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南、北半球不对称,北极半径比南极半径长40米,
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始终不停地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运转,这个假想的轴,叫地轴。
3、地轴穿过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点是地球的南极。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
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4、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5、同赤道平等的线叫纬线,呈东西方向;
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呈南北方向,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6、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原址,有一条宽十几厘米、长十多米的铜制子午线。
7、经线和纬线的区别:
本初子午线以西直至180°经线称西经,用字母“W”表示;
本初子午线以东直至180°经线称东经,用字母“E”表示。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字母“N”表示;
赤道以南称南纬,用字母“S”表示。
8、以20°W160°E两条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9、经纬网的主要作用: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任何地点在经纬网中都有对应的经度值和纬度值,例如北京大致位于40俄罗斯和中国的时差°N116°E的交叉点上。任何一组经度值和纬度值,都能到与它对应的地点。所以经纬网定位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航海、航空和气象观测等许多部门。
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需要一天,即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何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
3、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四季: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在不停的公转,公转与自转的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需要一年,由于地球始终朝一个方向倾斜,随着地球的公转,世界各地在不同的时间内,接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所以产生四季更替,南北球与北半球季节正好相反。
4、地球的公转和自转造成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春秋两季昼夜相差不多。
5、地球五带是由于纬度不同,接受太阳照射不同收到的太阳热量有多有少造成的,
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
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
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
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
第三节  地图
1、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有几种,如何判断地图上的方向:三种。
一般的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表示方向,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通常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地图上的比例尺如何表示,如何量算两地实际距离:比例尺有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三种表示形式。
图上距离
                    比例尺=───────
                              实地距离
3、地图按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按表示区域可分为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国家图、省图、县图等。
4、在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都有特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示,这些地图符号就叫图例;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陆高海深的数字,叫注记。
第四节  地形图
1、海拔指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水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它们计量单位是米。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中国的最高峰,也是世界的最高峰,有“世界第三极”之称。
吐鲁番盆地海拔—154.31米,是中国陆地海拔最低点。
3、地形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基本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还原和盆地五种。
第二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
1、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
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度很大,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一小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没有寒带,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交往。
2、中国南北纬度相差约50度,南北季节差异很大。
东西经度相差约62度,东西时差达4个小时以上。
3、中国与14个国家陆上相邻(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朝鲜);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P38)。
4、为什么说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东西两端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南北两端最大距离约5500千米,陆上边界长2.2万多千米。自北向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台湾省东面,直接濒临太平洋。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5、中国行政区划采用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自治乡)、三级区划。目前省级行政单位共有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1、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中国人口东部密度大,尤其是沿海地区,大部分地区每平方千米100人以上;西部人口密度小,绝大多数每平方千米在50人以下。
我国著名的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观察到,如果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连一条直线,这条线以西地区的人口密度多为每平方千米100人以下,以东地区的人口密度多为每平方千米100人以上,所以这条直线叫做人口地理界线。
2、为何我国要制订实行计划生育:中国是世界是人口最多的国家,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截止200012月底,中国有人口总数已达到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人口出生率上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加上没有及时地控制
人口,人口迅速增长。由于我国人口的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影响,给国家发展带来巨大压力。生产出来的财富,大部分会被新增的人“口”吃掉,自然环境会因负担太重而遭到破坏,经济也难以进一步发展。我国以不足7%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21%的人口,我国的许多资源和工农业产品产量在世界的排名都是非常靠前的,但是人均拥有量或者人均产值却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3、日常生活中人口过多造成的麻烦:如交通拥挤、就业压力增大、住房条件差、生活垃圾成堆等。
4、如何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后,我国的人口得到有效的控制。截止200012月,30年间我国少生了3.38亿人。
人口总数
5、人口密度= ─────(人/千米2
             面积
第三节  多民族的国家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6%,在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400万的有壮、满、回、苗、维吾尔、土家、彝、蒙古、藏九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最少的是珞巴族,约3000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P52
2、大杂居、小聚民是我国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汉族遍布全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3、: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加强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
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1、中国地势、地形主要特征:
⑴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称为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⑵我国地域辽阔,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大类地形在我国都有分布,而且各类地形的面积都很大。
2、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是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第一阶梯向北、向东海拔1000—2000米的高度,是第二阶梯,分布着盆地和高原;
第二阶梯向东,海拔500米以下,是第三阶梯,分布有丘陵和平原;
第三阶梯向东,延伸到海洋的部分,是大陆架。
3、我国地势优势:
⑴西高东低的地势,非常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尚坡爬升,带来丰沛的降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极为有利;
⑵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我国的许多江河滚滚东流,沟通了沿海与内陆的水上交通,有利于
经济交流。又因为我国地势呈阶梯分布,当河流从一级地势阶梯流向另一级地势阶梯时,落差增大,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4、中国的地形类型多种多样,有山地(33%)、高原(26%)、平原(12%)、盆地(19%)、丘陵(10%)五大类地形。
5、我国山脉按照走向可分为:
⑴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
⑵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⑶南北走向:横断山脉等。⑷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脉等。⑸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6、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7、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盆地主要位于地势的第
二阶梯上。
8、三大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上。
9、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地势的第三阶梯上。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1、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们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2、气温的变化有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两种。时间变化可分为日变化和年变化。
3、气温日变化规律:
陆地气温一日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
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4、气温年变化规律: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夏季,我国南北方
获得的太阳光热差异不大,全国普遍高温;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5、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有什么规律,为什么:冬季,我国气温总体规律是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冬季,由于太阳光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各地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而且越向北越少,大部分地区气温普遍较低。另外,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冷空气对我国北方影响较大,冷空气在南下途中受山岭阻隔,对南方的影响较小,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南北方的温差。
6、人们根据各地热量状况的总体差异,将全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此外还有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
7、温度带的划分对农业生产的用处
温度带
耕作制度
主要农作物
热带
一年三熟
水稻、热带经济作物
亚热带
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稻、冬小麦、亚热带经济作物
暖温带
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
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温带水果
中温带
一年一熟
春小麦、亚麻、大豆、甜菜
寒温带
一年一熟
春小麦、马铃薯
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
部分地区一年一熟
青稞
8、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东部多西部少;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