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济南战区是我国东部一个重要的濒海战区。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该区在整个国防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该区不仅对确保首都南侧安全、稳定黄、渤海及其以西广大地区的形势至关重要,而且对于保障我国东部地区南北联系以至稳定全国战局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战区自然地理条件对我防御作战有重要的影响。整个东部地区低山丘陵绵亘,山丘逼临海岸,岛屿、港湾较多,便于我依托有利地形,布署兵力,组织防御。山东半岛伸入黄海约 300公里,形成一巨大突出部,利于我正面抗击由黄海北犯之敌。但山东半岛地幅狭窄,回旋余地较小,半岛与大陆的联系受“瓶颈”地形限制。渤海海峡位居战区翼侧,不便我发挥战区地理条件的优势。中部地区地势平坦、战役容量大,利于机械化大部队行动,但缺乏自然防御条件。西部地区山地丘陵广布、盆地谷地相间,利于我布署后方,但战区纵深大,后方与前方协同有一定困难。本区河流较多湖泊稀少,汛期军事行动影响较大,其中黄河为战区南北机动之最大江河障碍。本区全年多温和天气,一般利于军事行动。但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沿海夏秋多雾对军事行动均有影响。
该区人文地理条件较好,战争潜力比较雄厚。区内矿产资源储量比较丰富,煤炭、石油、电力、冶金工业均较发达,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机械、化工、建材、电子等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军工生产潜力较大,国防工业也有相当的规模。农副产品自给有余,战时能较好地保障本区需要。军事交通条
件较好,运输方式齐全,线路密度较大,通行系数较高,战略战役机动比较便利。该区人口多、密度大、兵员充足,战时能支援其他战区。战区医疗卫生力量较强,能为战场提供良好的保障。但另一方面,该区工农业生产水平还不够稳定,交通运输还有一些薄弱环节,重要城市、交通枢纽,大型油田、煤矿等重要目标多,战时容易遭到破坏,以致影响作战部署和军事行动。
本区历来是敌人从海上入侵我国的重要方向。历史上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和日军曾先后五次通过渤海海峡攻陷塘沽、侵占天津、北京及华北其他地区,迫使清政府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 “辛丑条约”。1895 年、1914年、1940年日军曾三次侵略山东半岛,先后在威海、荣城湾、龙口、青岛和石岛等地登陆。其中1914年日军2.9万人由龙口、青岛登陆后, 又沿胶济线西进攻占济南,从此霸占了山东,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鉴于历史上敌人入侵的方向路线和本区地理条件,未来外
敌仍可能对本区实施以京津为主要目标的入侵行动和破坏我经济、交通为目的的突袭行动。
敌人以京津为目标入侵本区可能有两个方向:第一是渤海海峡方向,第二是青岛方向。渤海海峡位于战区防御正面右翼,属于两大战区接合部,是海上进入京津地区的捷径。海峡内自然防御条件较差,而整个山东半岛地幅较窄,不便集中兵力,我较难于发挥本区地理优势。海峡连接渤海、黄海,水道多,舰船通行条件好,突破海峡可直逼京津,威胁我首都安全。敌为突破海峡、可能要首先夺占半岛,
以便控制海峡及北部黄海,因此攻占烟台、威海控制胶东半岛,是敌为突破渤海海峡而可能采取的重要步骤。青岛是敌人可能入侵的又一个重要方向。青岛位于山东半岛与大陆的接合部,两侧山地起伏,纵深地形开阔。山东半岛和胶南、鲁中南山地均不便机械化大兵团登陆作战和向纵深发展,而青岛纵深胶潍走廊地势平坦,利于机械化大部队行动,北连华北大平原,发展余地大。敌登陆后即可直逼胜利油田能源基地和胶济沿线经济区,迂回京津,对我威胁很大。
本区是全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和交通枢纽地带,根据现代战争的特点,敌以破坏我经济和交通为目的的突袭目标,很可能是青岛、济南、淄博、郑州等大的工业中心和胜利油田、中原油田、平顶山、兖州等能源基地及郑州、济南、洛阳等铁路枢纽。这些目标对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和交通关系重大,战时应是我对空防御的重点。
