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二首》教师备课资料
1.易错字
匿.笑(nì)祷.告(dǎo)徘徊
..(pái huái)攲.斜(qī)荫蔽.(bì)菡萏
..(hàn dàn)
2.多音字
荫
应
荷
3.形近字
4.近义词辨析
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侧重表示在一个地方往复不停地
走,多用于心绪不佳引起的一类情
况。
心绪不佳引起的来回走叫
“徘徊”;
由心不安引起的来回走叫
“彷徨”。
彷徨走来走去,不知道往哪里走好。侧重表示犹豫不决地来回走,定不下朝哪里去,多用于由心不安引起的一类情况。
5.词语释义
匿笑:偷偷地笑。
菡萏:荷花。
攲斜:倾斜,歪斜。
适意:舒适。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慈怜:慈爱怜惜。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并蒂: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荫蔽:遮蔽;隐蔽。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 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创作了1500多幅画,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等。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著名的诗人、作家、小说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冰心一生很勤奋。她有句座右铭: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她的《繁星》《春水》是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诗集,她的《寄小读者》深受少年读者的喜爱。
【文题解说】
《金花》
题目中的“金花”是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碎花。诗中的“金花”喻儿童,以此为题,点明写作意象和内容,借以赞美母子之爱。
《荷叶·母亲》
“荷叶”,莲的叶子。文题之所以用“荷叶·母亲”,是因为作者于诗中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境抒写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金花》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这里的早期创作主要是指他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创作,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荷叶·母亲》,冰心的作品被称为“爱的哲学”,其中很大一部分为歌颂圣洁的母爱的佳作。冰心在法国的三年中,由于远离母亲,常常沉浸在对母亲的怀念中。所以,为母爱放歌,占了她这一时期作品的很大篇幅,使冰心成为世界文学中抒写母爱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一。
《金花》一诗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花”生发想象,描绘了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天伦之爱,表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圣洁。
《荷叶·母亲》这首散文诗借助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荫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金花》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花”入文,由此生发想想——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荷叶·母亲》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心中的雨来了,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篇课文,可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
、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抒写亲情的文字往往也最能动人心弦,容易引起共鸣,它不仅能唤醒学生的切身体验,还能以情感为依托,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心境,从而促进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本课为1课时。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3.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1.通过各种朗读方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1.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
导入⇒研读《金花》⇒研读《荷叶·母亲》⇒拓展延伸
导入一:情境型
[设计意图]由耳熟能详的歌曲带学生进入一个爱母、念母的情境,再直接引出课题,有利于学生学习情绪的调动。
【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我们刚才听的这首歌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在今天听起来依然很动人,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两篇以母爱为主题的作品。
导入二:激趣型
[设计意图]交流关于母爱的诗句、名言,以利于学生情感的调动,能够激发学生尽快进入课堂。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母爱,我们的脑海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于它的名言名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有关母爱的名言名句。
生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生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生3:世界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
是的,一次回眸,一个微笑,母亲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我们来学习表现母爱的《散文诗二首》。
一、研读《金花》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这一手段,层层深入地引领学生赏析诗歌语句的优美,体会其深刻的内涵,进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教育。
(一)整体感知。
1.介绍金花和泰戈尔。
【课件出示】
金花:印度圣树,开金黄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诗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等,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教师的配乐朗读一定要有感染力,把学生带入一个孩子与母亲嬉戏的世界中。】
要求学生想象老师朗读的画面,感受其中的情景。
3.讨论归纳。
《金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明确〕当妈妈做祷告时“我”散发香气。
当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到书页上。
当妈妈拿灯去车棚,“我”变回孩子还求妈妈讲故事。
(二)倾情诵读。
1.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学生谈感受,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母亲的慈爱、善良。】
小结:我看到了一个的孩子。(可爱善良、孝顺父母)
我们看到了一个的妈妈。(宽容慈祥、疼爱孩子)
2.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现在让我们聆听一遍诗歌朗读,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明确〕舒缓、温馨、深情的。
3.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我们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
【学生朗读。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轻重快慢、抑扬顿挫、感情处理、体态语言等。】(三)深入探究。
我们已经感受了诗歌的画面美,品味了诗歌的情感美。这些美都源自诗人的神奇表达。泰戈尔的表达到底有什么特别的魅力?
〔明确〕新奇的想象,美妙的表达。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表达实在美妙!
(四)创意表达。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请用“我要变作……”说话。
【生独立想象,组内交流,教师点评。】
示例:(1)我要变作一条清清的溪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容光焕发!
(2)我要变作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的炙烤。
(3)我要变作一股清风抚摸着妈妈;我要变作水中的涟漪,当妈妈沐浴时,把妈妈吻了又吻。
二、研读《荷叶·母亲》
[设计意图]通过研读诗歌内容,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进而理解诗歌主旨和意境。
(一)反复诵读,熟悉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①标出生字、生词,查阅工具书。②抓住要点概括作者对莲的情感态度。③引导学生评价。
】
2.再读课文。
【男女生交叉朗读、个人自由朗读等各种方式结合。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二)感知课文,初读印象。
1.文中都写了哪些时候的红莲?
〔明确〕①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②雷雨越下越大时的红莲;③被荷叶覆盖时的红莲。
2.文中写了莲花、荷叶、母亲,文章主要赞美的是哪一个呢?
〔明确〕母亲。
3.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对赞美母亲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为抒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设置生动的情景。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写母亲是抒情,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三)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生根据问题提示,展开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提示。】
1.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明确〕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
2.为什么4~6自然段中作者情绪的变化总是和花的处境的变化呼应着?
歌颂妈妈的歌曲〔明确〕作者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飘散在水面上,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倾斜。“我”无法可想。
“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大荷叶正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
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花本无情人有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那么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3.文章结尾段运用了什么修辞?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点明主旨,深化情感。
三、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两首诗歌都是赞美母亲的,在学完两首诗歌后,学生会受到很大的启迪,借此机会,让学生组织语言对母亲表露心声,既是对其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也是对其情感的熏陶。
《荷叶·母亲》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母亲的爱。
【学生试写,老师指导。】
示例1:母亲是伞,我是伞下的孩子。
示例2: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示例3: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