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物理的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的能力,不管是一些实验现象的归纳,那是实验重要数据的分析归纳都很重要,很多学生不会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只会死记硬背一些实验结论,这样对于他的发展和培养没有什么帮助,对于一些综合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也得不到培养。怎么做数据分析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就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实验,是实现学习方式多样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的能力是值得大家去思考的,下面就这方面把我的一些见解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得出一些好的方法来帮助学生。
1、从身边的一些简单的现象来培养能力
其实在初二刚开始学习物理的时候,就强调探究的过程,但有的老师忽略了其中的评价证据和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所以在开始学习物理的时候就要开始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新课程教材注重到了在每章、每节的开始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引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或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在声现象一章中就可以把一些现象让学生分析,比如在探究声音振动的时候,把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后
看到的现象让学生分析,看见水面振动说明音叉振动,再说明声音是振动产生的。再如在光现象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时候,学生实验看到很多的现象,如何分析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在这个实验中课本上给出了实验方案,那么要引导学生做完实验以后,要把实验证据记录下来。实验完成以后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要将玻璃板竖直放置在白纸上;为什么还要用玻璃板不用平面镜;为什么要用两个一样的棋子来做实验;用白纸的目的是什么?等等一些问题会让学生心目中有很多的问号,这时候可以让学生翻过来做实验,为什么要竖直,不竖直辉怎么样?让学生把玻璃板倾斜放置,看看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用玻璃板,不用玻璃板会怎么样?就让学生用一块镜子做实验,看看会有什么现象。依次列推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完成不同的情况下的实验,学生在过程中会慢慢体会到一种分析方法就是假设一种情况在去验证的方法,这样多次的体会以后,对于大部分的学生在一些问题下就会分析归纳从而得到一些结论,比你讲给他听好很多倍呢。这样既体现了探究的过程,又帮学生分析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也能从中得到启发。以后在实验中也会用这种方法问自己,也会在实验中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最后完成实验以后要让学生会将实验的证据总结起来分析得到结论。
2、从一些探究性试验的过程中培养能力
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其实最能帮助学生培养分析的能力,实验过程中的分析能力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另一种就是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到结论,现在就第二种形式分析一下,其实初中的学生分析数据要求还是蛮简单的。分几种情况,一种是根据数据可以得到一些实验规律,比如说最具代表的就是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数据分析,这可能也是很多老师很头疼的一个数据分析了,学生不会分析那么多的数据,让他们自己分析不可能得到书上的结论的,那么其实最主要的就是老师要会引导学生如何分析这些数据。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力争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这样既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科学情感。分析数据一般都是两种方法列表法和图像法分析数据,在这个实验中比较容易的方法是图像法分析数据,表格法比较适合一些有数量关系的数据分析。老师可在用一个专门的小黑板,或者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凸透镜和他的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标出焦点,两倍焦距点,三倍焦距点等等点,然后把学生的数据中一些成缩小的像的物距和像距画到黑板上,很多的数据画上去以后让学生看这些数据的区域,班上的一些同学会注意到这些物距和像距分布的区域和焦距的关系的,等到有学生提出来就好办了,那么很多学生也会分析了,再用同样的方法去分析放大的像就好了,那么这里只有用画图的方法才可能让学生会分析这些数据。当然如果是课件
上课的话可以先准备一副很多数据的图片,越多数据越好,这样更可以直观的看出区域性,这个实验的结论是要把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区域性体现出来,所以图像法是最好的。
也有的实验数据分析后会到的一些关系式,也即是说他们之间有一些数量关系,比如说速度、密度、重力等一些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一些成正比的关系式,这些数据分析是比较简单的,可以再表格中直接看出关系,然后写出表达式。也可以用描点画图的方法,通过看图像的图形看出他们的关系,这主要用于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如在探究重力与质量间的关系时,用弹簧秤测量重力的时候学生测出来的数据误差较大,有的时候很难得到成正比的关系,这时候就要求大家多测一些数据,然后在通过画图的方法关系,还是可以得到结论的。而如果是一些很多数据的关系时,像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数据有4组,这时候描点作图就不能用了,只能在表格中看关系了,这就要求学生做的实验数据多,才能得到结论。
3、从一些综合题目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其实我们老师在评讲作业的时候也会涉及到一些数据分析的题目,但很多时候是与书本
上的实验一样的实验,把数据改变一下再让学生分析得到结论,比如在弹簧的伸长量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经常最改变数据作为一个实验题来考察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也会让学生描点画图,说明现在考试也注重靠学生分析数据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了,而且题目中会问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那么我们平时在作业中就要求学生分析数据的同时要表达出来,不是心中明白就好,很多学生意思是懂的,但是叫他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就不行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平时要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我们平时将作业的时候让学生间多交流,多讨论如何将分析的结果或者依据说出来,一个人的智慧是渺小的,两个人或者三个人就能讨论出一点苗头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己动笔在纸上写写,写完以后自己读一遍看看语句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明确等等。在实践过程中会发现有的学生读自己写的东西时候笑起来了,说明学生自己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再自己修改最后得出的结论肯定要好很多了,然后一个实例分析一下,大家一起讨论修改,一直这样做的话,学生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的,而且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也会有所改善。
这些是我的一些观点,平时大家也可以一起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强调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感受。所以物理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知识内容本
身,而应结合学校的物质条件和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开发多种多样的探究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