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大学生党建工作协同育人实施路径研究——以珠海科技学院为例
近年来,高校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相结合,从二者针对的主体、指导思想、队伍建设、各自工作体制等全方位构建大学生党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珠海科技学院(以下简称为“学校”)抓牢关键少数、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力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德育为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抓牢“关键少数”,推进全员育人
“三全育人”的动力在“人”。学校积极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主体责任,重点加强思政队伍建设,重点在于抓住“关键少数”。
一是抓好顶层设计——推行理事长和党委书记一肩挑,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学校在全国民办高校中率先推行理事长和党委书记一肩挑,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党委会定期研究思政工作。党委书记切实履行思政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成员履行抓思政工
作“一岗双责”,不断强化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学校坚持把思政工作成效纳入对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的重要评价内容。坚持每两年开展优秀党建与思政工作者评选。落实党建责任制,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将思政工作考核结果和有关情况纳入党的纪律监督检查范围,对出现严重失职失责行为的,严肃追究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
二是建强思政队伍——每个学院配备专职心理辅导员,全体辅导员纳入教师编制。学校以二级学院为单位建设二级心理辅导站,每个辅导站配备至少1名有心理学专业教育背景的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选配2名学生安心委员,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学校将全体辅导员纳入教师编制,所有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均兼任二级学院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在日常工作中推进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融合。
三是培养骨干力量——重点建设好宣传思想骨干业务队伍。学校在全省民办高校中率先独立设置党委宣传部,强化宣传思想工作。成立新媒体中心,组建新媒体联盟,统筹推动全校所有成员单位良性发展,重点建设好宣传思想骨干业务队伍。师生骨干以深厚的文字功底、熟练的编辑技术,善于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先进优质的党建与思政产品。
二、抓牢“关键领域”,推进全方位育人
“三全育人”中心在“全”。学校在学生从进校到离校的全过程中,主动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爱校荣校兴校意识,积极为学校发展规划建言献策,进一步推动学校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措施创新,才能全面提升“五育并举”工作的效度。
珠海大学
一是搭建对话平台——公布党委书记信箱,妥善处置来信三百余封。学校创新管理组织机制,搭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新方式。党委书记率先垂范,主动公布个人信箱,及时审阅、回复和督办学生的每一封来信。先天患病只能坐轮椅的学生通过书记信箱提出改造学校无障碍设施的建议,党委书记第一时间回应诉求、上门慰问、并责成后勤等相关部门实地考察,迅速改造校内75处公共设施,其做法被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报道。对师生提出设置考研柜、快递柜、外卖柜等有代表性的合理化建议,逐条报经学校党政决策后付诸实施,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校友的密切联系。
二是拓宽建言渠道——连续8年组织100余名校领导、全校中层干部走进宿舍倾听学生心声,将学生意见建议作为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学校不断畅通建言渠道,扩大师生参与学校管理覆盖面。学校党委每年组织中层以上干部走进宿舍倾听学生心声、解决实际问题,
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建议。此外,学校党委定期开展“校领导接待日”,实施校领导陪餐制度和听课制度,推行食堂开放日、后勤座谈会等活动,建立校领导、职能部门、后勤部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常态机制,不断强化学校与学生的对称式信息互动交流,有效推动形成了学校与学生共成长同发展的合力。
三是守好舆论阵地——打造正能量榜样,中央级媒体采用频繁。学校通过做大做强官方,建立校园新媒体舆论场的新秩序。官方阵地逐渐替代了早先散乱的学生“草根”阵地。学校着力探索“互联网+思政”创新,通过“讲好故事、追好热点、用好形式、做好服务”的“四好”方式,打造具有学校鲜明特的网络思政品牌。学校策划了多名正能量榜样,频频成为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青年报等央媒的关注焦点。诸如“与全军百名狙击尖子争夺‘狙击王’荣誉”的女兵罗惠惠,“上天下海”、我国首位患有肌肉病的持证潜水员方坚泽,“主动请战、全家上阵、抗疫立功”的00后学生钟越等青年学生,通过官方走进中央级媒体的视线,成为网络中青春正能量的典型。
三、抓牢“关键环节”,推进全过程育人
“三全育人”的重心在“育”。学校提升育人实效、实现学生“五育”全面发展需要各关键环节协
同发力。课堂是学校育人的最关键环节,其内涵包括“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课程思政”,要系统设计课程及活动方案,打通壁垒,实现几个“课堂”的无缝对接和同向同行,才能实现全方位育人。
一是上好第一课堂。书记直接联系马院,全力办好思政课。学校党委书记直接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定期深入学院开展调研、座谈,在资源配置、条件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思政课堂听课,主动参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每学期坚持组织党委书记、校长、各二级学院党组织书记、院长为学生讲授第一堂思政课,激励学生努力奋斗。
二是开好第二课堂——两院院士讲座、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百花齐放。学校实施“瞄准高端、大师引领、梯次带动”的文化发展战略,举办了145场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担纲的高端讲座。持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邀请中央芭蕾舞团、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国家京剧院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团队来校演出交流,让意蕴丰厚的文化内涵深入人心。主动承担省级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省内20余所学校举办专场音乐会。通过实施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百千万”工程,持续深入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春引领中国梦”主题系列宣讲会,学子顺利结业可取得1个选修课学分。
三是做好课程思政——广泛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工作,课程思政覆盖所有专业课程,创新思政课程教学。学校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课程建设工作小组,制定了《强化课程思政 建设一流课程工作计划》,在校内广泛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工作。启动了课程思政校级培育项目建设计划,开展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科学精神、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作为全省十所试点高校之一,承担省教育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思政课程试点工作;在2000余名学生中尝试开展了《形势与政策》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相结合的试点教学改革;作为全省首批高校开展了读懂“中国之治”专题思政课活动;学校思政课教师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