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必有王者出,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忽焉是什么意思
    “五百年必有王者出,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忽焉。”是指天下大势所趋、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那么如何看待这句话呢?我认为:一要明确中华民族具备五千多年文明历史,自秦始皇以来经过几十代人不懈努力使国家强盛起来;二要明白在新时期加快实现伟大复兴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握机遇、勇于创新,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树立坚忍不拔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史记》一个民族的崛起与兴亡,取决于它的政治体制及行政管理能力,而决非某一领袖或杰出的人物就可左右历史进程。无论他们拥有怎样高超的权术,当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但每个民族都会出现很多优秀的英雄豪杰和贤达志士,他们凭借聪颖智慧改造社会并获得成功,使本民族从弱小走向繁荣昌盛,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主角。历朝历代的许多政治家都重视民间舆论作用,比较好地利用了这种因素,把执政效果提到最佳点。唐太宗李世民虽身为帝王,却注意征求臣民意见。他在即位后曾召集百官议事,“悉延臣与之言”。又常以语气平缓、亲切的诏书征询臣的意见,尽量满足大臣的愿望。君臣间开诚布公,亲密无间,虚怀纳谏。有时为讨论一件事还召集百姓参加,可谓深入基层、接近民众。由此换来
了开元之治、贞观之治。商鞅作法令,改革田租、军功爵制度,鼓励农耕,废除奴隶制,推动封建化,都受到人民支持,所以战胜吴国等诸侯。赵武灵王用兵突击胡服骑射,学习西北少数民族先进技术和马匹装备军队,奠定赵国霸业。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迁都洛阳,富丽堂皇,挥霍无度,又喜好游猎、营建离宫别馆,劳民伤财。但三次攻打高丽,结果耗费巨资,导致徭役繁重,赋税沉重,造成隋末的民变,才被叛军灭掉。宋仁宗赵祯即位后任用范仲淹、欧阳修等“庆历新政”主要人物,采取革新措施,改善军事、政治、经济状况,减轻百姓负担,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取得良好效果,终结了宋初的“积贫积弱”局面。明神宗朱翊钧不仅重用大批中央官员和东南士大夫,更选择了杨涟、左光斗等敢言直谏的官僚作为监察御史,同时,禁止厂卫横行,惩处刘瑾、魏忠贤等祸乱朝纲的奸佞之徒。宦官王振依仗宠幸专权,干预国政,权倾朝野。但他只图蒙蔽皇帝,排斥异己,威胁忠良,迫害太子,企图篡夺皇位。
>富丽堂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