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产品贸易概况
韩国农产品贸易概况
韩国作为⼀个贸易量在全球排名第⼗三的贸易⼤国,其农产品贸易量⼀直很⼤。韩国的农业种植主要集中在⽔稻⽣产,其⼤⽶供给量已基本实现⾃给⾃⾜的程度。⼩麦、⽟⽶和⼤⾖是韩国进⼝的主要农产品,且进⼝数量不断增加,。2002年分别增加到、和t。畜产品的进⼝主要是⽜⾁和⽜奶,2002年分别进⼝了万和t。近年来,⾕物、⽔果、蔬菜、畜产品等⼏乎所有农产品的进⼝都有增加。出⼝产品包括⽟⽶、⽜⾁、⽪⾰、⼤⾖、⾯粉和棉花,2000年出⼝总额达26亿美元。其它主要出⼝国为澳⼤利亚(⼩麦、⽜⽺⾁、⽺⽑、糖);马来西亚(橡胶、棕榈油);新西兰(⽜⾁、猕猴桃、奶制品);加拿⼤(⾕物饲料、油菜籽);欧盟(猪⾁、⾕物饲料、⾁制品)和中国。中国⾃1984年开展对韩贸易以来,出⼝的产品越来越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物饲料,并在这个市场中具有⼀定的竞争⼒。
韩国农产品的出⼝不多。1997年农产品的出⼝,包括猪⾁、苹果、泡菜、⽅便⾯、⼈参和⼈参制品,其价值不到进⼝农产品的20%和农业产值的5%。⽇本是韩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国,1997年对⽇出⼝占全部出⼝的37%(指农林产品,不包括⽔产品)。
韩国逐步开放⼤⽶市场
⼤⽶⾃给
韩国⾃70年代后期起就通过政府的⼤量⼲预实现了⼤⽶⾃给(个别⽋收年份除外)。60和70年代⽔稻产量持续增长,直到80年代后期才开始逐渐下降。⼈均⼤⽶消费在80年代以前⼀直在不断上升,但⾃87年起⼏乎年年下降。
70年代,韩国政府决定采取联合措施来推动实现⽔稻⾃给。这⼀措施包括两项内容,即提⾼⽔稻产量和限制⽔稻消费。⾸先是引进⾼产的统⼀稻(Tongil)和杂交稻(印度稻与⽇本稻的杂交品种),尤其是统⼀稻产量更⾼,稻农纷纷转向这个新品种;同时,提⾼国内⼤⽶收购价,使稻农收⼊增加。然⽽1980年6⽉的⼀场寒流摧毁了统⼀稻的收成,极⼤地挫伤了农民对新品种的信⼼,并造成⼤⽶市场供应的严重短缺。政府只好紧急进⼝100多万吨⼤⽶。随后,农民陆续改种⽇本稻,该品种虽然产量低,但抗寒能⼒较强。
与此同时,政府通过各种⼿段⼲预⼤⽶消费市场。⾸先是对⽔稻进⼝实⾏国家垄断,通过禁⽌⽔稻进⼝(除1980年的特殊情况外)来提⾼国内⼤⽶零售价。其次,政府下令在⾷品制作中将⼤麦、⼩麦与⼤⽶混合使⽤以减少⼤⽶的⽤量。绝⼤部分⽔稻加⼯被禁⽌。因消费者不喜欢统⼀稻的味道,政府便通过提⾼收购价格来引诱农民继续种植统⼀稻,尤其是在发⽣了1980年⾃然灾害以后,仅 1986-1988两年收购价就提⾼了116%。同时以较低价来引诱消费者购买。由于政府在稻⽶⽣产上的政府预算⾚字急剧膨胀,政府不得不考虑通过扩⼤征税来对农民进⾏补贴。
1991年政府停⽌收购统⼀稻。由于没有其它销路,统⼀稻种植终⽌了。尽管⼤⽶⼈均消费量持续下降,但由于产量下降,韩国⼤⽶储备在94-96年期间降⾄历史最低⽔平。劳动⼒价格的提⾼使⼤⽶种植业失去了对众多⼩型农场的吸引⼒。⽔稻种植⾯积逐年递减。
⼤⽶进⼝
当前韩国政府的⼤⽶进⼝政策是"不求质优,只求价廉",这使国外优质的⽇本⼤⽶很难进⼊韩国⼤⽶市场主流。韩国原本是全球对⼤⽶质量要求最⾼的,但现在消费者却要为国产⼤⽶⽀付⾼于国外优质⼤⽶的价格。因此,这个市场对于加利福尼亚、澳⼤利亚和中国北⽅等⼤⽶主要出⼝地区极具诱惑。加⼊WTO后,韩国同意从1995年开始最低限度地放开⼤⽶进⼝。195年,韩国按照最低报价进⼝了印度⼤⽶,随后⼏年,⼜以同样⽅式从中国进⼝了⼤⽶。借助进⼝,韩国的⼤⽶储备在1997年后迅速恢复。但由于消费量减少的态势仍在加剧,⼤⽶储备急剧增加,因此,韩国"⼤⽶市场管理委员会"建议将收购价降低4 -5%,但遭到农业⽣产部门的强烈反对,最终政府宣布2002年的⽔稻收购价保持不变。
