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考点突破
(1)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市场是如何发挥配置资源作用的
市场经济有三个要素:供求、价格、竞争。
第一,供求,指的是商品与货币、买与卖两方面。供求双方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和依赖。商品交换把供求双方联系起来。供求是市场机制的基本要求,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价格是市场运行的信号灯、引导资源配置的指示器。价格提高,将会促进生产,增加供给;反之,则起到抑制生产的作用。通过价格的双向调节,使供求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平衡,调节资源配置。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要素。
第三,竞争是指商品的卖方之间、买方之间、买卖双方之间围绕着商品的价格和质量进行的较量。竞争作为一种强制的社会力量,使价值规律的要求得以贯彻,并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变成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自觉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讲,竞争是市场机制的本质要素,是市场活动的灵魂。没有竞争,价格的决定、价值规律的作用都无从谈起,也就无法发挥市场的配置资源的作用。
市场经济就是在上述三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由此可见,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作用实质就是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平等性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
①含义:市场经济的平等性是指在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②遵循平等性的原因——从根本上说,这种平等性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等价交换原则决定了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③平等性的体现——市场经济的平等性,首先意味着交换的当事人没有社会地位的差别,在市场上他们是身份平等的买者和卖者,是商品或货币的所有者;其次意味着在市场交换中,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任何人都不得利用强制手段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否定了平等性,市场经济就不可能正常运行。
可见由于市场交换当事人身份平等、交易平等,所以,市场经济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竞争性
①含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是指经济运行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
②存在竞争的原因
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的特征。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市场价格是在竞争中形成的。因此,竞争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
③竞争的作用
第一,竞争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形成外在压力,会促使他们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实现优胜劣汰。
第二,充分的市场竞争可以保证价格变化的灵敏性,使供求关系尽快得到调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
所以,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④如何展开竞争: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把平等性和竞争性结合起来,才能保障公平竞争。
⑤竞争的负面效应——盲目的竞争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竞争会导致垄断,从而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3)法制性
①含义——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是指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据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
②在市场经济中法制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必须有严肃、健全的法制作保证。否则,有人不择手段地追求自己的利益,经济秩序遭到破坏,任何经济活动都将难以进行。
③在市场经济的法制面前,人们应有的态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也能够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4)开放性
①开放性的含义——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是指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同世界市场连在一起。
②开放性是由哪些条件决定的
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广泛发展,要求市场具有开放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
发展并非局限于一国的范围。商品生产者面对的是世界市场,消费者面对的也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这表明,一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但要优化配置国内资源,还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所以,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
③开放性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只有打破狭隘的区域封锁,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经济活动参加者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并广泛利用他人先进的生产和科技成果,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5)市场经济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如果没有平等性,竞争就不能展开;相反,不能开展竞争,就无平等可言。法制既是平等和竞争的保证,也是平等的体现。而开放是平等和竞争充分展开的前提,也是法制发挥作用的社会条件。
●误区警示
1.不要把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混为一谈
解析: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二者是不同的,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1)区别:第一,二者含义不同。商品经济侧重指的是一种经济形态,反映的是人们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产品交换方式,与它相对应的是自然经济、产品经济;市场经济侧重指的是一种运行机制,是经济资源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的一种经济方式,相对应的是计划经济。第二,商品经济出现在前,市场经济出现在后,只有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才形成市场经济。所以市场经济肯定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不一定是市场经济。
(2)联系:第一,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市场经济是一切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客观要求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真题再现
例题 (2009上海综合,28)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上海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将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以便通盘考虑、整体建设。原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归浦东新区,是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两区合并”的意义。
答案:合理配置资源,可以提高社会资源(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两区合并”解决了原浦东新区土地资源紧张的制约,而且可以使上海两个中心的建设之间形成互补与联动,加快上海经济发展。
点评:把握两层意思:一是两区合并是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二是两区合并两个中心建设的关系。
●考点突破
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市场的调节不是万能的。
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经济行为不能让市场调节,如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消费的供给;有些产品如麻醉品、支弹药、不健康的书籍等,可能使经营者大发其财,但公民的健康、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则会受到损害,因此也不能依靠市场调节。所以,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必须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
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把等价交换的原则运用到一切领域,不能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同于金钱关系。
(2)市场的调节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即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所以必须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自发地实现的,人们不是自觉地利用规律而达到目的,也就是说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第二,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是自发的,不是在人为的引导下实现的。第三,这种自发性的结果是,可能出现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经济现象,如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欺行霸市、扰乱市场秩序、不讲职业道德等等。第四,自发性的影响: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容易引起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的扩大,甚至造成两极分化,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矛盾将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造成市场调节盲目性的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是分散地在各自的领域从事经营,单个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此,他们做出的
经营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第二,市场调节盲目性的后果。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造成滞后性的原因。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即经济活动参加者是在某种商品供求不平衡导致价格上涨或下跌之后,才做出扩大或减少这种商品供应的决定的。第二,滞后性的后果。市场调节的滞后性会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特别是在农业、林业及大型项目的建设上,这种影响更明显。
由于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需要把“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2.宏观调控的含义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3,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增长不仅体现为经济总量的增加,也体现为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经济增长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增加就业,就是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就业门路,努力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始终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就业是民生之本,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更大的精力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增加就业不仅可以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而且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加就业,必须统筹城乡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民工进城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推进改革,都要有利于扩大就业。
稳定物价,是指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不大起大落。稳定物价,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会影响市场主体对经济运行前景的判断和信心,扭曲资源配置,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作用。保持物价稳定,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家在对外经济关系中收入和支出的大体平衡。我们要坚持国家收支基本平衡、略有结余的方针,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当前国际分工深入发展、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对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