军事地理形势
济南战区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中间位置,其范围包括山东、河南两省,面积32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3%。该区北邻北京、沈阳战区, 与河北、山西接壤;南邻南京、广州战区,与江苏、安徽、湖北相连;西邻兰州、成都战区,与陕西省毗壤;东部濒临黄海、渤海,同辽东半岛一水之隔,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海岸线总长3000多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小,所含省份最少,而邻近战区最多的一个濒海战区。
该区横长纵短, 呈东北——西南走向横亘于我国北部沿海地区,正面直线长470多公里,最大纵深1000多么里。整个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平原居中所占比重较大,低山丘陵东西分布,散布范围较广,对我防御作战比较有利。区内河流多湖泊少,黄河下游河段横贯战区北部,为南北机动之最大江河障碍。该区人口稠密,兵员充足,大中城市较多,陆海交通便利,战场保障条件较好;矿产资源丰富,生产水平较高,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农产品基地,有较强的支持战争的能力。
战区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本区在整个国防中的
重要地位。该区地处华北南部,面对黄海,背靠首都,侧后为渤海及渤海海峡,是京津地区的南部门户,也是历史上敌人从海上入侵我国的重要方向(图9-2)。战区东部山地丘陵绵亘,半岛伸入黄海,与辽东半岛隔海相对,呈犄角之势拱卫首都北京,成为华北地区南侧的天然屏障。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该区作为我北部海上作战的主要依托,抗敌入侵的正面战场,不仅担负着屏护首都安全的重要使命,而且也是辽东半岛和徐海地区十分重要的侧翼,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战区西部素称中原,是我国东部地区的战略腹地,古有“当取天下之日,河南在所必争”之说。它地处纵深,维系八方,是我东部地区南北机动、东西联系的必经之地,属全国战略枢纽地带,也是我长期支持战争的重要基地。济南战区地位重要,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该区不仅对于稳定黄、渤海及其以西广大地区的形势、确保首都的南侧安全至关重大,而且对支援全国其它地区,保障相邻各战区之间的联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地形及对军事的影响
1、基本特征
低山丘陵东西分布 本区绝大部分位于我国地形的第三级阶梯,整个地势大多低平。山地海拔多数在1000米以下,比高多在500米以下,属低山范畴,200米以下的低缓丘陵占相当一大部分。这种低山丘陵对攻防作战均较有利,解放战争时期,较大规模的鲁南、莱芜、孟良崮、洛阳战役就是在这些地区进行的。全区山地丘陵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明显地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部俗称山东丘陵,面积近 6万平方公里,东西绵延抵临海滨,是我对海防御的有力依托和华北地区南侧的天然屏障。西部为太行山南麓和秦岭山脉的东延部分,地处纵深,山地丘陵散布范围较大,间有盆地谷地,对我布设战略后方十分有利。