关于乌拉圭谈判的减让承诺
同其它WTO签字国⼀样,韩国承诺根据1995乌拉圭协议进⾏政策调整。总体上讲,该协议带来了市场准⼊⽅⾯的改善(降低关税、增加配额、取消进⼝禁令),限制了出⼝补贴和产⽣扭曲贸易的国内⽀进口牛奶品牌
持,并增加了对假借进出⼝卫⽣检疫措施构筑贸易壁垒现象的追索权。韩国向WTO通报不实⾏农业出⼝补贴。在动植物检疫⽅⾯,韩国同意⼀切与卫⽣检疫相关的限制进⼝措施必须有科学证据。韩国还在市场准⼊和综合⽀持量⽅⾯做出了具体承诺。
⼤⽶进⼝是韩国国内⼴泛关注的问题。事实上,近⼏⼗年来⼤⽶进⼝基本上是被禁⽌的。在乌拉圭谈判中,韩国同意逐渐增加最低市场准⼊量。根据乌拉圭协议的要求,韩国1995年⼤⽶
进⼝总量仅相当于基期(1986-1989)国内消费量的1%,到2004年执⾏期满时增加到4%。加上配额内进⼝部分的5%的关税,⼤⽶贸易在10年的乌拉圭协议执⾏期内实际上仍处于韩国政府的严格保护下。
乌拉圭协议签定后的⼗年内,韩国农产品平均关税下降了24%,到2004年将下降到62%。韩国同意在2001年1⽉前取消所有对⽜⾁进⼝的⾮关税壁垒。乌拉圭谈判前,⽜⾁进⼝实⾏配额制,直到2000年执⾏期截⽌前配额逐年递增,并清除了不合理涨价。增加的配额主要分配给了⼤型私有企业集团买主,如超级市场、饭店、宾馆等。通过这?quot;购销同步系统",集团买主可以⾃由地与国外出⼝商就质量和价格进⾏直接协商。其余的配额由国有进出⼝贸易企业-韩国畜产品营销组织负责管理,该组织再将部分进⼝⽜⾁分配给特许专卖店。从2001年1⽉起,⽜⾁进⼝完全放开,附加41.2%的关税。同时将取消原来进⼝⽜⾁只能在专卖店销售等限制性措施。
园艺作物和加⼯农产品市场也是由于贸易⾃由化⽽受益的领域。
韩国在农业领域所采取的国内⽀持政策已经对对外贸易产⽣了严重影响。乌拉圭协议中对综
合⽀持量做出了规定来限制上述政府⽀持。根据韩国在乌拉圭谈判中承诺的减让进度表,韩国在基期的综合⽀持总量为21.4亿美元。韩国是以1989-1991年作为基期来计算其综合⽀持量减让承诺的。⽤基期综合⽀持量来表⽰国内政策中所规定的向农业转移资⾦的货币量,就是以产量乘以基期国内市场
与国际市场的差价。基期综合⽀持量是1995-2004年间每年国内⽀持⽀出上限的起点,该上限逐年递减,每年⽤于⼏种国内政策性⽀持的⽀出必须低于当年的综合⽀持量上限。韩国向世贸组织通报的减让补贴的商品共⼋种,但其中三种(葡萄、蚕茧、⽜奶)的减让幅度低于最低限量,并在乌拉圭协议中被允许免除减让承诺。其余五种承诺减让补贴的农产品为⼤⽶、⼤⾖、⼤麦、⽟⽶和油菜籽。
⽔稻的补贴幅度是最⼤的,占综合⽀持总量的91%。因此,以综合⽀持量来衡量韩国基本农业政策实际就是衡量政府每年的⼤⽶收购量。⼤⽶收购量和收购价格由国家⽴法委确定。因为政府收购价很优惠,实际上等于对农民的补贴,⽽在私营⼤⽶市场上是得不到这种价格的。综合⽀持量中的⼤⽶部分是指政府向农民直接收购时所⽀付的额外补贴价/附加价(extra value)。这⼀附加价是以基期(89-91)内政府的⼤⽶收购价同⼤⽶进⼝价(从中国进⼝⼤⽶的离岸价加10%运费)之间的差价来计算的。补贴的作⽤是提⾼了韩国的⼤⽶产量,因此,采取补贴减让后⽔稻种植业的发展将受到影响,尽管减产幅度并不⼤。
