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胡渐彪: 谢谢,先指出对方辩友整个立论架构推论的错误之处,对方辩友整个立论架构是建立在四个要点之上。第一、他告诉我们今天全并不是一个完美齐备的概念,但是辞海明明就告诉我们,全是指完美齐备,是指没有例外的,为什么对方辩友的全是和辞海是背道而驰呢?就算对方辩友不喜欢辞海,那我们也知道,汉学家郑旋也说,全是指无暇病者,到底对方四辩待会儿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叫做无暇病者呢。对方辩友第二个理论的根据是在于他告诉我们,坏的个人利益那个不叫做个人利益,但是对方一辩又告诉我们,个人利益包括的是欲望和需求上的满足,为什么个人的欲望和需求上的满足,就必然是善的呢,那坏的欲望和需求上的满足,还算不算是个人利益呢,第三、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今天小我其实是可以等同于大我的,如果这时候满足了大我的体利益,那我个人其实也是满足了小我,如果真的是这个样子的话,那我告诉大家,今天曼德拉坐牢27年,为了南非,其实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今天德丽莎修女贡献她们,浪费自己一生的青春时光,其实她是自私自利,我们更看到林觉民的“与妻书”与“七珏别书”,为了国家与爱情分离,其实他还是为了个人利益,或许他是不喜欢他的老婆吧。对方立论的第四个根据点是告诉我们,今天个人利益和体利益是有重叠性,有重叠性又怎么样,我们姑且承认有重叠性,也不代表两者之间没有矛盾性,如果之间有矛盾性要被迫一者要做出牺牲的话,为什么这个还叫两全呢?对方辩友的整个理论
其实只有几个,对方一辩提出来说,人有社会性因此可以两全,人有社会性可人也有恶的本性啊,有恶的本性不也就有时候就伤害了体利益啊,人也有极度善的本性啊,他们会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那除了社会性之外的这两个性是不是说明了不可以两全呢,对方一辩的第二个理论是告诉我们说,其实一个人作恶,他作了恶之后,最后会给人推倒下来,因此那个不算是个人利益,那我们看看实际例子,苏哈托一开始作恶的时候,垄断了30多年来的国库,这个是个人利益,他作恶了,因此这一方面是个人得利,体失利。到最后体把他给推翻了,结果他个人就损失,体就得利,不就说明了一者进一者退吗,这还叫两全吗。对方二辩告诉我们,今天人们需要体,人需要体就代表说可以两全吗,我们很多时候是需要体,但是因为我们需要体情形之下,我们牺牲了局部的个人利益,为什么不叫做牺牲呢,对方三辩则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可以两全,只是告诉我们说,我们的理论有什么不对,让我们看看他们举出了什么,他告诉我们说苏哈托只是一个个人,但是苏哈托的个人利益算不算是个人利益呢,他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完美不是我们的定义,我们今天要谈的是全,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义我所予也,利亦我予也,两者所予,都是个人利益,这一点到底是不是如此呢,各位雪亮的眼睛相信看得出来。我方之所以认为,个人利益、体利益不可以两全,其实我方一辩到三辩的理论是给
予我们发觉到历史发展有五个规律,没有办法解决,其一,体利益的大方向和个人利益的小方向没有办法统一,体利益的方向与众人的大部分意愿为准,但是如果个人有一些和大部分相违反的怎么办,请对方四辩帮我们解释一下。第二、资源有限,如果资源有限的话,我们分给谁好,集体还是个人呢,土地征用法令,就是要对方四辩解释的。第三、我们知道,社会发展的时候,一些伟人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例如说曼德拉这些人,对方辩友是不是想告诉我们,他们是不必要存在的呢?第四、第五则是说明,个人的价值和欲望是多元的,在这一方面,我们没有办法达到统一,又怎么两全呢,今天说个人利益、体利益不能两全,不是说他们两个极度冲突,而是要告诉大家,考量现实的情况需要我们个人做出度让的时候就做出度让吧,以牺牲小我完成大我,毕竟是一个崇高的精神,有时候个人利益要得到保障的时候,那社会就承担一点社会的风险吧,这也是我们个人所应得呀,谢谢大家!
