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秦淮学堂乐歌
作者:***
来源:《教育界·C》2020年第09期
        【摘要】南京是近代中國的首都,处于近代中国教育的核心。近代秦淮,对教育十分重视,走在全市最前列。了解近代秦淮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立足音乐课堂,利用学堂乐歌作为音乐载体,探究近代音乐教学,梳理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发展脉络,结合当今国本教材,深入探究音乐教材内容,丰富秦淮音乐教育文化。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堂乐歌;秦淮;传统文化
        学堂乐歌,是指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新式学校音乐课程中大量传唱的原创歌曲。歌曲内容涉及很广,有鼓励民主解放、振兴中华;有敦促学习、崇尚科学;有培养情操、提升德行……它是举足轻重的文化遗产。部分学堂乐歌传唱秦淮地名,歌颂秦淮名人,讲述秦淮历史,记录秦淮诗词,具有典型的秦淮地域特,甚至编写在近代中小学音乐教材之中,收入《重编学校唱歌集》,在全国广为流传。收集和整理秦淮学堂乐歌,有助于教师深入消化音乐教材,扩充音乐知识,提升音乐教学素养。
        一、新旧教材,类比研发
        对比近代音乐教材,有些学堂乐歌,今天依旧沿用。近代音乐课程单一,主要体现为唱歌课,以歌唱学堂乐歌为主。而当代的教学设置丰富、细致,从不同层面上展现学堂乐歌的魅力。例如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中,歌唱类有一年级《闪烁的小星》,二年级《报春》,三年级《春天来了》,四年级《飞吧、飞吧》《小事情》《送别》《春游》,五年级《凤阳花鼓》,六年级《苏格兰的蓝铃花》《土拨鼠》等;欣赏类有《茉莉花》《在闹钟店里》等;竖笛吹奏类有《土拨鼠》《平安夜》等。
        1.文言、白话的融合创作
        新旧时代交替,文言文仍是学堂乐歌歌词创作的主要方式之一。近代文人喜爱文言,凸显了中国汉语言文字独特的格律和韵脚,令歌唱者爱不释手,不断反复咏唱,成为学堂乐歌的一大特。
        例如李叔同创作的歌曲的《春游》,歌词采用了中国古代民间诗歌典型的基本句式,因中国古诗词的墨香而更显优美:“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装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 ……”歌曲中又暗含新诗创作的萌芽,力图开创诗歌语言和形式。李叔同先生运用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将文言和白话有机融合,展现了如诗如画的春景,让学生一听就懂,一读就会,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十分适合儿童朗读和演唱,是学堂乐歌的上乘之作。
        教师可以引用当代教材做对比,引导学生分析、领悟不同时代儿童歌曲的音乐性。例如《春天在哪里》和《春游》做歌词对比,说说两首歌曲不同的语言表达,在演唱中进一步感悟文言、白话的语言风格。又如谷建芬的《春晓》,在歌词上,与《春游》均有文言特,但旋律上,《春晓》显得活泼、动感,具有当代音乐韵律特点,而《春游》显现出古典、优雅的音乐美感。让学生在歌唱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从学堂乐歌走向校园歌曲的发展历程。
        2.近代教材的填词新唱
        苏少版—年级教材《闪烁的小星》,是一首英美儿童歌曲。传入中国后,以学堂乐歌的形式传唱。苏少版教材采用原版译歌做教学。而民国时期,根据《闪烁的小星》歌曲旋律填词改编的学堂乐歌至少有十首,同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品德教育等多门学科相互渗透,呈现多元化教学特。例如:
        《运动歌》改编歌词:“晚风起兮夕影照,大家拍手霓相照。夺旗赛步替换跑,踢球跳远且跳高。拉绳角力兴致豪,此境此乐让吾曹。”
        《草屋一间》改编歌词:“草屋一间树几棵,前有青山后有河。山上草多好放羊,河里水清好养鹅。放羊要看羊游戏,养鹅要听鹅唱歌。”
        《算术游戏》改编歌词:“我有一篮嫩雪梨,数数共有二十七,阿娘与我分九堆,得数均匀无差异。每堆几枚请君猜,每堆几枚请君猜。”
        让学生利用一首歌的旋律,感知音乐学科以外更多的知识,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如今,教师可以利用近代教材,开展拓展和延伸教学:学会《闪烁的小星》之后,回顾历史,