韩国承诺在10年内(1995-2004)将综合⽀持量降低13.3%。但同其它乌拉圭协议参与国以86-89年为基期不同,韩国是以1989-1991年(⾼综合⽀持量阶段)的平均价来计算综合⽀持量的。⽽且,由于基期后韩国⼜将综合⽀持量提⾼了许多,因此韩国⼤⽶的综合⽀持量的计算是以1993年较⾼的市场补贴价为参数的。不过,到2004年执⾏期末时的最终⽔平还是要达到在1989-1991年平均综合⽀持量的基础上减少13.3%。韩国减让承诺见下表:
在1997和1998年物价暴跌时期韩国政府进⾏的活⽜收购使政府⽀出⾼出了协议规定的综合⽀持量标准。对此,美国曾按WTO 诉讼程序对韩国提起诉讼。
前景预测
预计在今后⼗年⾥韩国将继续尽最⼤努⼒保护本国农产品⽣产,抵御进⼝带来的竞争。但降低产量、提⾼质量并创⽴品牌也是势在必⾏的。国家机构和私有企业将会努⼒提供资助以解决农业⽣产的瓶颈问题。然⽽,随着⽜⾁等畜产品以及柑桔和菜籽油进⼝量的增加,国内同类产品产量的增长速度放慢,农村和城市的收⼊差距将拉⼤。饲料进⼝量还会继续有所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将低于前⼆⼗年。未来的挑战在于韩国能否在防⽌进⼝⼤⽶进⼊消费市场的同时,成功地保持国内⼤⽶市场的平衡,另外,在取消配额后,韩国的⽜⾁、猪⾁和禽⾁业是否还能保持竞争⼒。
⽬前韩国国内对未来⽔稻政策的制定⾮常关注,农民希望政府新的⽔稻政策中能够充分利⽤
乌拉圭农业协议中的"绿箱"优惠政策,提⾼直接⽀付的⽐例,并希望政府提⾼谈判能⼒,以便在新⼀轮谈判中能够更好地应付"开放市场"的要求,并继续保持"发展中国家"⾝份。
韩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环境
韩国是⼀个⾷品进⼝⼤国。为了提⾼本国农业⽣产⼒,最⼤限度地避免农产品进⼝对本国农业的冲击,
韩国进⾏了三⼗多年的努⼒。政府在对外贸易政策中构筑起了较强的农产品贸易壁垒,
并在严格限制进⼝的同时,对国内农产品价格和部分农产品⽣产进⾏⼤⼒扶持。直到80年代末关贸总协定谈判和1995年的乌拉圭回合谈判时,韩国的农产品贸易壁垒坚冰才开始逐步打破。
韩国政府农业政策的两个最主要⽬标是实现农产品⾃给和消除城乡收⼊差距。政府利⽤具有⿎励性的收购价格和进⼝壁垒来实现这⼀双重⽬标。⼀⽅⾯,对⼤⽶、⼤麦、⽟⽶、⼤⾖和烟草⽣产给予不同程度的政府补贴;另⼀⽅⾯,对⼤⽶、⼤麦、⽔果、蔬菜和畜产品进⼝实⾏⾼关税壁垒;同时,对⼩麦、⾕物饲料、油菜籽、⽪⾰和棉花等进⼝物资却降低市场准⼊限制。
⼤⽶在韩国农业政策中占重要地位。政府以⾼昂的预算⽀出和纳税⼈⽀出为代价,通过⼤量收购(1990-1997年平均收购量为⽔稻总产量的26%)的办法来控制⼤⽶的市场价格和稻农的收⼊。然⽽,1995年后,韩国对世贸组织所作的关于削减综合⽀持量的承诺对这些补贴措施起到了⼀定限制作⽤。2000年,政府收购量下降⾄17%。但⼤⽶进⼝仍由政府控制,并使进⼝⼤⽶与国内市场隔离。这种⽣产扶持加进⼝限制的双重保护措施使⼤⽶零售价仍⾼于国际市场价格。
联合国经济合作组织(OECD)常⽤"⽣产者补贴等值"(PSE)作为衡量国内⽀持的尺度。按照OECD的标准计算,韩国对主要农作物的国内补贴始终⾼于50%。⽽"消费者补贴等值"却常常为负数,这个数字所代表的正是政府的"⽣产者扶持计划"加⼤了消费者⾷品⽀出中的隐含税,这说明在韩国的⼏种主要
⾷品的价格中隐含税占到50%以上。
在1989年结束的由关贸总协定发起的双边和多边谈判中,韩国同意到1997年7⽉1⽇后不再享受关贸总协定第18条关于发展中国家在关税上可以有适度灵活性的规定。截⽌到1989年,韩国政府已收到各国和各地区政府提出的⼀⼤批要求进⾏审批以取得进⼝许可的产品名单。根据关贸总协定第18条,韩国对这个名单做了调整,协议签订后,韩国宣布了对多项进⼝产品的关税进⾏调整的⼀系列贸易⾃由化措施。