黄执中:谢谢渐彪,也谢谢在场的各位,能有耐心听完这一场比赛。从立论一直到现在,到这最后的结辩,其实今天我们最大的分歧在于两全这个概念,对方始终认为两全是完美齐备的意思,并且围绕着完美齐备做了很多逻辑上的推理和事实上的论证,他们今天的表现非常精彩。与此同时我又不能不感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神,感慨汉字文学的一词多义,
对方说《辞海》对两全的解释是完美齐备,但其实除了《辞海》以外我们还可以到很多两全的其他解释,比如古人的“文武双全”,比如古人的胡渐彪“忠孝不能两全”。文武双全是说一个人文采斐然而武功又可以很好,这并不矛盾,因为一个人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上午习文,下午练武,晚上打坐练气功,用心学习总能有所成就。射雕三部曲里的中神通王重阳,就是文武双全的典型,少年时先习文,后练武,又曾经大举义旗,创下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对于兵法肯定也有所涉猎。如果按照对方的定义来说那王重阳就不算文武双全了,因为双全是两个同时都要完美齐备,王重阳再厉害也不可能一边用毛笔写字一边动手练习武功招数。但是王重阳最后的结果确实是做到了文武双全,不光他自己文武双全了,还获得了一个同样文武双全的女子林朝英的芳心,我们如果只论结果的话好像确实可以两全,双和两是一个意思。但是古人好像也说过“忠孝不能两全”,意思是一个人不可能同时为君王、为天下苍生尽忠而又同时为父母尽孝,因为古人对于尽孝的要求,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是非常苛刻的,父母过世,需要守孝三年,怎么个守孝三年呢?在父母的坟墓旁结一个草庐,呆在里面三年不出来,为父母守孝,三年之中只能吃素、禁荤腥,更不能行娱乐、婚嫁之事,这就是古人的尽孝,呆在一个草庐里不能出来又怎么谈得上为君王尽忠呢?古人对尽忠要求也是比较苛刻的,在古人看来,尽忠就是居庙堂之中,为王朝、为天下的竭心
尽智,需要你为国家牺牲自己的时候,你就要牺牲自己,这是尽忠,尽孝就由国家代你去做,但是为人子女的古人就没有办法亲身为父母尽孝,因此古人才说“忠孝不能两全”,也是因为两者的要求都相当苛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两者要求都非常苛刻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同时满足,但是要求不是那么苛刻的时候我们可以两全。另外,对方辩友一直认为两全是完美齐备的意思,那么中国文化中究竟有没有能够表是完美齐备的含义的词呢?我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有!就是一二三的三字。三在古代汉语当中是多的意思,不是一二三的三的那个意思,《论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是说我们要多向身边的人学习,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点,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天要经常反省自己,我什么地方做得对了,什么地方做得不对,能够把身边的人的优点集于一身的人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所以说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在完善自己的过程中,并不一定非要做一番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业才叫事业,并不一定非要变成近乎完美的人,完美达不到,也没有必要苛求,承认自己不完美的人就是一个可爱的人、值得爱的人和会去爱别人的人,能够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所以说当我们做到会去爱别人也会被人爱这两件事的时候就已经是一种成就了,就已经能够拥有一种幸福了。在生活当中能够做到集身边的人的优点于一身和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这两
件事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追求理想并勇于付诸实践了,理想实现不了,没有关系,因为很少有人能够达到三的境界,但是很多人都能达到二的境界,我们在达到二并能满足于二的境界的时候,就是一种满足、幸福的状态,达到二而又殷切期盼三的境界的时候就是一种很痛苦的状态,甚至有可能失去现在所拥有。所以说我们今天的辩题是个人利益和体利益可以两全,而不是个人利益和体利益可以三全,也是这个道理,谢谢大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