平原面积较大分布广 全区平原面积19.4 万平方公里,大于山地丘陵面积的总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 60%。这些平原主要分布在战区中部,系华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在鲁北和豫西南地区,东部沿海以及许多河谷地区也有大小不等的平原。战区平原面积广阔,旱田为主,道路稠密,地面机动条件较好,战役容量大,比较利于机械化重兵团机动作战。但平原上河流较多,特别是北部有黄河横贯,南部有部分水网稻田地,所以对大部队地面行动也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海岸曲折港湾岛屿较多 该区海岸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北至冀鲁交界的老黄河口,全长3000多公
里。整个海岸除北部大陆海岸外,大多为岩石质海岸。沿岸丘陵起伏,岬角港湾相间,岸线十分曲折,海岸地形比较复杂,对防御作战比较有
利。但沿海便敌登陆地段也较多,主要登陆滩头在岗嵛、金山港、浪暖口、凤城、崂山湾、石臼所等地。较大的港湾有30多处,其中青岛、烟台、威海、石臼所等港军事价值较大。岛屿 269个,面积普遍较小,其中庙岛岛为本区最大的岛,地当渤海海峡之中,历为海防要塞。
2、区域地形
东部地区,半岛突入黄海,山地丘陵东西绵亘, 是华北地区南侧的战略要地东部地区系指本战区京杭大运河以东部分,面积11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1/3。整个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且集中分布在黄河以南、大运河以东地区,石山较多,植被稀少;平原面积仅占一小部分,且主要分布在北部该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使其成为华北地区南侧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
该区东部的山东半岛,大多海拔200米以下,多呈广谷低丘形态。主要山脉为崂山、昆嵛山、艾山、大泽山等,主峰海拔均在700米以上,交错分布, 对半岛起支撑作用。整个半岛地形有利坚守防御,是本区沿海作战的主要依托。但其地幅较小,纵深较浅,与大陆联系受到限制,对我防御作战有一定影响。南部沿海地区俗称胶南山地,该山地为一濒海长形地带,主要山峰海拔500米左右,南半部沿海地形平缓,北半部山势较陡,整个山区通往纵深向道路较多,是本区抗登陆作战的右翼依托,鲁中南山
区的东部屏障,并对保障青岛、连云港侧翼安全有重要作用。西部鲁中南山区面积大,地势高,山地错落,谷地相间,整个山区东西通道较多。主要山脉有泰山、鲁山、沂山、蒙山,主峰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一般海拔 500米左右。其南部是一片比高不大,顶部平坦,四周陡峭的方山,当地称之为“七十二崮”。 该山区与胶南山地之间是一条联系南北的重要通道,军事上有重要价值。鲁中南山地地处纵深,谷深坡陡,地形复杂,利于屯集兵力、部署后方。它是胶东半岛与胶南山地的重要依托,是整个战区东部地形的支柱。
北部平原地表高洼交错,东西走向的河流将地表割裂;沿海地区多淤积荒滩,沟壑较多;内陆地形开阔,交通条件好,利于空降。山东半岛与大陆的接合部是一平原地带,军事上称“胶潍走廊”,宽40-80公里,长约 l10公里,东西边缘波状起伏,北部沿海有盐沼地,是从青岛向京津地区迂回的必经之路。半岛北侧的渤海海峡,宽57海里,庙岛岛偏南分布,横列其间,锁钥海峡,18个岛屿将海峡自然分割成14条水道,最大的老铁山水道最大水深80米,可通行任何吨级船只或潜艇潜航。渤海海峡,连接渤、黄二海,素称“京津门户”和“海上咽喉”。沿海多岛屿和突出部,
主要岛屿除庙岛岛外,还有崆峒岛、养马岛、刘公岛、苏山岛、灵山岛等;主要突出部有琅琊台、薛家岛、崂山头、王半岛、海阳所、成山头、芝罘岛等10多个。它们是抗登陆作战的前沿要点和重要依托。
整个东部地区地形对我防御作战比较有利,是我封锁渤海海峡、抗登陆作战的重要依托,是华北地区南侧的天然屏障,对首都安全关系重大,同时,该区可西与太行、南与江准遥相呼应,控制黄海以西广大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中部地区,地势平坦,是联系南北沟通东西的宽阔地面走廊 中部地区系指京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之间的广大地区,面积 10方多平方公里, 约占全区面积的1\3,该区为华北平原的中间部分,整个地形以平坦开阔为基本特征。 西高东低,大部海拔50米左右。中部微凸,且以黄河为脊,分向东北、东南和缓倾斜。平原上缓岗与洼地相间分布,村镇稠密,道路纵横,旱田为主,便于机械化大部队机动。除黄河外,区内基本无险可守,自然防御条件较差。