在⾼关税壁垒政策的保护下,韩国农业领域并没有为乌拉圭回合协议要求的市场准⼊做好充分准备。于是,在履⾏乌拉圭协议的同时,政府⼜投⼊500多亿美元,从1994年开始进⾏了为期五年的全⾯农业政策调整。同以前以⼤⽶为核⼼的政策相⽐,新政策更具前瞻性,焦点从⽔稻⽣产转移到其它领域,包括经济作物⽣产、销售⼿段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然⽽,当1996年韩国⼤⽶储备下降到低⽔平时,这⼀前瞻性政策⼜重新调整为以国内⽔稻⽣产为重点,限制国外进⼝的政策。
在实⾏上述五年发展计划的同时,韩国⽴法机构还通过了⼀项新的特别税,其⽬的是从1994年起,在连续10年内,每年筹集20亿美元以帮助农村克服乌拉圭协议所带来的影响。上述两项措施的结合意味着在这5年内政府要拿出600亿美元的预算⽤于农业。尽管发⽣了97-98年的经济危机,政府领导层发⽣了变化,农业政策也进⾏了⼀些调整,但对农业给予⼤量投⼊、对部分农产品实⾏保护的政策始终未变。
决策者在考虑政策框架时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农业的多功能性"这个概念。按照这个观点,实⾏农产品进⼝会取代国内农产品⽣产,⽽农业的其它功能,如环境功能和⽂化功能则不会产⽣这种影响。这就为继续通过贸易壁垒或国内补贴来维持国内⽣产提供了理由。⽔稻问题仍是农业政策中的焦点问题,政府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减缓⽔稻种植⾯积下降速度。然⽽,政府指导下的⾃
由市场⼤⽶价格被压得很低,使农民通过种植⾼产⽔稻获得额外收益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于是政府便投⼊⼤量资⾦以提⾼⽔稻种植业和加⼯业的⽣产效益,并为外部投资商收购农场或投资于⽔稻种植铺平了道路。关于最⼤农场规模⽅⾯的限制已经基本取消。⽣产规模的扩⼤将带来⽣产成本的下降,如果价格维持在现有⽔平,⼤型农场将来的获利前景是有保证的。
在畜牧业⽅⾯,韩国政府希望扩⼤禽类和猪⾁出⼝,同时尽最⼤可能维持国内⽜⾁⽣产。为了达到这⼀⽬的,政府将⽜⾁进⼝贸易中获得的利润集中⽤于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市场价格严重下跌,政府便会及时出⾯收购;同时,政府还将随时对猪⾁市场进⾏⼲预以保持猪⾁
价格稳定。韩国的冷冻猪、禽⾁进⼝配额制度终⽌于1997年7⽉1⽇,最后于2000年12⽉31⽇取消了全部⾁类产品进⼝配额。到2004年为⽌将完成关税减让。韩国⽬前正致⼒于在对本地⾁⽜品种Hanwoo进⾏改良的基础上培育优质⾁⽜,同时⿎励⽣产分级⾁、分割⾁、鲜⾁、冻⾁等不同产品。
韩国将继续以⾼关税限制⾷⽤糖的进⼝以保证作为⽟⽶甜味剂⼯业原料的⾷糖继续保持市场⾼价位。
以⼤麦作为饲料现已获得许可,⼀旦国际饲料市场价格对⼤麦有利,韩国将开始进⼝⽬前⼤麦进⼝仍有少量关税配额限制,⼤⾖、⽟⽶的关税配额已经取消。对这些饲料加⼯⼯业原料的进⼝政府已⼏乎全部放开。
中美韩三国贸易情况浅析
⼀、美国向韩国出⼝情况:
