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ABI详细使⽤教材——数据准备、预处理流程、数据分析流程严⽼师的官⽅教程:
DPABI(⽤于脑成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具箱)的下载和安装步骤,请参阅博客:
DPABI版本:V4.3_200401
MATLAB版本:2018a
⽬录
⼀、数据准备
(1)如果是数据的DICOM格式,整理成以下格式(注意⽂件夹的命名⽅式):
(2)如果数据是nii格式,整理成以下格式:
按照nii的⽂件格式进⾏整理,整理结果如下:
注意: 我的fMRI数据在⼀开始都是4D的格式,结果发现在预处理途中会出现以下报错,后来把4D的格式全部转成3D的nii格式后解决问题。严⽼师在视频中说4D-nii格式也是可以接收的,但在预处理的时候还是会出问题,具体还不清楚什么原因,因此建议把fMRI 数据全部转换为3D-nii格式,或者直接从DICOM格式开始处理,这样可以避免以下报错。
⼆、预处理
在MATLAB中输⼊“dpabi”,回车,会陆续出现以下界⾯,陆续点击DPARSF 5.0→DPARSF Advanced Edition,即会出现DPARSF 处理界⾯。
⾸先需要输⼊整理好的数据,操作流程如上图所⽰:
①选择同时包含FunImg和T1Img数据的总⽬录
②输⼊数据的Time Point和TR(Time Point就是fMRI的volume数)
③如果输⼊的是DICOM数据,则勾上;如果直接输⼊nii数据,则把勾去掉
④填写下⾯的Starting Directory Name:如果输⼊的是****DICOM*数据,这⾥不⽤改,FunRaw就是开始执⾏程序的⽂件夹;如果输⼊的是nii数据,开始执⾏⽂件要改成FunImg*,然后回车,后⾯会弹出⼀些提⽰,看看直接跳过即可。
蓝⾊框框处是Template parameter,也就是处理流程的模板,⼀般直接⽤默认的就可以,不⽤动,这⾥也直接使⽤默认处理流程。后⾯会专门介绍⾥⾯每个处理流程有什么区别。下图是成功输⼊nii数据后的界⾯:
如果成功输⼊数据,在Participants框框⾥⾯会⾃动读取被试个数,如果没有成功读取,可以检查⼀下上⾯的四个步骤,尤其是下⾯的Starting Directory Name有没有填错。
下⾯是对每个预处理功能的介绍,由于DPARSF排版⽐较密集,下⾯将分开4⼤部分来做笔记。
PART 1
①Remove first 10 time points 必填
被试进⼊磁共振扫描时,梯度磁场的稳定需要⼀段时间,被试适应也需要⼀段时间,因此前⼏个时间点的图像噪声较多,通常选择去除4个时间点以上,默认是去除前10个。
②Slice timing 必选
层时间矫正。对⼤脑进⾏扫描时⼀般采⽤隔层扫描的⽅式,如先扫1,3,5,7,9层,再扫2,4,6,8,10层,也就是第1、3层的扫描时间⽐较早,⽽第2层的扫描时间⽐较晚,因此同⼀脑区的扫描时间差异较⼤,需要⽤⼀些⽅法把它们矫正到同⼀时间点扫描,这就是Slice timing。
③Slice number 必填
总的层数,根据⾃⼰实验数据的基本信息填写。
④Slice order 必填
扫描顺序,根据⾃⼰实验数据的基本信息填写,然后按照matlab的矩阵表达⽅式输⼊即可。
怎么做数据分析
如扫描顺序是:1,3,5,7,9,11,13,2,4,6,8,10,12,则输⼊[1:2:13,2:2:12]。
(要留意是先扫奇数层还是先扫偶数层,如西门⼦机器的设置:若总层数是奇数时,会从奇数层先开始扫描,如总层数为33,扫描顺序为1,3,5,……,2,4,6,……;若总层数是偶数时,则会从偶数层先开始扫描,如总层数为32,扫描顺序为2,4,6,
……,1,3,5,……)
⑤reference slice 必填
参考层,⼀般选择最中间那⼀层作为参考,如扫描层数是:1,3,5,7,9,11,13,2,4,6,8,10,12,参考层则为13(总层数为偶数时可以选择中间任意⼀层作为参考层)。
⑥Realign 必选
头动矫正。在实验过程中被试会有⼀定的头部运动,需要⽤⼀些算法进⾏头动矫正。做完这⼀步后,头部运动的结果会保存在RealigParameter⽂件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