欣赏和模唱近代歌曲。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传承传统教学技艺,对教师的教学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3.地域音乐的溯流探源
        六朝金粉,金陵故地,流传无数诗词佳句。追溯创作源头,许多作品和秦淮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歌曲《满江红》,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只是填词新唱,而原版歌词是元朝诗人萨都剌的《金陵怀古》: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教师在制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时,可以“热爱祖国”为题,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情绪,树立爱国信念。也可做拓展欣赏,尝试演唱《金陵怀古》,延伸秦淮历史:歌词中,山河依旧,繁华不在,与诗人荣辱兴衰情感产生共鸣,明白不进则退的道理,更应理
解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为祖国的将来贡献力量。
歌颂妈妈的歌曲        二、百年校歌,刨承秦淮
        秦淮有许多百年老校。近代时期,流行起谱写校歌的时尚,秦淮校歌便成为近代中国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品。
        明朝著名剧作家徐霖的快园坐落在秦淮门东,明武宗两次下江南,都在此居住,快园也就有了“小西湖”的美誉。清朝雍正初年,在小西湖创办了慈善机构“普育堂”,这就是小西湖小学的前身。1936年,张家衡校长承袭了美国儿歌《天上许多小星星》的旋律,亲自填词,创作了富有学堂乐歌风的校歌。可借,校歌创作不到一年,侵华战争爆发,日军攻陷雨花台,包括快园在内的许多门东建筑毁于战火,城南百姓饱受摧残。自此,《小西湖小学校歌》便带有了浓浓的家国情怀。
        “小西湖,城之东,校舍宽宏气象新。你游戏,我做工,努力读书乐无穷。现在做个好学生,将来为过争光荣!”
        校歌歌词简洁、亲切,节奏规整,旋律悠扬,适合儿童演唱。小西湖小学沿袭近百年
的传统,每周一晨会,全校集体演唱校歌。唱校歌成为小西湖莘莘学子传承秦淮音乐不变的情怀。
        中华中学曾名一女中,是一所女子学校。校歌中多体现树立高洁品格和优良操行:“女中黉舍巍峨峙,乐终朝,絃诵绎。校训诚朴须永记,进德修业方自励。幽闲镇静,勤俭温慧,坤德当尊贵。时过后学空懊晦,如行船进勿退。博物明理能用世,景仰前贤其比美。木兰从军班昭修史,吾侪休自弃。”
        南京市第一中学校歌,由时任一中校长、中央大学教授、教科书编辑委员会副主任的李清悚先生创作:“大哉古都秀毓淮钟,巍巍我校石城之中。乐敬业,朝气葱茏,含三德兮智仁与勇。做生活兮混曵曵融融。愿春风广被兮天下为公。”歌词主题宏大,古风韵雅,歌曲旋律气势磅礴,体现出百年秦淮的文化内涵,动人心魄。
        早在1935年,夫子庙小学的音乐课是在大成殿里上的。上课的时候,每个人站一块方砖,前、后、左、右各隔开一块,彼此之间就显得非常整齐、开阔。国学氛围之下,夫子庙小学校歌带有孔儒之风:“巍巍学宫气象雄,我校宅其中。兄弟妹乐融融,切磋朝夕共。矢勤矢愤贯始终,勿负好陶融。茹苦含辛多努力,有志竟成功。”
        三、名人佳作,推波助澜
        1933年,钟英中学被南京市当局列为一类中学,成为名校之一。民国学者名流如卢前、唐圭璋、赵元任等人都曾经在“钟英”任教。这一时期,赵元任先生和陶行知先生创编了许多学堂乐歌,教导学生认真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品德的发展,热爱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明天。整理二人合作创编歌曲有《春天不是读书日》《儿童节歌》《手脑相长歌》《小先生歌》《儿童工歌》《黄花歌》《老天爷》《妈妈的婆婆之悲歌》《自动学校小影》《自立立人歌》。
        秦淮流传着许多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民间故事,秦淮百姓喜爱歌唱有历史渊源的《凤阳花鼓》。著名音乐教育家沈心工先生利用《凤阳花鼓》的音乐旋律,改编出极具秦淮特的歌曲《金陵怀古》。
        歌曲共有12段。其中,作者花大量篇幅抒写了朝天宫冶城、乌衣巷、雨花台、凤凰台等古迹,歌唱秦淮。
        四、新的篇章,继往开来
        通过对秦淮学堂乐歌的学习,让学生认知家乡音乐,丰富情感体验,建立对亲人的挚爱之情。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激励学生参与学堂乐歌的创作实践,成为新学堂乐歌,表现对家乡山水、人民、历史、文化等赞美和歌颂,理解民间艺术,尊重民族音乐传统,热爱家乡音乐,培养爱国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