美国是农产品出⼝⼤国。2002年美国向韩国出⼝的主要农产品包括⾁、⽪⾰和油籽等。(1)美国对韩国⾁及⾷⽤杂碎的贸易额约为7.3亿美元。在过去的4年⾥,美国对韩国⾁及⾷⽤杂碎的贸易年增长率达到45%,市场份额增长率保持在10%。韩国对⾁产品征收的关税为18.2%-32.5%。如果关于疯⽜病的谈判不能达成积极的共识,那么美国向韩国出⼝⾁产品将会受到影响。(2)美国对韩国⽣⽪及⽪⾰的贸易额约为5.2亿美元。在过去的4年中,美国向韩国出⼝该类产品的⾦额略有下降,但是贸易量的减少并⾮由于韩国消费者转⽽购买⾮美国产品。美国在韩国的市场份额保持在50%以上。韩国对该类产品征收的关税相对较低,为2%-5%。(3)美国对韩国油籽及含油果实等的贸易额约为3.7亿美元。近年来,美国向韩国出⼝该类产品的数量有所下降,但是由于⼤⾖为主要销售品种,因此贸易额下降可能主要是由于市场的波动,⽽⾮美国产品竞争⼒下降。美国今年向韩国出⼝较去年增加了46%。⼤⾖和⼲草饲料显⽰出较强的竞争⼒。韩国对配额下的压榨⼤⾖不征收关税,对加⼯⼤⾖征收5%的关税,但是配额限制了韩国对该类产品的进⼝。
⼆、中国向韩国出⼝情况:
中国向韩国出⼝最多的是鱼和⾕物产品。到⽬前为⽌,⽟⽶在⾕类产品出⼝中占有绝对优势。中国向韩国出⼝的许多产品的数量均呈现增长趋势,占有的市场份额不断扩⼤,有些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美国。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蔬菜类产品。尽管到⽬前为⽌,美国向韩国出⼝的蔬菜已经远远超过了2002年全年,但是美国所占的市场份额仍然不超过5%。1998-2002年,中国对韩国的蔬菜出⼝保持增长,市场份额已达26%。但是,中国对韩国的农产品出⼝具有不稳定性。例如,在过去的3年中,中国向韩国出⼝禽⾁的数量变化很⼤,贸易额为1.6万美元到1024万美元。中国对韩国的⼤⽶和油籽的贸易也有类似的特点。
三、中美对韩农产品贸易情况对⽐:
HS1编码第三章所列产品: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脊椎动物。近⼏年,美国对韩国出⼝的该类产品显著增加,但是美国在韩国的市场份额损失了近5%,⽽中国增加了4%。中韩之间此类产品的贸易增长速度值得关注。到⽬前为⽌,美国向韩国出⼝的该类产品减少了10%,中国增加了5%,但是到今年5⽉底,中国的市场份额少于去年同期。
HS编码第五章所列产品:其他动物产品。美国该类产品的出⼝保持增长,并占有30%的市场份额。中国和新西兰是美国最主要的竞争对⼿。美国主要出⼝品种为动物的肠、膀胱和胃,⽽中国主要销售⽻
⽑和⽻绒。
HS编码第七章所列产品:⾷⽤蔬菜、根及块茎。总的来说,在这类品种上中国具有绝对优势。中国的市场份额从1998年的48%,增长⾄2002年的73%,⽽美国所占市场份额不⾜5%。该类产品中,美国最具优势的是冷冻蔬菜,但是中国冷冻蔬菜向韩国出⼝的发展速度⼤于美国。有趣的是,韩国对洋葱、青葱和⼤蒜的进⼝在2002年前5个⽉为14.7万美元,⽽2003年同期却达到了1050万美元,其增长部分主要来⾃中国和美国。
HS编码第⼋章所列产品:⾷⽤⽔果及坚果。美国该类产品的出⼝增长良好。从1998年起,美国其它坚果(0802类)出⼝的平均年增长速度达到近16%,2003年前5个⽉的增长速度进⼀步增加到近24%(韩国对杏征收的税率为8%,核桃为50%)。该类产品中,美国对韩国出⼝量最⼤的是柑桔类。美国柑桔类产品出⼝从1998年起每年增长近30%,占有绝对的市场优势。韩国进⼝的柑桔类⽔果⼏乎全部来⾃美国。2003年前5个⽉的进⼝量已经超过2002年全年的进⼝量,达到350万美元。美国对韩国的葡萄(新葡萄和⼲葡萄)贸易量也有较⼤的增长,虽然要被征收32%的关税。美国和智利是向韩国出⼝葡萄的主要国家。
HS编码第⼗章所列产品:⾕物。2002年,美国出⼝的⾕物主要为⼩麦、⽟⽶和⼤⽶。由于中国对⼩麦的出⼝不再进⾏补贴,且中国今年对国内⼩麦(主要是饲⽤⼩麦)的需求量加⼤,因此美国⾕物的出⼝量预计会增加。