该区东北与鲁中南山区为邻,在临近鲁中南山区地带,散布着少数孤立低丘,比高不大,展望开阔,利于控制交通。济宁至徐州之间,是纵长140 多么里的带状湖,为鲁西南地区部队东西机动的重大障碍。北部长垣、濮阳、范县、东平湖一带,地形低洼,雨季常遍地积水。新乡以东延津至内黄、郑州以东中牟至民权一带为黄河故道,分布有大片沙地沙丘,对部队地面机动有一定影响;同时这些地区植有大片防风固,对部队取材、隐蔽有一定价值。南部淮河流域,淮河干流以南河塘水田较多,地形多有起伏;淮河干流以北,河流多而密,雨后对部队机动有影响。最南部豫鄂交界地区是东西绵延的大别山西段,海拔多为500米左右, 主要山峰在1000米上下,东高西低,起伏显著,谷深林密,山岭连绵,多险关要隘,为豫鄂南北交通的天然障碍。
中部地区地处山东丘陵与我国地形第二级阶梯之间的低平地带,在军事上是一个宽阔的地面走廊。它是我东部地区四方联系的重要通道,属战略枢纽地带,战时对确保邻近各战区之间的联系作用重大。同时该区地处山东和苏北沿海纵深,战时对于支援沿海地区作战,屏护豫西、关中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西部地区,背依秦岭太行,山地丘陵广布,盆地谷地相间, 是良好的战略后方西部地区系指本区京广线以西广大地区,面积近8万多平方公里, 不足全区总面积的1\3。该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西高东低,中西部山地丛集, 并呈折扇形向东展开,多数地区植被稀少,黄土复盖层厚。盆地谷地较多,主要分布在南部、北部和
东部。地形条件良好,利于建设战略后方。 东部战区在哪
黄河以北豫晋边界地区,为一狭长弧带状山地环围山西高原,海拔1000-l500米,山峰矗立,谷深坡陡,地势险峻。其东部为一低山丘陵区,海拔多在500-800米。山区前面是一片较大的平原。豫北山地背依太行,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对于防止敌人向晋、陕深入,掩护大部队向北机动有重要价值。黄河以南、京广线以西,俗称豫西山地。该山地为秦岭东延部分,是西部地区的主体,主要山脉有伏牛山、外方山、熊耳山、崤山等,主峰海拔2000米以上,一般海拔500-1500米,比高300-800米。伏牛山是豫西山地的主干,西与熊耳山、崤山等山脉连成一体, 地势高亢,山势陡峻,林木茂密,地
形复杂,是西部地区的主要依托。嵩山为豫西山地东突部分,主峰海拔1440多米,四周为低矮山丘,是郑州地区的重要依托。嵩山与伏牛山之间有登封、临汝等较大的谷地。郑州以西谷道军事上称“豫陕走廊”,是中原进入关中地区的重要通道,沿途黄土地貌特征明显,沟壑深宽,窑洞较多。南部京广线以西,为桐柏山地,海拔多在500 以下,各山之间地形开阔。桐柏山地西与伏牛山之间为著名的南阳隘道,东与大别山之间为著名的“九大雄关 (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九大雄关”为山海关、娘子关、平型关、居庸关、武胜关、雁门关、紫荆关、镇南关(友谊关)、嘉峪关。一编者)之一武胜关,自古为南北交通要冲。南阳盆地,地势北高南低,多条形岗地和缓丘,三面环山,物产丰富,进可攻,退可守,是建设后方的良好地域。
该区位于战区纵深,地处我国东部腹地,依托太行、秦岭山脉,山地、丘陵、谷地、盆地兼备,地形条件良好,是理想的战略后方;东邻豫东平原,为中原地区的主要依托,关中地区的门户和屏障,地处全国交通枢纽地区翼侧,便于加强对内对外联系,对支援全国其他战区也具有重要意义。
水系及对军事的影响
1、基本特征
河流水库较多,湖泊稀少 本区绝大部分属于湿润地区,水系比华北、西北地区发达。全区大小河流近2000条,属全国河流较多的地区之一。河流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较广,故河流便成为本区对军事影
响较大的地理要素。全区水库数量很多,现有大小水库7900多座。这些水库在旱季缺水期,可为部队用水提供很大的方便,但战时对下游威胁较大。湖泊在各大区中数量最少,除鲁西的南四湖和东平湖,其他几乎再没有较大的湖泊。
季节性变化明显,汛期对军事影响较大 降水是本区水系的主要水源,由于全区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故水系季节性变化较大。夏季降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