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课标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海南建省及将海南岛建为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的经济发展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等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建立 浦东开发 长江口岸城市及内陆省会(首府)城市的开放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中国加入WTO
①通过学习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培养运用地理知识理解和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与跨科综合的能力。
②通过比较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培养比较分析的能力。
③通过思考对外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与想像加入WTO 10年后中国将会怎样,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和进行合理想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感知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浦东、开放内地城市、加入WTO等史实,认识我国对外开放是一个由点到线到面、由南到北、由东到西、由局部到全方位的推进过程。学会从空间位置和地理条件去理解历史内容的方法。
②通过比较理解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政策内涵,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
③通过思考当地在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中怎样趋利避害地发展经济的献计献策,培养跨科综合、创新思维以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实行对外开放的决策和逐步推进的战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②通过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情感。
③认识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④通过学习中国加入WTO的历程,思考中国加入WTO 的利弊,强化机遇意识与危机意识。
教学纲要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2、海南建省及将海南岛建为经济特区
3、深圳特区的经济发展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
2、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建立
4、浦东开发
5、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三、加入WTO
1、中国加入WTO的历程
2、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1、经济特区的建立
经济特区有哪几个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因此,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成为本课学习的第一大重点。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
策
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兴建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因此,我们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对外开放?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现代对外开放与近代对外开放区别何在?
什么是对外开放呢?所谓对外开放即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发展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扩大对外贸易,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呢?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对我国对外交往历史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在我国历史上,汉唐时代的对外开放,使国家呈现旺盛的活力和勃勃的生机,创造了汉唐盛世局面;而明清时代的闭关自守,则造成国家日益僵化,停滞落后于西方,最终遭
受近代史上外国侵略的屈辱和沉沦。新中国建立后,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孤立的政策;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盲目自大的心理和“左”倾错误的影响,只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孤立于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潮流之外,结果使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使我们认识到对外开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二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向一体化迈进。两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各地区各国之间的联系,进入20世纪,世界一体化大大推进。第三次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使人类在20世纪晚期出现了经济全球化。在信息社会和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只有与全球化的世界进行物质的、技术的和信息的交流,才能获得发展的条件和养分,才能形成发展的活力;如果自我孤立、自我封闭,将是自我窒息。三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十年动乱后,发展经济和现代化建设成为我国的中心任务。现代化建设,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有力的保证,广袤的国内市场与丰富的国内物质和人力资源等条件外,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先进技术的提供,现代经济管理体制与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及国外市场的开拓与市场竞争力的培育。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获得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大量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才能学到外国现代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开拓国际市场并培养中国经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