HS编码第⼗⼀章所列产品:制粉⼯业产品。美国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00年的11%,跌到2002年的1.9%。该类别产品种类相对⽐较少,所以产品数量的变化会对市场分额产⽣很⼤的影响。中国出⼝该类产品的数量增加较快,但是并没有取代美国产品。淀粉是中国主要的出⼝产品,但是美国没有向韩国销售⼤量的淀粉。
HS编码第⼗⼆章所列产品:含油⼦仁果实;杂项⼦仁、种⼦及果实;⼯业⽤或药⽤植物;稻草、秸秆及饲料。由于⼲草和饲草出⼝增长好,因此美国该类产品的出⼝具有较好的增长趋势。美国⼲草和饲草出⼝额已经由1998年的1200万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8000万美元。美国和加拿⼤是出⼝该类产品的重要国家。
HS编码第⼗三章所列产品:⾍胶;树胶、树脂及其他植物液、汁。近年来,美国在韩国的市场份额已经翻番,并且⼀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中国今年的出⼝速度很快,⽽美国却有所降低。⽇本和德国是中美的主要竞争对⼿。
HS编码第⼗五章所列产品:动植物油、脂。韩国对该类产品的进⼝数量没有显著变化,美国⾃1999年起⼀直拥有约50%的市场总份额。该类产品中,美国对韩国的部分产品的贸易额有所减少,具体包括:(1)⽜脂肪(1502):虽然美国⼀直保持对韩第⼀出⼝国的地位,但是韩国的进⼝量在减少;(2)⾖油(1507):美国被阿根廷超越,处于第⼆的位置。(3)动植物油(1518):韩国进⼝量⼀
直在下降,但是2002年锐增。美国对韩第⼀出⼝国的位置已经被加拿⼤取代。但是,美国对韩葵花籽油和⼈造黄油的出⼝具有较快增长。
尽管韩国对葵花籽油(1512)的进⼝量较低,但是美国向韩国的出⼝速度却是呈倍递增,到⽬前为⽌已经超过澳⼤利亚位居第⼀。从1998年起,韩国⼈造黄油的进⼝(1517)已经增加了1倍,其中美国占据了⼤部分市场。美国所占市场份额⾃1998年以来已由26%增长⾄近70%。
HS编码第⼗六章所列产品:⾁、鱼及其制品等。尽管美国该类产品的出⼝量有所增长,但是美国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美国出⼝额由1998年的1000万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2000万美元,但是同期的市场份额从19%下降到11%。到⽬前为⽌,中国对韩该类产品的出⼝处于领先地位,但是2002年越南和泰国处在领先地位。
HS编码第⼗七章所列产品:糖及⾷糖。美国对韩国的糖及⾷糖出⼝保持增长趋势,但是所占市场份额有限。美国略微领先于中国。但是,中国增长势头良好。1998年,中国向韩国出⼝额为229.3万美元,到2002年达到1300万美元,⽽美国增长幅度远不如中国,1998年美国的出⼝额为991.3万美元,2002年约为1450万美元。澳⼤利亚2002年的出⼝额为1.19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危地马拉、泰国和美国。
HS编码第⼗⼋章所列产品:可可及可可制品。美国是韩国主要的巧克⼒进⼝国,出⼝额为3250万美元,
紧随其后的是荷兰,出⼝额为1350美元。美国巧克⼒出⼝良好,出⼝额和市场份额分别由1998年的1500万美元和23.5%增加到2002年的3250万美元和33%。韩国对可可征收的税率为8%。
