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1、让学生开展数据收集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大量的数据信息。教师应向学生阐述观察、收集、整理各种数据的重要性:只有做好最基础的数据收集整理工作,才能对统计数据进行正确地分析,才能帮助我们解决有关统计等实际的数学问题。例如:在学校开展体育节期间,我向三年级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收集班上每位同学最喜欢的一种球类项目,将收集的结果填入下面的统计表,并说说自己的感想和建议,既是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也是德育活动,实现双赢。
  又比如,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了解学生喜欢的食物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等。通过联系生活的数据收集活动,不仅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实践的兴趣,也能让学生理解数据收集可以帮助大家思考和探讨一些实际问题,发展了他们的数据分析观念。
  2、结合"统计知识和方法" 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收集、统计数据的目的就是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获取有效信息。在小学教学中,一
般是借助统计教学来进行,要指导学生获得一些基本的统计思想方法和统计知识,而统计图表是一种直观的数据信息获取方式,同时也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好办法。让学生对收集到的数学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制作成统计图表,并通过查看统计图和统计表,对比分析图表中的数据,从中发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运用所学的知识予以解决。数据通过统计表、统计图的形式体现出来,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来分析数据,以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做出正确地决策、判断,这样就能很好地促进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刚才有同学认为硬币掉下来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机会相等,觉得抛硬币的方法很公平,也有人认为这样不公平,那到底这种方法公不公平呢?
  ……
  师:下面就来做一个实验,由大家亲自动手抛一抛硬币,看这种方法到底公不公平?
  实验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抛硬币40次,分别统计相关数据,填入实验报告单:
  师:现在请各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小组1:正面朝上22次,反面朝上18次。
  小组2:正面朝上21次,反面朝上19次。
  小组3:正面朝上24次,反面朝上16次。
  ……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各小组的实验数据,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生1: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很接近。
  生2: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基本一样。
  ……
  师:大家对数据的分析都很有道理。如果我们继续下去,抛100次,200次等等,情况会是怎样的呢?
  生:我觉得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差不多。
  师:很好。大家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以及对数学家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抛硬币出现正面朝上和出现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在这样的教学片断中,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收集数据,借助统计表进行整理,然后观察自己的实验统计表和数学家的统计表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得出结论。这样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完整地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让学生体验了数据整理分析的过程,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概率知识,获得统计知识和方法的体验,而且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让学生解决生活怎么做数据分析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生活中人们常常要面对许多涉及数据分析的数学问题,而具有数据分析观念,才能更好地加以解决,学生所学到的统计知识与方法,正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为更好地制定决策、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因此,要指导学生善于借助数据分析的策略方法,使学生从复杂的信息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恰当的选择、判断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例: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之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甲乙两同学轮流掷两个骰子,和是单数的甲同学赢;和是双数的乙同学赢,判断这样的游戏是否公平。笔者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有这样的一个教学片断: