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如何⾃⼰制作艾绒、艾条?
艾灸疗法的主要材料为艾绒,艾绒是由艾叶加⼯⽽成。选⽤野⽣向阳处5⽉份长成的艾叶,风⼲后在室内放置1年后使⽤,此称为陈年熟艾。陈艾经捣碎捡出杂物为艾绒。⽬前市⾯艾条质量参差不齐,如有时间,不妨⾃⼰⼿⼯制作,⽅便⼜放⼼!
将艾叶晒⼲捣碎如绒,称“艾绒”,制成艾柱燃炙经⽳,或染⿇油引⽕点炙柱,滋润炙疮,⾄愈不痛。炙疾有奇效,能散寒除湿,温通⽓⾎,通经活络,故医家谓艾可炙百病(《名医别录》),称之为炙草。
⽤艾灼⼀次,为之 “⼀壮”。
蕲艾⾹味特别,不仅可以⽤来治病,还可以作调⾹原料。艾叶点烟能驱蚊蝇,具驱毒抑菌的功效。蕲春当地⼈则把蕲艾作为祥瑞之物。
蕲艾较其他艾更⾹,⼊药良,疗效佳。
李时珍《本草纲⽬》记载:“艾叶本草不著⼟产,但云⽣⽥野。⾃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充⽅物,天下重之,渭之蕲艾。相传他处艾炙酒坛不能透,蕲艾⼀炙则直透彻,为异也。”
据《蕲州志》载,“⽩艾蕲州出”。蕲艾因产地⽽得名。李时珍之⽗谓蕲艾“产于⼭阳,采以端午,治病炙疾,功⾮⼩补。”
艾绒的制作和选择
将当年端阳前后采摘艾叶晒⼲后,置于⽯⾅或其他器械中,充分捣杵,令细软如棉,筛去灰尘及杂质梗,即成艾绒。⼀般说艾绒有两种:粗艾绒,每 500克艾叶可得350克艾绒,宜于⼀般灸;再经精加⼯,500克艾叶得艾绒150克艾绒,呈⼟黄⾊,谓之细艾绒,宜于直接灸法。
艾绒的特点:
艾绒点燃时⽕⼒温和,其温热能透达⽪肤、肌⾁深处,灸之⼈体愉悦温暖。
质优、少杂质且存放⽇久的艾绒,施灸的效⼒疗效愈佳,反之则差。
艾绒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施灸的疗效。
不仅如此,劣质艾绒,燃烧时候⽕⼒暴躁,易使病⼈有灼痛感,难以忍受。含有杂质较多的杂质艾绒,燃烧时艾炷常有爆裂的流弊。新制的艾绒,含挥发油较多,施灸时⽕⼒过强,故应选择陈久的艾绒为佳,正如《本草纲⽬》所说:“凡⽤艾叶,须⽤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艾,灸⽕则易伤⼈肌脉。”
故《孟⼦·离娄》早有“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之说。
艾绒⼿⼯制作过程
1
于每年五⽉端阳节
采新鲜叶宽肥厚的蕲艾
将采集的艾草去枝⼲只留艾叶,并将艾叶置于阳光下晾晒⾄⼲,
⾃然晾晒绝⾮烘⼲机可⽐。
2
晒⼲后的艾草长期储存,
使⽤时经过第⼀次分拣,拣出杂质枝⼲等。
拣出的杂质,粗艾草梗、杆、⼩砂⼦、碎⽯⼦。⼿⼯精捡,滤除杂质。
机器制艾绒,沙⽯泥⼟俱⼊,
不可与⼈⼯同⽇⽽语。
3
将第⼀次分拣后的艾叶放到⽯⾅中,
捣1000余下。
⽯⾅难求,
家中的捣蒜之器可代之。
4
千锤百炼后的艾叶,
再经第⼆次分拣。
⼆次分拣后的艾叶再⼊⽯⾅中,
⼜千锤百炼,捣2000余下,
⽅成细绒。
捣出的艾绒,
精挑细选的第三次分拣。
再细⼩的杂质,
也逃不过劳动者的双眼。
5
三次分拣的艾绒,筛除细末,
筛后的艾绒经过第四次分拣。
出成品艾绒。
⼈⼯虽繁,
亦有捣之不尽杂质残余。
不完美之处恰恰恰恰证明了其完美。
机器制艾绒,钢铁搅拌之下,
砂⽯俱灰飞烟灭,⾮好艾绒也。
所谓物极必反。
6
艾绒集⽽艾柱(条)成
适量艾绒置于平底磁盘内,
以⾷、中、拇指捏成圆柱状即为艾炷。
艾绒捏压越实越好,
根据需要,
艾炷可制成拇指⼤、蚕⾖⼤、麦粒⼤三种,
称为⼤、中、⼩艾炷。
捣碎⼲燥的艾叶,
将艾绒摊平在纸上,
卷紧即可成为艾条。
艾绒卷以桑⽪纸为佳。
7功成!
