朝阳的妈妈经常挂在嘴边的是:“你小孩子懂什么。”
朱朝阳只有无奈的沉默和压抑。即便是朱朝阳的爸爸在朋友的鼓动下,带着朱朝阳去买衣服,不巧碰到现任妻子和女儿,他自作聪明,让朱朝阳改口叫他叔叔。他以为朱朝阳还是个孩子,让叫爸爸就叫爸爸,让叫叔叔就叫叔叔。
他急着去撒谎,却忽视了,维护一个孩子脆弱的尊严。三岁小孩都已经能分辨叔叔和爸爸的概念。何况朱朝阳是一个13岁的中学生。而此时的朱朝阳虽然心怀不满,但是他没有反抗,只是低着头,小声应了下来。
他以讨好,顺从的方式,渴望着父爱的降临。
而渴望来的,却是父亲对于晶晶的百般宠爱,对他的躲躲闪闪,一副见不得人的样子。
更让他愤怒的是,王瑶瞅着他受冷落时胜利的笑意,晶晶又是做鬼脸,又是呸呸呸。而父亲对这一切却都熟视无睹。
坏小孩3个孩子结局同是父亲的孩子,怎么区别就这么大呢?
他恨父亲对他的漠视。但是此刻他只是握了握拳头,死命咬住牙关。他把愤怒压在了心底,他越来越觉得母亲说得对,他们就是“”和“小”,他和母亲一样,把对父亲的恨迁怒到后母王瑶和同父异母的妹妹晶晶身上。
池田大作说:“尽管孩子们说不出,他们也能切身感受到父母的生活态度。与其用嘴向他们灌输正义良知,不如父母在自己的生活中用身体力行来示范,可以说这才是最高明的方法。”
所以,家长对于孩子真正的富养,不是给最多的钱,不是给最好的食物,不是讲很多大道理,而是给孩子平等的沟通和尊重,不要像俯视一个弱者一样,在他面前无所顾忌的抱怨和撒谎。
他虽然沉默不语,但正如鲁迅所说:“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情感付出是影响个体性格和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临床心理学家Dr.Jonice Webb曾提出过“童年期情感忽视”这一概念,指的是由于父母没能够给孩子足
够的情感回应,所造成的心理创伤。但在我国,情感忽视就是原生家庭衍生出来的最普遍的问题,特别是那种从小父母就不在身边的孩子,内心的情感需求长时间不能得到满足,所以导致长期缺乏安全感。久而久之,个体在原生家庭没有获得的情感需求,就会成为一个人后续人生的索求和追逐。
(三)原生家庭的教育理念对个体性格塑造的影响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朱朝阳之所以会“黑化”的和自身的原生家庭有着很大的联系。在电视剧的一开始,就出现了朱朝阳的母亲周春红因为孩子的性格问题被请到学校的场景,而周春红的教育观念也是“只需要好好学习,不需要在学习阶段交过多的朋友”的观点,这也导致了朱朝阳从小孤僻性格的养成;而朱朝阳的父亲朱永平虽然对他没有倾注过多的关注,甚至在答应了继母王瑶的请求将他与朱朝阳的对话进行了录音,但是电视剧中的朱永平对此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悔改,他在听完录音之后选择相信朱朝阳,并且答应教他游泳以弥补多年缺失的父爱,也是这来之不易的父爱让朱朝阳选择了抛弃友谊,最终背叛了严良和普普;而剧中朱朝阳的母亲周春红在面对王瑶的逼问时为了自证清白,说出了自己和景区主任的私情,而这些话恰好被朱朝阳听到了,这让朱朝阳在震惊之余也感受到了危机感,加
之母亲之前对自己的严格管教,让朱朝阳觉得只有在母亲面前永远保持一个好学生的形象,才能让母亲永远不离开他。这样一来,他就能像以前一样同时拥有父爱和母爱,和平常人一样。因此有了这些情节的加持,朱朝阳的形象没有了小说中精明的感觉,展现给我们更多的是一个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亲情而苦苦守候的小男孩形象。
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接触的最初教育,家长的教育理念能够直接影响孩子性格的塑造。因为家庭就像物理中的“磁场”,父母是家庭中的主导者,子女生活在由父母主导的“磁场”中,不由自主地被“支配”,这种“支配”经过长时间潜移默化的熏陶,影响深远。一般来说,拥有健康教育理念的父母给予孩子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教育理念有问题的父母给予孩子的却是恐惧、责任和负罪感。特别是那种在父母的打压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把父母对自己的奉为真理,形成错误的自我价值判断,终其一生都在寻求父母对自己的认可。
(四)原生家庭的价值观念对个体性格塑造的影响
如果说周春红的性格是清高,那么朱永平的特点就是庸俗。这个水产厂的小老板也在乎儿
子“好学生”的形象,但更多是当成满足虚荣心的工具。朱永平初次出场是与朋友一起打牌。朱朝阳来父亲,朱永平让他为自己搓牌,果然开出大牌,令朱永平赢了钱。他又让朝阳拿出成绩单来,好向朋友们公开炫耀,可却对朝阳破旧的衣衫视而不见。直到朋友提醒,他才故作姿态地说,今天正要带儿子去买新衣服。
原著中朱永平原本只是水产厂的会计,现任妻子王瑶则是水产厂老板的女儿。周春红自我中心的控制欲本就令人难以忍受,王瑶的出现既满足了他的感情需要,也更为有利可图。在知道丈夫出轨后,自尊心极强的周春红主动提出离婚。朱永平即使知道妻子内心未必真想分手,也乐得顺水推舟,令自己获得自由和实利。他根本没将儿子的感受放在心上。既然得到了王瑶的家业,他也对妻子和女儿百般奉迎迁就,唯唯诺诺。朱永平的生活也是表面化的,只不过不是周春红那种自律苦撑起来的清高造型。他的为人处世之道正是对儿子的教诲:“跟老师和同学要搞好关系,现在班里的同学将来长大了以后,就是你的社会资源,你的人脉。”人情练达的社会交往背后,都是自己的利益考量。朱永平是个没有原则的趋利避害者,谁更能让自己满足,他就偏向谁。有了新家庭,对女儿的爱更令他将儿子抛之脑后。
即使和父亲早早分开,朝阳还是从父亲那里学到了许多。或许,当朱晶晶挂在窗边时,朝阳的脑海中也曾闪过一丝独占父亲的念头。即使严良和普普的到来令他体会到了友情的温暖,在关键时刻,他也还是会冷静考虑自己的利害得失。在故事的最后,为了守住秘密,朱朝阳更是不顾一切,连严良都可以牺牲掉。“我做过最后悔的事,就是给你们开了门”,这确是朱朝阳的真心流露。
价值理念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哲学层面的假设。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决定了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在一个家庭当中,父母的价值观念也将决定他们下一代的格局与视野。因为父母在孩子人生刚开始的时候就给他们输入了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信息,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下一代们都将照单全收,长此以往,父母的价值观念就会在孩子脑海里根深蒂固,进而影响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好的价值观念可以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垫脚石,但是扭曲的价值观念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个人发展和性格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