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全文解释及给人启示京师得家书古诗的意思
皇帝多疑,大臣往往因言惹祸
袁凯(1316-?),字景文,号海叟,松江华亭(今上海市奉贤区)人。请注意,此是袁凯,非袁世凯,二人名字相差一个字,但年代相差500年,距离相差千里,一个是上海人,一个是河南人。
袁凯形象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召袁凯为御史。开国皇帝最担心的是什么?最担心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元勋功高盖主,对他的皇位形成威胁!所以开国皇帝都要为搞定开国元勋而大费周章,赵匡胤曾经”杯酒释兵权”,搞过不流血的和平过度,朱元璋开始是想和老哥们儿好好处的,但他性格极度敏感而又多疑,大臣们几句不经意的几句话或几个字,他就会往歪处想。徐达夫人谢氏进宫看望老妹马皇后,十分羡慕皇宫的富丽堂皇,遂有感而发:”我家不如你家阔绰!”本来一句无心的闲话,朱元璋却听来大有意味,于是召徐达进宫赴宴,亲自为他斟酒,郑重其是地说:”今天,我免你全族之灾。”徐达听起来,皇帝这话很无厘头,我哪里犯诛九族的弥天大罪啦?他哪里知道,皇帝这厢跟他喝酒,那厢御林军已经砍了他老婆的脑袋,他还得感谢朱元璋,因为朱
元璋替他灭了口,夫人永远不会吹枕边风,让他对皇位产生觊觎之心了;他不对皇位产生觊觎之心,也就不会犯下灭族大罪了。
徐达画像
成天面对这样的皇帝,许多大臣都感觉朝不保夕,早朝之前都要跟家人做个诀别,安排好后事;倘若回来了,就全家庆祝,居然又多活了一天。袁凯没法阻止皇帝滥杀,但是可以想办法让他们少惹杀身之祸。鉴于这些开国元勋们大多是”大老粗”,普遍缺少文化知识,袁凯就给他们办学习班,熟悉宫廷礼仪,尽量少说错话,少触朱元璋的霉头。
身处险境,袁凯”只道早还乡“
一天,袁凯收到了家里的来信。通常家信都要报告一下家的平安信息、家庭琐事,嘱咐行走在外的亲人珍重自摄、努力加餐,但这封信只有短短几行字,所讲的也只是希望他早日回归故乡,全家团聚。联想起在京城为官,整日面对一位猜疑成性的皇帝,那种朝不保夕的担惊受怕,那种独自宦游在外的孤寂感,那种对家人的思念更为强烈,于是抖开纸笺,写下一首《京师得家书》: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这首诗把一般家书里应该会说的话全部省掉,只说家书只有短短的十五行,每一行都在告诉他早日回归故乡,把家人对自己的深情与自己盼望早日还乡的迫切心理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了一起。整首诗就跟一封家书一样,像是拉家常,风格质朴,用语简练,而情绪上却让人无法不动容。
夹缝生存,被皇帝指斥”老猾持两端”
但是,”早还乡”又何尝容易?不想做官也会违背朱元璋的意志,引起他的猜疑,不愿意为我出力?想为谁出力?投到敌人那边去吗?那又是掉脑袋的大罪!袁凯只得耐心等待机会,让他早日离开这个是非窝、虎狼窝。
太子朱标
最近一段时间,朱元璋要让太子朱标”练习国事”,每当处理重大案件时,都让太子说说他的意见。一次,朱元璋又要杀很多人,命袁凯把案卷拿给朱标复审。朱标一向主张仁政,于是委婉地表达了不同意见,说杀这种多大臣会搞得人心惶惶,不利于稳定。袁凯将太子的意见回奏皇帝,没想到朱元璋问:”我与太子谁对谁错?”袁凯想,这是一道送命题啊,我哪敢说谁对谁错?但又不得不回答,于是斟酌再三,答道:”陛下执法那是正义的需要,而太子主张不杀也是宽政。”平心而论,袁凯的回答十分得体。可是,朱元璋却认为袁凯”老猾持两端”,应付他,糊弄他,立时就把袁凯下了大狱。好在有朝中大臣帮忙求情,三天后,朱元璋把袁凯放了出来,仍让他当御史,可每天临朝的时候,就指着他说:”是
持两端者!”
朱元璋画像
装疯吃”屎”,终于被放归家乡
袁凯不知道朱元璋那个”杀”字什么时候出口,时间一长,这种精神折磨简直无法忍受。后来,他听说了郭德成装疯的故事。郭德成是宁妃的哥哥,也就是朱元璋的大舅哥。有一天,朱元璋陪大舅子喝酒,醉眼朦胧之时,发现郭德成头上没几根头发了,就取笑他头发稀疏。郭德成道:”可不是,就这样我还嫌多呢,真想拔光了才痛快。”酒醒之后,郭德成方知闯了大祸,因
为朱元璋剃过光头,当过和尚,忌讳僧、光等字眼,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剩下的几根头发拔了个精光,并穿上僧衣,整日在家念佛。朱元璋知道后,对宁妃说:”原以为你哥哥是戏言,没想到真是个疯汉子。”郭德成终以”疯”得免。
富丽堂皇的意思影视剧中的郭德成形象
袁凯由此受到启发,就在上朝时装疯,趴在金水桥上不起来。朱元璋一声冷笑:”昨天还好好的,怎么过一个晚上就疯了?即便疯了也给我押上殿来!”袁凯被架上殿来,却不参不拜,不禀不报,呆呆直立,两眼上翻。朱元璋说:”疯子应该不知道疼。”让人用木钻扎他身子,袁凯强忍疼痛,不动声,朱
元璋才半信半疑,准予袁凯”还乡”。
戏曲《袁凯装疯》剧照
袁凯知道朱元璋不会完全相信他,一回到华亭家里,就用铁链拴住脖子,疯话连篇。果然,朱元璋派人来暗中监视袁凯。袁凯在探子面前瞪着眼唱《月儿高》,让探子以为他真疯了,但朱元璋仍然没有完全打消怀疑,继续派探子跟踪。袁凯就让家人用炒面搅砂糖,从竹筒倒出来,形状跟狗的粪便似的,放在墙边。见到探子来探,袁凯捡了就吃。探子回去秉奏,说袁凯真的疯了,连狗屎都吃。朱元璋这才相信,终于放过了袁凯。
吐槽遭遇,反赢得”袁白燕”美称
作为”疯子”,袁凯的行踪就自由了。有一次,他到会稽(今浙江省诸暨市)枫桥全堂村拜会著名诗人杨维桢,席间一位客人展示了一首《白燕》诗,博得大家赞赏,袁凯却说:”诗虽佳,未尽体物之妙”,然后自己亦作《白燕》诗一首:”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
归。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此时江山一统,人心思定,可袁凯却在诗中说”故国飘零事已非”,说明他还是忘不了大元朝,内心里认定自己是元朝的子民。看来,朱元璋的怀疑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袁凯说自己曾被朱元璋打动过,入
其麾下效力,可是”香梦”不长,就遭朱元璋猜忌,不得不假装疯癫,免职回家,侥幸躲过杀戮之劫。当此暮春时节,他站在梨花庭院内,心中除了孤芳自赏,更有一种被迫远离尘寰的凄楚。这是一个惊魂未定的没籍官员,面对血淋淋的现实发出的哀叹,刚好道出了那个时代被蹂躏的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所以这首诗被传诵一时,袁凯从此有了”袁白燕”的美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