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影
作者:北岛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2017年第11常远期
       
        2001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的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在儿时,北京的夜晚很暗很暗,比如今至少暗一百倍。举个例子,我家邻居郑方龙住两居室单元,共有三盏日光灯:客厅8瓦,卧室3瓦,厕所和厨房共用3瓦(挂在毗邻的小窗上)。也就是说,当全家过年或豁出去不过日子的话,总耗电量才不过14瓦,还没如今那时髦穿衣镜环形灯泡中的一个亮。
        这在三不老胡同1号或许是个极端的例子,可就全北京而言,恐怕远低于这个水平。我的同学往往全家一间屋一盏灯,由家长实行灯火管制。一拉灯,那功课怎么办?少废话,明儿再说。
        灯泡一般都不带灯罩,昏黄柔润,罩有一圈神秘的光晕,抹掉黑暗的众多细节,突出某个高光点。那时的女孩不化妆不打扮,反而特别美,肯定与这灯光有关。日光灯的出现是一种灾难,夺目刺眼,铺天盖地,无遮无拦。正如养鸡场夜间照明为了让母鸡多下蛋一样,日光灯创造的是白天的假象。可惜了的是美人不再,那脸光板铁青,怎么涂脂抹粉也没用。其实受害最深的还是孩子,在日光灯下,他们无处躲藏,失去想象的空间,过早迈向野蛮的广场。
        据我们物理老师说,当人进入黑暗,短短几分钟内视力可增至二十万倍。看来黑暗让人洞若观火。灯火本来是人类进化的标志之一,但这进化一旦过了头,反而成了睁眼瞎。
        要说当年四眼儿多,除了灯光条件,更主要是与学习态度有关。当年同学争论中胜方最有力的论证是,农村黑灯瞎火,怎么倒没几个四眼儿?尽管学校提供晚自习室(包括空间与充足的灯光),可挡不住靠时间差出人头地的,更挡不住在正统知识外看闲书的,
如一凡,钻被窝用手电筒读《红楼梦》,早早加入四眼儿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