HS编码第⼗九章所列产品:⾕物、粮⾷粉、淀粉、乳制品等及其制品。⾯包(1905)是美国的有优势产品,占有18%的市场份额,但是中国占领市场很快,同时,韩国由于⾯包出⼝发展较快,促进了国内焙烤⼯业的发展。2000年,美国向韩国出⼝的⾯包产品达到2300万美元,2002年降为1600万美元。同期,中国的⾯包出⼝量增长了近2倍。如果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中国的⾯包出⼝明年有可能会超过美国。⽐利时是美国在⾯包出⼝⽅⾯的另⼀主要对⼿。
HS编码第⼆⼗章所列产品:蔬菜、⽔果等及其制品。美国该类产品的出⼝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达40%,但是中国正在抢占市场。虽然美国仍然占据主要市场,但是,中国从1998年起,中国市场份额增长率超过6%,⽽美国则下降越7%。
HS编码第⼆⼗⼆章所列产品:饮料、酒及醋。英国出⼝量最⼤,超过2亿美元,法国、巴西和美国次之,中国名列第五。HS编码第⼆⼗三章所列产品:⾷品⼯业的残渣及废弃物;配制的动物饲料。印度、中国和巴西占有优势。美国在动物饲料⽅⾯发展态势良好,处于第⼀的位置。韩国向美国购买⾖渣粉波动很⼤,预计2003年有所上升。
HS编码第四⼗⼀章所列产品:⽣⽪、⽪⽑。美国占有5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产品有⼀定的竞争⼒,
虽然超过了⼀直保持第⼆的意⼤利,但是市场份额仅有5%。
HS编码第五⼗⼆章所列产品:棉花。对美国最具竞争⼒的是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2002年,这三个主要棉花出⼝,合计向韩国出⼝棉花7亿美元,⽽美国向韩国出⼝棉花超过1.2亿美元。美国⾃1997年起失去了向韩国出⼝棉花第⼀的位置。
综上所述,⾁、动物产品和油籽是美国向韩国出⼝量最⼤的农产品,中国向韩国出⼝最多的是鱼和⾕物产品,中国向韩国出⼝的部分其他农产品的市场份额具有较⾼的增长率。美国向韩国出⼝的部分商品不断⾯临来⾃中国的竞争,但是中韩农产品贸易具有⼀定的不稳定性。
中韩农产品贸易合作现状及前景
近年来,中韩在经济贸易⽅⾯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从两国贸易额的增长看,1992年为82亿美元,到2002年已经达到412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5倍,中国已成为了韩国的第三⼤贸易国,⽽韩国也成为中国的第四⼤贸易国。
从农业⽅⾯来看,两国的农业结构和⽣产⽅式以及饮⾷⽂化相似,农产品的种类和质量差距不⼤。但是由于中国农产品的⽣产成本低,价格只有韩国的20%-30%,所以,在中韩农产品贸易上中国具有明显的优势。以2002年为例,两国农产品贸易额为19.4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韩国出⼝占了18.1亿美元,
⽽韩国对中国出⼝仅占1.3亿美元,韩国出现近17亿美元的农产品贸易逆差,近年由于韩国从中国进⼝农产品的迅速增加,使韩国农业受到了较⼤的冲击,韩国政府曾于1999年对来⾃中国的⼤蒜采取了临时保护措施,⽽中国政府也针锋相对地采取了暂时禁⽌韩国产聚⼄烯和⼿机进⼝的报复性措施,出现了引⼈注⽬的贸易磨擦,⼀度影响了两国的正常贸易关系。可以预计,随着今后中韩两国之间经贸往来的更加频繁出现类似贸易磨擦问题的可能性也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