附录:
灸
常见病的三伏灸法
1、慢性⽀⽓管炎:
症状:咳嗽、咳痰或⽓喘的症状出现在两年以上,每次发作持续三个⽉以上的。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发作,春夏缓解。
⽳位:初伏取天突⽳、⼤椎⽳、双侧肺俞⽳、双侧膏育俞⽳;
中伏取双侧定喘⽳、双侧风门⽳、双侧脾俞⽳;
末伏取膻中⽳、双侧百劳⽳、命门⽳、双侧肾俞⽳。
药物:⽩芥⼦、⽣⽢遂、延胡各⼀份,细⾟半份,烘⼲磨粉,⽤⽣姜汁调成稠糊状,做成直径约为10mm,厚约为3mm ⼤⼩的饼状,备⽤。
具体操作:把做好的药饼放在上述⽳位上,⽤30×30mm橡⽪膏固定。每次贴药时间视年龄、病情轻重⽽定,15周岁以下和病情较轻的贴4~6⼩时,其他的贴6~8⼩时。从初伏的第1天开始贴,然后中伏、末伏的第⼀天各贴药1次。
2、哮喘:
症状: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表现。最典型的症状是呼⽓的时候很难受,发作性的时候有哮鸣⾳出现。严重的需要坐起来才能正常呼吸,经常⼲咳或咯⼤量⽩⾊泡沫痰。哮喘容易在夜间及凌晨发作,秋冬寒冷的季节常常会病情加重。
⽳位:取⼤椎⽳、双侧肺俞⽳。
药物:⽩芥⼦、⽢遂、细⾟、延胡索等研末,前1天⽤姜汁及凡⼠林调成膏状备⽤。
具体操作:分别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天施灸。在⽳位上放约2.5×3cm、厚约0.3cm的鲜⽣姜⽚,在姜⽚上放直径为1cm的圆锥形艾炷,先灸到局部⽪肤潮红,连续灸三次。然后把调好的膏药贴到⽳位上,⼀般贴4~24⼩时以后撕掉即可。
3、过敏性⿐炎:
症状:喷嚏、⿐痒、流涕和⿐堵是最常见的四⼤症状。通常是突然和剧烈的打喷嚏;⿐痒,⿐涕多,但是经常是清⿐涕;⿐⼦不通⽓,还常伴眼睛发红、发痒以及流泪,甚⾄头晕、头痛等症状。
⽳位:初伏取双侧百劳⽳、双侧肺俞⽳、双侧膏肓俞;
中伏取⼤椎⽳、双侧风门⽳、双侧脾俞⽳;
末伏取双侧⼤杼⽳、双侧肺俞⽳、双侧肾腧⽳。
药物:⽢遂、⿇黄、细⾟、半夏、麝⾹,各等分研成粉末,加新鲜的姜汁调匀,做成直径约为10mm,厚约为3mm⼤⼩的膏药饼,备⽤。
具体操作:分别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天贴药,⽳位按照上⾯的次序,每次贴药保留4h左右。
4、预防感冒:
症状:平常体质虚弱,⽓候稍微变化或到寒冷季节极易感冒的⼈。
⽳位:⼤椎⽳、双侧风门⽳、双侧肺俞⽳、双侧定喘⽳、双侧膏肓俞⽳。
什么时候暑伏第一天药物:⽣⽩芥⼦、细⾟各1份,⽢遂、⽞胡各半份,烘⼲研成粉末,⽤⽣姜汁调成稠糊状,做成直径为2.0 cm,厚约0.5 cm⼤⼩的药饼,正中放少许麝⾹,备⽤。
具体操作:将新鲜⽣姜切成5分硬币厚,2 cm×2 cm⼤⼩的姜⽚,放在⼤椎、风门⽳上,在姜⽚上放直径为1cm的圆锥形艾炷,先灸到局部⽪肤潮红,连续灸三次。然后把做好的药饼放在⽳位上,⽤风湿膏固定。每次贴药时间视年龄⽽
定,15岁以下者贴4~6 ⼩时,15岁以上者贴6~24⼩时,从初伏的第⼀天开始贴,中伏、末伏各贴药1次。
以上这⼏种疾病是三伏灸中最常见的,其实,凡事属于阳虚或者寒凝的疾病,都可以⽤“冬病夏治”的⽅法来。
禁
三伏灸禁忌症
三伏灸虽然是解除“冬病”的捷径,可不是所有的病都适合⽤三伏灸的⽅法。
有⼀些⾝体很壮、或是患有热性疾病的⼈也来“凑热闹”,
在此告诫⼤家,三伏灸不能包治百病,是有禁忌症的。
⼀切属于热性的疾病都不适合⽤“夏治”的⽅法,因为夏天是⽕热的季节,三伏灸选择的中药都属⾟温⼤热的,热天⽤热药,⽆异于“⽕上浇油”。例如咳喘但是伴有发烧的患者、活动期伴有咯⾎的⼈都不能⽤“三伏灸”法,从中医⾓度说,患有这些疾病的⼈,或者阳盛,或者阴虚,总之体内都存着不少的“⽕⽓”,如果再⽤热性的药物,会使阳更盛,阴更虚,不仅会加重发热、咯⾎等病情,甚⾄有危及⽣命的可能。
还有,⽪肤娇嫩或有破损,以及少数极易过敏的患者也禁⽌⽤“三伏灸”,“三伏灸”⼜称“发泡灸”,药物贴敷之后会使⽪肤发热、充⾎,甚⾄起泡,就是⽪肤正常的也要细⼼护理,否则容易引起局部感染。所有“三伏灸”虽然对⼩⼉⽀⽓管炎、免疫⼒低引起的感冒有很好的疗效,但是两岁以下的⼩⼉由于⽪肤娇嫩,为了您的孩⼦,还是“忍痛”放弃吧。
另外,患有严重⼼肺功能不全的⼈,也不能⽤“三伏灸”来。因为药物贴敷后机体会出现⼀系列的反
应,如加快⾎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速度等,这些反应会加重⼼肺的负担,引起⽔肿、⼼慌、⽓急,严重的还会发⽣⼼衰。⼼肺功能不全在⽼年⼈中多见,所以建议⽼年朋友们在选择冬病夏治的时候,⼀定要慎重再慎重。
三伏灸的注意事项
灸后的护理上就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情:
1、敷药前应先洗澡或清洗⼲净要贴敷的⽳位;
2、贴敷当天避免吹电风扇、空调,禁⽌洗澡;
3、如果局部⽪肤出现瘙痒时,不要⽤⼿搔抓,可以⽤⼿掌轻轻拍打患处,防⽌抓拍后感染;
4、贴敷4~24⼩时后,局部如果有发痒发热,⽪肤发红为正常;如果疼痛难忍,⽪肤有⽔泡,涂烫伤膏或紫药⽔;如果⽔泡超过0.5cm,最好去贴敷的医院,让医⽣处理;
5、贴敷24⼩时内不能晒太阳,要注意休息;
6、贴敷后1个⽉内忌烟、酒,禁⾷⽣冷腥味及⾟辣的⾷物。
最后恭祝各位⾝体健康!
I声明信息:
本⽂由中医五运六⽓编辑。本所分享⽂章仅供参考学习之⽤。发布内容若存在不当使⽤的情况,可随时和我们联系。⽂中涉及所有⽅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专业⼈⼠请勿试药!
系。⽂中涉及所有⽅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专业⼈⼠请勿试药!
耕者⼭房◎中药驱蚊⾍⾹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